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匠 |
释义 | 铁匠,读音tiějiang,英文名blacksmith;ironsmith;ironworker 打铁或锻造铁器的工匠。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基本信息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铁匠铺,有一座用来煅烧铁坯的火炉,火炉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对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较高,一百公斤煤炭中大约只有十来公斤煤可以用来打铁,能够打铁的炭叫铁炭,一个铁匠一般会带一到两个学徒,学徒的主要工作是用一把比自己师傅大出五六倍的大铁锤,帮助师傅把用来制作工具的被炉火烧熟了的铁毛坯打成所需的形状,在最后工具成形阶段就没有学徒的活了。 铁匠用来打铁的工具有:小铁锤、大铁锤、铁夹(用来夹烧热了的铁坯)、砧子(铁匠打铁的平台)等。 铁匠会在河北唐山一带,每年的农历二月廿三是一年一度的“铁匠会”,每到这一天,铁匠们会聚集在集市上,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打起铁来,各自施展本身的绝艺,吸引了四外八庄的农民前来观看。人们纷纷拿来用坏的农具,找到自己钟意的铁匠修理,主要就是锄,镐,锨,豁子头等。历代相传,至今已不多见。 铁匠会是随农村集市的出现而出现的,铁器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后,随着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铁匠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到铁匠多到在家里打铁揽不到活,挣不到钱的时候,有铁匠想到集市去招揽生意是不奇怪的,于是,铁匠会出现了。 铁匠会选在农历二月廿三也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这时候正是人们要告别冬季,迎来春耕生产的时候,所以家家备战春耕,当然免不掉修理或打造新的农具了,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鸦鸿桥还乡河滩内铁匠会还红红火火,有的铁匠在铁匠会上揽的活可以够半年忙的,现在,随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铁匠会就要远离我们而去了。 篮球中的铁匠现代篮球中,许多词语被灌以新的意义。篮球赛中投篮总是投在篮筐上,篮球和篮筐相撞的声音和打铁声类似,故也被称为“打铁”。有些球员因为经常的打铁行为受到球迷的嘲讽。如果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投篮命中率很低。则被嘲铁匠。 游戏怪物出处Blizzard(暴雪娱乐公司)出品的单机游戏《DIABLO II》(暗黑破坏神II)ACT1里的任务BOSS。 简介在罗格修道院被当作寺院, 军队总部, 及盲眼姐妹会的时代, 修道院中, 罗格们始终保持训练以便在未来的战争中能有更强的实力. 在罪罚战争时期, 那些古老的法师将魔法力量施于武器之上。并用这种力量创造出更强大的武器。当后来他们的组织解散后,赫拉迪克·马勒斯在姐妹会的保护下被送往东方保存。当安达利尔企图以欺骗方式毁灭姐妹会时,一场庞大的战争爆发于血鸟和卡夏的追随者之间.。罗格们被迫放弃了祖先们留下来的修道院,而修道院现在也充斥着贪婪的怪物。那些黑暗的野兽都是非常危险的。负责看守赫拉迪克·马勒斯的头目更是冷酷残暴。据了解, 邪恶的铁匠正用马勒斯为暗黑破坏神的爪牙们制作武器。 游戏职业 网游《希望》中的一个职业 以制造装备采集升级 战斗机“铁匠”雅克-38战斗机雅克-38(80年代末公开型号之前,西方媒体称之为雅克-36)是前苏联海军的舰载垂直起落战斗机,主要用于对地面和海面目标实施低空攻击和侦察,并具有一定的舰队防空能力。北约组织给名叫“铁匠”(Forger)。 前苏联对垂直起落技术的探索至少可追溯到60年代中期。在1967年的苏联航空节上,曾展出过三种装升力发动机的短距起落战斗机和一种西方称之为“自由画”的垂直、短距起落转喷口实验机。之后,又发展过一些不同方案的垂直起落研究机,1973年曾在“莫斯科”号巡洋舰上作过一系列试验。雅克-38就是在这些垂直起落技术的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舰载垂直起落战斗机。据信,1971年原型机已经试飞。1976年7月,当苏联第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首次进入地中海时,雅克-38曾在舰上垂直起落,估计当时是该机的预生产型装备苏联海军航空兵试用。“基辅”号在取道地中海、大西洋北上到达苏联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之后的一年中,只在公海上航行过两次,15天。舰载飞机也都撤了下来,这说明“基辅”号在使用中出现了严重问题。除了母舰发动机可能出现毛病外,雅克-38从垂直起飞到前飞的过渡时间太长,以致喷出的气浪烧熔甲板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雅克-38飞机都撤到摩尔曼斯克附近的空军基地,直到1977年底才又重新配置到“基辅”号上向南远航。1978年初,西方国家第一次观察到雅克-38从“基辅”号上起飞进行对地攻击训练,对舰后的拖靶进行扫射和火箭攻击。 雅克-38是专门为在“基辅”级航空母舰上使用而设计的。机身和折叠机翼的尺寸与“基辅”号上的升降机相适应。为了能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地中海全年使用,该机是以国际标准大气加15℃的大气条件为标准设计的,采用升力发动机和转喷口发动机相结合的方案布局。