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跳脚舞 |
释义 | 跳脚舞 : tiào jiǎo wǔ 1.彝族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的彝族地区。舞者一般为双数,拉手成圈,左右移动。主要是脚部动作。动作激烈,情绪奔放。也叫打跳﹑对脚舞。 彝族“跳脚舞”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大约500年前,有一富裕人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出嫁时没有舞蹈、歌声庆贺,老人感到很悲凉和沮丧,于是就召集族人协商,分工编创几段舞蹈,并根据农事活动中的插秧、薅秧、喂狗饭、踢鸡冠、吆鸭出门等生活趣事联串起来,最后将大家编创的舞蹈合在一起,形成了十二节足跳动作,一直流传至今。 “跳脚舞”是护送姑娘出嫁时,在堂屋里“以足传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舞蹈动作幅度不大,青年男女围成圆圈手拉手,一般由6至8人或12人为一组,在无任何伴奏的情况下起舞,主要是通过足、踝、膝、髋等关节的伸缩运动变化和脚掌互击、踏地而发出节奏。 “跳脚舞”十二个动作由插秧、翻脚板、转脚尖、打脚板、踢脚、背靠背、喂狗饭、踢鸡冠、鸭浮水、撒克膝、跨山步和男左女右等组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舞蹈语汇中可以窥见古代彝族人民在农业、畜牧业、家禽饲养业等方面的发展,体现了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和彝族本土文化的内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