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甜瓜(白兰瓜、哈蜜瓜)病毒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甜瓜(白兰瓜、哈蜜瓜)病毒病 英文名: Muskmelon virus disease 病原中文名: 烟草环斑病毒 病原拉丁学名: CMV和Tobacco ring spot virus 病害类型: 病毒 主要危害作物: 寄主范围39科117种植物 主要为害部位: 叶 为害症状哈蜜瓜病毒病常见有花叶型和坏死型两种。花叶型,表现为系统花叶,上部叶片先发病,呈深绿和浅绿色相间的斑驳花叶,叶小稍卷曲,茎扭曲萎缩,病株矮小,结瓜少且小,上生深浅不均的绿色斑驳。坏死型分为两种:HmNV侵染后叶片上出现圆形坏死斑点或滞长矮缩。HmVNV侵染后产生锈褐色斑,四周具褪绿晕环,病斑与微细叶脉相连变成锈色网状,逐渐坏死,严重的全株枯死。 病原特征病毒颗粒球状,直径28~30纳米。病毒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60~70℃,10分钟,体外存活期3~4天,不耐干燥,在指示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曼陀罗上呈系统花叶,在黄瓜上也现系统花叶。烟草环斑病毒,病毒粒体在管状结构内排列成一字形,出现在细胞质内,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直径29纳米,致死温度55~65℃,体外存活期6~10天、稀释限点10000倍。 传播途径黄瓜花叶病毒在白兰瓜上可通过种子传毒。种子带毒率约为16%~18%,接触可以传染,多种蚜虫,瓜甲也可传毒;烟草环斑病毒易于接触传染,此外蚜虫,蓟马也可传毒。在甘肃主要由桃蚜(myzus persicue)和棉蚜(Aphis gossipi)传播,土壤不传毒,种子是否传毒及带毒率尚待明确。 防治方法(1)白兰瓜是感病品种,甜瓜中仅金塔寺耐病、梢瓜(Cucumis rnelo cortornor mekino)高抗,应尽快育出抗病品种,供生产上选用。(2)适当早播,推广地膜覆盖,促幼苗快速生长,提高抗病力。(3)间苗时发现病苗及时拔除,以减少毒源。打杈摘顶时要注意防止人为传毒。(4)注意选择地决。甜瓜、西瓜、西葫芦不宜混种,以免相互传毒。(5)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抗病力。(6)发现蚜虫及时喷洒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3~2500倍液。(7)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植物病毒钝化剂一912,每667m2用药粉1袋(75克)加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用100"C开水lkg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后晾凉对水15kg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早晚各喷1次。(8)在生长期开始施用惠满丰液,每667m2400~500毫升,对水450倍或促丰宝800~10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共喷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地理分布: 相关文献: 吕佩珂.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续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