根据西方国家的观察,它在“基辅”号甲板上起落很平稳。垂直起飞后在甲板上空5~6米作平滑的过渡飞行。起初,飞机以-5°的迎角姿态加速到55~75公里/小时,再以+5°迎角的姿态,继续使主推力发动机喷口后转加速。过渡飞行时间约1分半钟。降落时从舰后远处减速进场,最后在距母舰400米处改为平飞,此时距水面30米高,以约10公里/小时的接近速度越过舰尾,在甲板上方10~14米高度慢慢悬停并垂直下降。降落很准确,估计舰上有某种控制装置。现在,由于采用一套自动控制系统保证飞机起飞时升力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及推力转向后喷口的旋转角度处于最佳情况,因此这种飞机已经具备短距起飞的能力,从而使有效载荷和航程得到改善。 “铁匠”A从外界在“基辅”号航空母舰上首次看到雅克-38飞机以来,这种飞机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在两侧发动机进气道后边增加了辅助进气口。在升力发动机上方铰接舱门的两侧各增加一块挡板,向后一直延伸到翼根前缘处,估计是为了防止进气道吸入反射的废气流。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海军共装备86架雅克-38。它与卡-25直升机一起配置在“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和“巴库”号航空母舰/巡洋舰上使用,每艘至少装备9架。1991年该机停产。现有两种型别: “铁匠”A基本的单座型战斗机,主要作战任务是侦察,攻击小型舰艇和舰队防空(对付尾随的,无武装的海上侦察机)。 “铁匠”B双座教练型,在正常的座椅前设置了第二个座椅,有一气泡形舱盖。为了平衡加长了的机头,在机翼后加长了横截面不变部分的机身,逐渐收缩的后机身长度不变。其它方面与A型大致相同,但没有测距雷达和武器挂架。 机翼单座的“铁匠”A的基本布局是常规的,采用轻合金结构,悬臂式中单翼,相对厚度约5%。因具有垂直起落的能力,装在机身中部的机翼面积很小,展弦比也很小。从翼根起有固定不变的下反角,机翼前缘后掠角约45°。两侧机翼在1/2长度附近可向上折叠,以便在舰上停放。内侧机翼后缘平直,有一个较大的单缝富勒襟翼,外侧机翼后缘略有后掠,几乎全为带有后退式铰链和插入式配平片的副翼所占据。机翼上没有前缘缝翼和襟翼装置。在翼尖处有喷气操纵喷管与开缝。 机身常规半硬壳轻合金结构,截面为椭圆形。一体化的发动机进气道。在机身两侧相当于透明座舱盖后缘前边的地方设有附面层刮除板和向下倾斜的进气道唇口。两侧进气口稍后边一点的位置上设有一排吸入式辅助进气门。在驾驶舱后安装升力喷气发动机处机身上部的向后打开的进气舱门上有16个弹簧加载的通气孔。机身下向两侧打开的喷口舱门的相应位置与升力发动机的前倾保持一致。作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在起飞和降落时,这些舱门的位置是自动调节的。在升力发动机下方每个舱门的后边设有较小的挡板。在小尾锥的两侧设有偏航操纵喷管。 尾翼常规轻合金结构,所有尾翼面都有后掠。水平尾翼具有明显的下反角。方向舵及升降舵具有轴补偿铰链和配平片。从垂尾根部向前伸出一条很长的进气管道以便对设在机身后部的电子设备进行冷却。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每个起落架上装一个机轮。起落架支柱具有油-气减震器,机轮装在拖车式叉杆上,前起落架向后、主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在上翘的后机身下装有一个小的缓冲器。 动力装置主要推进装置是一台留利卡设计局的AЛ-21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约为80千牛(8163公斤),装在机身中心,燃气通过机翼后的一对可转向侧喷管喷出。无加力燃烧室。两台科列索夫升力发动机,每台推力35千牛(3571公斤),纵列安装在紧挨座舱后的机身中。燃气向下喷射,也可用于调节俯仰运动和配平。燃油箱设在机身内主发动机的前后。机翼下挂架可带抛放式副油箱,每个副油箱估计装油600升。 座舱一名驾驶员,采用零-零弹射座椅,座舱盖向右打开,当电子系统发现飞机的高度和沉降率处于紧急状态时,可自动将驾驶员弹出。采用防弹玻璃风挡。 机载设备机头装测距雷达。风挡前设敌我识别器(北约称“魔舱”)天线。其余电子设备装在后机身内。起飞降落时可使用全自动控制系统来保证发动机工作状态、空气动力操纵面和喷气操纵喷管的工作、增稳和导引系统工作的同步。 武器无内装式武器。每侧机翼固定段下面有两个挂架。共可挂2000千克外挂物,包括机炮吊舱,内装23毫米双管ГШ-23机炮、火箭发射架、重500千克的炸弹、“黑牛”短距空-地导弹、破甲反舰导弹、“蚜虫”空-空导弹或副油箱。 配置性能外形尺寸 翼展7.32米 (折叠时)4.88米 机长(A型)15.50米 (B型)17.68米 机高4.37米 机翼面积18.5米2 主轮距2.90米 前主轮距5.50米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A型)7485千克 (B型)839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700千克 基本重量6800千克 机内载油量272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高空)M0.95 (海平面)M0.8 巡航速度(高度6100米)958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75米/秒 实用升限12000米 作战半径(低-低-低,带1000千克武器)240公里 (高空侦察,带侦察舱和两个副油箱)556公里 地名:铁匠1、山东济南市商河县贾庄镇铁匠村 铁匠村有农户222户,943人,耕地1784.1亩,全部是盐碱地该村原为一个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穷村。2002年调整村级班子。村“两委”上任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开挖了引水沟渠,硬化了出村路和大街。