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释义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基本信息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0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61344316

·条码:9787561344316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定价:29.8

内容简介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是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媒体推荐

冯友兰先生胸怀宽阔,涵养有素。他既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也能容忍不同的意见。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著名哲学家李慎之

冯君这个学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材料。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

编辑推荐

单正齐,1971年生,安徽省定远县人。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被录取为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攻读中国佛教哲学。2006年3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讲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

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第二章天命鬼神论——儒家的宗教观

道德之天

丧祭之礼

鬼神与信仰

第三章圣王、王道与霸术——儒墨法的政治哲学

社会背景

国家和社会的起源及王道与霸道

思想控制

法家的统治术

第四章善恶之端——孟子荀子人性之辩

天与性

四端与性善

欲与性恶

天人相通与天人相分

第五章“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哲学

名辩之风

惠施的相对论

公孙龙的共相论

其他辩者

第六章“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老庄哲学

道家的发展阶段

世界的本原:道,有,无

常,反,复

齐物

逍遥

第七章“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术数

《洪范》所讲的五行观念

《月令》的世界图式

邹衍的历史哲学

《易经》中的阴阳学说

第八章神权与政治——董仲舒的政治哲学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天人感应论

……

第九章辩名析理而返于冥极——魏晋玄理

第十章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晋风流

第十一章生命的慧灯——中国佛家的人生智慧

第十二章东土法慧——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第十三章禅道玄风——禅宗与道家的合流

第十四章鹅湖之会——南宁理学与心学的对立

第十五章心学之韵——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冯友兰小传

附录一冯友兰学术著作概述

附录二参考书目

……

[看更多目录]

序言

冯友兰先生作为二十世纪名声最大、影响最大、争议也最大的哲学家,在其去世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不时地出现在学术界所关注的中心和边缘,这意味着他的学术成就拥有巨大持久的力量。

冯友兰先生早年曾留学于哥伦比亚,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大师约翰·杜威,专攻西方哲学。清华大学建校后,冯友兰先生出任哲学系教授,虽然他归国后一直希望以传播介绍西方哲学为己任,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却使他转向对中国哲学的研究。1927年,燕京大学聘请冯友兰先生讲中国哲学史,从那时起,他开始一边研究,一边着手写两卷本的大书:《中国哲学史》。该书一经问世,获得诸多好评。

冯友兰先生最为人所熟知的理论就是“新理学体系”。新理学是冯友兰先生从1937年到1946羊用近十年之功建构的哲学体系,具体阐述在他的“贞元六书”-一《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之中,通过这六部书,冯友兰先生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从而完成了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化,继承发展了中国哲学中“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优秀传统,建立了至今最好的人生境界论。

文摘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于以纯理性的客观态度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和以信神的主观态度看待人生的宗教世界观。中国哲学总的说来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而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的直觉智慧。冯友兰认为,如果按西方哲学分析问题的标准,中国哲学算不上哲学。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之学,不应该以某一地域的哲学为评判标准,来限定人类理性智慧的个性张扬。中国哲学由于其特殊的民族背景与特殊的地域环境,必然形成特殊的智性特色。这也构成了中国哲学独特的民族精神。具体来讲,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什么是哲学?如果让世界哲学各大门派的掌门人聚集一堂讨论这个问题,那会议可能热闹得像台湾总统选举,安全部门或许应该考虑出动警力,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也未必会亏本。在哲学的文化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哲学家越来越被排挤到世界文化发展的边缘地带,早已丧失了昔日的自信、博大和雍容,落魄到要和千百种职业同槽争食的地步,心浮气躁,不得不媚俗以取悦于世。尼采狂呼“上帝死了”的时候,哲学家们暗自欣喜,以为听到了福音,从此哲学可以接管宗教的领地,建设一个“人文宗教”;谁曾料到,唇亡齿寒,“上帝”尸骨未寒,“人”已魂若游丝了,技术时代的“文明”(如果这个词还有意义的话)驱逐了人的灵魂,只让人的大脑盘算策划,让人的小脑以及肉体感受刺激,让一切曾饱受颂扬的神圣、伟大、崇高、英雄或温情,作为不合时宜的历史沉积加以蔑视和嘲讽。哲学家想做灵魂的生意,然而灵魂没了,他们何以为生呢?结果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屈尊俯就地问: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这时,哲学家就会赔着笑脸,诚惶诚恐地解释一通,那神采,颇似孔乙己向小孩子卖弄“茴”字的四种写法。在这里,我们宁愿尊重读者已有的哲学概念,不自以为是地多做说明。

中西哲学的异同问题同样是个地雷阵,踩上去没什么好果子吃,在这上面,任何一种概括性的结论都不免挂一漏万,贻笑大方。无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在历史上都具有多种形态,可谓“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可是在做跨文化的比较时,人们又总是被诱惑着下一个简单的结论,“一言以蔽之”。晚清、民国时期的哲学家们,所有初学哲学的人,都做过这种事情。现在让我们跟在冯友兰身后,也俯瞰一眼中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