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汀九桥
释义

随着香港于80及90年代的急促经济增长,其基建发展亦随之并进。为配合新市场、新货柜码头及赤腊机场之发展,香港道路网亦同时扩展以保持一个高效率运输系统。汀九桥及其高架引道横跨蓝巴勒海峡,连接三号干线大榄隧道及青衣段,贯通港、九市区新界西北部。该桥价值港币17亿3千万之设计与建造合约于1994年8月批予由西班牙耀勤及安驻有限公司,德国旭建有限公司及纽西阑德能有限公司及稍后加入之香港保华建筑有限公司所组成之汀九联营建造。经历44个月之后,该桥于1998年5月正式开放通车。

基本简介

汀九桥位于香港,是全球最长的三塔式斜拉索桥,1998年5月6日建成通车。大桥主跨长1177米,连引道全长为1875米。大桥属于3号干线,跨越蓝巴勒海峡,将汀九和青衣连接起来。桥面为三线双程分隔快速公路。车速限制每小时80公里。汀九桥使来自新界西北部的车辆,能方便和快速地到达青屿干线的青马大桥及汲水门大桥,通往大屿山和香港国际机场。值得一提,香港的出租车(的士)司机们大多都叫该桥为“新汀九桥”,以免跟屯门公路汀九一段的高架桥混淆。

支撑著汀九桥的三支单柱桥塔,分别座落于蓝巴勒海峡中的人工岛、汀九岬及青衣岛西北岸,分别高194米、167米及162米。重量方面,结构钢重量8900公吨,混凝土重量则为29000立方米。大桥的设计,可承受每秒达95米的风速。

汀九桥位于香港,是全球最长的三塔式斜拉索桥,1998年5月6日建成通车。大桥主跨长1177米,连引道全长为1875米。大桥属于3号干线,跨越蓝巴勒海峡,将汀九和青衣连接起来。桥面为三线双程分隔快速公路。车速限制每小时80公里。

汀九桥-基本特点

主跨:448米 + 475米

总长:1177米

最高桥塔高度:195米

净高桥底通航: 60米

设计及建造期:44个月

桥身:

设计和一般的斜拉桥有很大的分别。桥塔采用单支柱形式,而不是典型的A或H字的形状。因单支柱桥塔稳定性较低,所以设计师在桥塔上多加了一对横梁,再用拉索把桥塔顶部及下面部份连起来,以加强其稳定性。

拉索:

桥身由384条拉索承托,拉索由钢束组成,数目由17条至58条不等,每根钢束直径为15.7毫米,由7条镀锌钢丝结合而成。基本上,拉索的斜度愈大,钢束的数目就愈多。拉索外面有一个白色的保护外壳。

汀九桥-设计方案

汀九桥

汀九桥属三塔式斜拉桥,基结构最特出处为其三支单柱桥塔,分别座落于汀九岬,青衣岛西北岸及蓝巴勒海峡中之人工岛上。该等织细之桥塔最独特之处为位于桥面下之钢横梁及横向之稳定索以提供桥塔足够强度以抵御台风期间所遇到之极高风速。同时,主桥塔亦以从向钢索连接往两边塔桥面而予稳定。

汀九桥

汀九桥塔面分别建于三座桥塔的两侧,而这样安排令其外观更为织巧,且能于强风期间有更佳的防风表现。大规模之截面及整体气体弹性模型风洞测试于加拿大安磊略省彭大利莱雅风洞中实验室中进行。用以确认于各施工阶段及使用时所用设计风速达95米/秒之设计参数及气动稳定性。

汀九桥每边桥面有三条行车道及路肩。主跨为448米及475米,全桥壳长为1177米,位居世界上最长斜拉桥之列。

斜拉索分置在四周索面,分别锚固于组合式桥面之主梁固定端,而张拉端则位于桥塔顶钢锚箱内。

此合约亦包括设计及建造一条引桥及两条支路,引桥有两条三线行车道而每条支路各有双线行车道。最高架的一段离地达60米,跨度115米。地面段需进行大规模土石方工程以建造支路。此等路段是用以北接三号干线郊野公园段及西接屯门公路。

由在海峡中之海床测量,综合之探土及早期在基工程,汀九桥和引桥的上部结构设计得以依据详加发展。为确保施工之可行性及安全,承建商特于工地现场设技术部门以设计临时施工设备及确立施工程序及方案。

汀九桥-主塔地基

汀九桥

主桥桥塔地基位于蓝巴勒海峡中之人工岛上。而地基座落在海底岩层之天然高点,所两主跨长度有轻微差异。

首项工序为以抓斗式挖泥船清挖共达271000立方米海泥。为减少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挖掘沉积层之面积只限于直接位于桥塔地基下之部分。 而人工岛下其他部分则只作局部清淤,另外又安装排水带以加速残余淤泥之固结速度,随之放置以502000立方米砂石。人工岛完成后作为随后打椿及建造椿帽之施工场地。52支直径2.5米,平均长度27米之钻孔以抓斗于临时钢套管内挖掘直至贯入岩层内,然后放入预先札妥之钢筋至设计位置,随之以导管灌浇混泥土至地面下3米处。至于建造37米x33.2米椿帽是先以钢板椿帽是先以钢板椿于椿帽四周贯入水面下12米形成一围堰。于抽水后,将砂挖掉然后放置1300公吨钢筋,随之以75小时单一连续操作灌浇以覆盖52支椿,体积5800立方米之混凝土椿树帽。