发展畜牧养殖业,引进引办企业,使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使原有的落后三类村成为全镇先进村。该村两委针对土地盐碱的实际,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到目前已建畜牧小区14个,培植畜牧养殖大户,生猪存栏量8000头,仅养殖一项人均增收340元。 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注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其中引进的济南金品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频焊接磁棒、磁环、磁墩等磁性系列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项目落成后经过多次扩产现企业总占地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00万元,拥有员工9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人,2004年产量可达700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固定的年集体收入为11万元。贾庄玻璃灯具厂于2003年底落户该村,总投资50万元,其中对方投资30万元,负责设备、技术、生产;铁匠村投资20万元,负责厂房、办公室、及窑炉建设。占地2500平方米,其中办公室、厂房、宿舍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建设石磺砂熔解窑炉一座,退火窑8座,购置模具60多套,磨口机及酸洗设备2台套,需技术工人60人,农民附助工140人,管理及销售人员15人,职工总数145人,年产玻璃灯具20万套,产值500万元,利税6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天津、济南、临沂等地。两企业除交纳租赁费增加村集体收入外,还为该村解决了200多名剩余劳动力,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 近年来,铁匠村坚持招商引资,搞好企业的配套设施建设,筑巢引凤,确保了落户该村的企业引的来,留的住。为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2004年村集体收入达15万元,人均纯收入已达396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2、山东济阳县垛石镇铁匠村 铁匠村位于山东济阳县垛石镇,该村为传统农业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经济意识加强,有的出去务工、有的搞起了运输、加工和养殖业。经济收入提高,现在该村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村民走上了富裕路,农业从收到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家里买上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轿车、电脑也进了家门。 据传,明朝初年该村先人由河北枣强迁居此地,命名为小冯家村。明朝永乐末年村里传染一种不知名的瘟疫,人畜皆传染,只有一个铁匠因打铁在外串乡谋生,幸免于难。瘟疫过后这位铁匠回到村里,重整家园,种植草木,改善生存环境,繁延生息,使该村绝处逢生。后来从枣强迁来几户鲁姓、栗姓人家,代代相传,后人便改村名为小铁匠村。该村位于垛石镇南0.5公里处,济阳第四中学坐落于村西侧。 该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46年时任县大队副大队长的鲁庆德,先后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后来回到村里建立小队部、妇救会、农会。发展党员8名,建立党小组。陈传贞,1946年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解放南京和吴淞江等战役,解放后任宿松县县长。栗长星,1946年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吴淞江战役,解放后任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局长,交通航运局局长书记。陈树湖,1953年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升为空军教官,转业后任济南市航运公司建委处处长。1956年村里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鲁庆德任社长。 该村有多名学生考取大中专院校。曾被镇政府授于尊师重教先进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铁匠村 平原县恩城镇铁匠村现有75户,349口人,600亩耕地,13名党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是一个以木器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民营经济专业村。2003年以来,该村以小康村创建工作为总抓手,大力建设社会新农村,各项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民营经济发展上,规划建设了一处占地80亩的木器加工小区,目前已有37个木器加工大户入区经营,年产各类家具4万多套,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积极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禽业,规划建设了一处占地20亩的养殖小区,目前入区养猪户7户,养鸡户5户,年出栏生猪1500多头,蛋鸡存栏量1万只。