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蛬 |
释义 | 读音:gǒng。 蟋蟀。鲍照《拟古》诗之七:“秋~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孟郊等《秋雨联句》:”~穴何迫迮,蝉枝扫鸣哕。“ ——据《古代汉语词典》 读音:qióng。 古同“蛩”,蟋蟀。——据《汉典》 康熙字典解释:《唐韵》《正韵》居竦切《韵会》古勇切,𠀤音巩。《尔雅·释虫》蟋蟀,蛬。《注》今促织也。《扬子·方言》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郭注》梁国呼蛬音巩。《蠡海集》蛬近隂,依於土,以阳而为声,又蛬隂,性妒,相遇必争鬭。别详蟋蟀字注。 又《广韵》巨容切,音邛。《集韵》居用切,音拱。义𠀤同。 《玉篇》一作𧋯。《正韵》通作蛩。 汉典 考证:〔《扬子·方言》《郭注》梁园呼蛬为巩。〕 谨照原文园改国。为改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