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司匹林锌胶囊 |
释义 | 阿司匹林锌胶囊 本品为肠溶胶囊,内容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市场上有 1 种 阿司匹林锌胶囊国药准字H10940032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通用名阿司匹林锌胶囊 英文名: Aspirin Zinc Capsules 汉语拼音:Asipilin Xin Jiɑonɑnɡ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锌.化学名称为:双(2-乙酰氧基苯甲酸)锌盐2水合物 性状本品为肠溶胶囊,内容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药理毒理本品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后,大部分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其血药峰溶度出现在口服后1~2小时,约为25~50mg/ml.水杨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90%.水杨酸盐结合率为65%~90%.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水杨酸代谢成水杨尿酸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游离水杨酸及结合的代谢物从肾脏排泄.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本品可通过乳汁排泄.服用小剂量时,原形药的血浆半衰期15~20分钟,水杨酸血浆半衰期2~3小时 长期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加,此时,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增加,水杨酸血浆半衰期可达20小时以上 适应症(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3~0.6g,一日3次 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食欲降低等,停药后可缓解 禁忌下列情况应禁用: ①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③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临床研究【功效主治】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锌。化学名称为:双(2-乙酰氧基苯甲酸)锌盐2水合物。 【药理作用】 本品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只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详见阿司匹林。 【药物相互作用】 1 不应与含有本品的同类制剂及其他解热镇痛药同用;2 本品不宜与抗凝血药 (如双香豆素,肝素)及溶栓药 (链激酶)同用;3 抗酸药如碳酸氢钠等可增加本品自尿中的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不宜同用;4 本品与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等)同用,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5 本品可加强口服降糖药及甲氨蝶呤的作用,不应同用;6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在服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 1 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 2 较少见或罕见的有: (1) 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 (2) 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哮喘; (3)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4) 血尿,眩晕和肝脏损害。 【禁忌症】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哮喘、鼻息肉综合征、对阿司匹林和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2)对诊断的干扰: ①长期每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 ②可干扰尿酮体试验; ③当血药浓度超过130mg/ml 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 ④用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本品干扰; ⑤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 ⑥由于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剂量小到40mg/日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是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150mg/日)引起出血的报道; ⑦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250mg/ml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小时可恢复正常 ⑧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300m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⑨每天用量超过5g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 ⑩由于本品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 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可得较低结果;?由于本品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 (3)下列情况应慎用: ①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②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 ③痛风(本品可影响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④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⑤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⑥肾功不全时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⑦血小板减少者 (4)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妊娠头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也有报道在人类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也有增加过期产综合症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的最后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报道,在妊娠晚期因过量应用或滥用本品而增加了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不良反应 (2)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m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尽量避免使用.小儿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有关,严重者可致死,中国尚不多见 老年患者用药慎用.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1)不应与含有阿司匹林的同类制剂及其他解热镇痛药同用 (2)本品不宜与抗凝血药及溶栓药同用 (3)本品可加强口服降糖药及甲氨蝶呤的作用,不宜同服 药物过量过量中毒表现: 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 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 规格0.3g 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