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聘请省设计院对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硬化了中心大街和12条胡同,植树400余株,安装路灯12盏,建沼气池10个,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改厕率达到80%,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了90%以上,有5户通上了宽带网。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积极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美五进家、卫生家庭等评选活动,投资10万元建设了标准式文化大院,建立了政务、财务公开栏、法制宣传栏、科普宣传栏,群众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刘半农创作新诗诗歌原文铁匠 ·叮当!叮当! 清脆的打铁声, 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 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我从门前经过 看见门里的铁匠。 叮当!叮当! 他锤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铁, 闪作血也似的光, 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 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 还隐隐的听见, 叮当!叮当! 朋友! 你该留心着这声音, 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你若回头过去, 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 飞射在漆黑的地上。 (1919年9月,北京) 诗歌鉴赏《铁匠》写于1919年9月,通过勾勒铁匠打铁时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一位粗犷、刚健的劳动者的形象。铁匠和刘半农其他诗作里出现的农民、木匠、船夫、渔民、学徒、人力车夫、乞丐、卖菜人、磨豆腐人等在一起,组成了“五四”时期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画廊,诗人蘸着时代的浪花,在画廊的上方书写了“劳工神圣”这一诞生在“五四”运动中的响亮口号。难怪当时的人们称刘半农是“平民诗人”。 诗人看来对“铁匠”的形象十分钟爱。他的诗不止一次地写到“铁匠”。“人家说打铁朋友苦连天,我钉钉铛铛打铁也打过十来年。我打出镰刀弯弯好比天边月,我勿打锄头钉耙你哪里哼好种田?”(《劳工的歌》)“铁匠镗镗!朝打锄头,夜打刀枪。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魍魉。”(《拟儿歌——铁匠镗镗》)这一次诗人稍稍避开了如实的描写,他不再直接赞美铁匠的劳动成果和贡献,即使写铁匠的劳动过程,也是拈出打铁时发出的“叮当叮当”的声音和“红光”这两个特征,一为听觉,一属视觉,在诗的三节中每一节都出现,回环往复,加强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诗人有意把铁匠打铁的场景置于“沉默”的“夜间”,这样“叮当叮当”的声音因这“沉默”而更加铿锵,闪烁的“红光”因这“黑漆漆”的“夜间”而更加耀眼,铁匠的铁锤敲击在“砧上的铁”上,也敲击着这夜的沉默的静谧,红光亮在“黑漆漆”的长夜里,也亮在这黑洞洞的人世间,于是就有了结尾的这么几句:“你若回头去,/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飞射在漆黑的地上。”看得出,诗人在描摹现实生活的同时,还为全诗输入了象征的意义。当然,这种象征还比较浅近,不难为读者所理解。 刘半农十分注重诗的音节。这首诗是一首自由体诗,但又不那么“自由”,它基本上由二拍、三拍、四拍三种不同整数的诗行组成,跌宕有致,形成节奏上的抑扬顿挫。诗的第一节强调“沉默”,配以给人压抑低沉的“地七”韵(韵尾“i”)第二、三节强调“他永远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配以昂扬的“江阳”韵(韵尾“ang”)。刘半农说他写诗是在“黑夜荒山中摸索”(《扬鞭集·自序》),《铁匠》正是诗人摸索的一个成果。 电影名铁匠Forgerons, Les (1895) 更多外文片名: The Blacksmiths.....USA (literal English title) 导演: 路易斯·卢米埃尔 Louis Lumière 影片类型: 短片 / 纪录片 片长: 1 min 国家/地区: 法国 色彩: 黑白 幅面: 35毫米无声标准银幕 混音: 默片 摄制格式: 35 mm .....(1 perf. per frame) 洗印格式: 35 mm 剧情本片真实地记录了一次锤炼的全过程。当铁在炉火中变色时,它被钳出,在铁匠有力而节奏鲜明的击打下逐渐延伸。铁匠们把煅好的铁块投到冷凝水中,立刻有一道蒸汽冒出来,随着蒸汽的徐徐上升,一阵风又将蒸汽吹散。 幕后花絮在电影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对荧幕上逼真的活动影像大为惊奇并深感兴趣。尤其是在结尾出现的蒸气,被称作是“能给人以深刻的真实运动感和生命感”的“烟雾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