为避免庞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之过度热量,故预埋700米长之冷却管道以运送海水于其中。其流速则视乎预埋之温度计读数变化布加以调整。

汀九桥-桥塔特点

三支单柱形塔分别高168米,195米及162米,其设计是足以承受香港之强风及飓风荷重。选用长方形状及两端半圆形边是以其可于此等情况下以挥其独特优点。

为加强于桥面上只有5.5米阔之织细桥塔,特于桥面下附上两支空心钢梁。一如帆船之桅杆般,桥塔以横向钢索自塔顶至横滩达低层之转换予以连接达至稳定之作用。

主塔则以纵向钢索连接往两边塔桥面以进一步加强稳定性。此组长达465米之稳定索,可谓当今安装于桥上最长之拉索。由于工期紧迫,桥塔是以垂直型设计,截面积由底至顶公三详段递减。口壁厚度固定,是以适合以滑模法施工,而可达每日米之进度(图十二)。混凝土强度为60Mpa。每详段间之转换层厚道达8米,钢筋量达335公吨以传统式曲线型模板兴建。

汀九桥-塔头特点

汀九桥

首个安装之桥面详段为相邻于桥塔之起始详段,其安装仍利用安装塔头之吊重系统提升往临时附加桥塔边之绞键中,然后将详段下降至完成位置,继而安装第一批桥面拉索及预制桥面板。

首段桥面安装后,随后之工序为桥面两端,以平衡之程序,安装刚架式吊重机,用以直接自巴勒海峡之驳船上提升至桥面高度,然后以高拉力磨擦螺丝与前一节段之主梁以连接板接驳。于两岸边跨部分,由于桥下地形关系,致不可能运输整个预先装嵌详段,故需将钢梁逐一提升及连接。

当一新钢梁详段架起后,随之为安放混凝土桥面板及安装新一对斜拉索。每股拉索包含达58根以7条镀锌钢丝组成之钢绞索,个别地安装于介乎桥面固定端锚具及桥塔头内张拉端锚具间之高密度具色彩之塑料套管内。然后个别式张拉法张拉。桥面装嵌工序于三个桥塔同时进行,壳长2x1012米,75对详段共费4个月完成。

于1997年12月桥面装嵌工序高峰期开始,曾录得一个月内安装2680公吨钢构件,1200公吨斜拉索及11200平方米混凝土桥面板之进度。于主塔桥面与相邻桥面即将合龙之际,该段平衡悬臂式桥面长达556米,可谓有史以来池长之平衡双悬臂式桥面。为避免于合龙前于强风中所产生之桥面移动及桥塔变形,桥面下特别安装临时拉索并锚固于桥塔地基内。

汀九桥-评价

汀九桥

汀九桥(TingkauBridge)及其高架引道横跨蓝巴勒海峡,贯穿香港岛。该桥为三塔独柱斜拉桥,采用全漂浮体系,主跨448m+475m,两边跨各为127m,双向六车道。1998年5月建成,位居世界上同类型斜拉桥之首。该桥于2005年曾入围《中国十佳桥梁》评选,名列斜拉桥第六位。

20世纪末,国际桥梁和工程协会组织了“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评选,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上千座桥梁中遴选出15座,授予了“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桂冠。汀九桥位列其中。

汀九桥是人类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壮观、最美丽的建筑工程之一。历史上著名的桥梁,都以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时代特征,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汀九桥是空间的延续与扩展,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便利人行车驶的通道,常被喻为“彩虹”、“纽带”。桥梁建筑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也相应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汀九桥建筑不仅要表现出结构上的稳定连续、强劲稳固的力感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态与内涵,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才能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

艺术和技术紧密相关。科学技术本身也是美的因素之一,结构力学、钢材、混凝土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新型施工机械的应用,才能使各式轻巧、大跨度的桥梁得以出现。

汀九桥造型艺术还积聚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蕴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审美传统、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亦成为文明交流的纽带。

香港快速公路

1号干线   沙田路

2号干线  观塘绕道、大老山公路

3号干线  西九龙公路、青葵公路(包括长青桥)、长青公路、青衣西北交汇处、青朗公路(包括汀九桥,但不包括大榄隧道及其收费广场的一段)

4号干线 东区走廊、中环湾仔绕道(计划中)

5号干线 荃湾路

6号干线  中九龙干线(计划中)

7号干线  (这条干线没有快速公路的路段)

8号干线 北大屿山公路、青屿干线(包括汲水门大桥、马湾高架路、青马大桥,但不包括收费广场的一段)、青衣西北交汇处、长青公路

9号干线 大埔公路沙田段(火炭路以北)、吐露港公路、粉岭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元朗公路、屯门公路(皇珠路以南)

10号干线 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港深西部公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