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庄村
释义

田庄村为一乡村名称,在我国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山西省原平市段家堡乡、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坝营镇、石家庄市无极县张段固镇、山东省即墨市丰城镇、胶南市大村镇、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上庄乡、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乡均有同名乡村,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村存在差别。

1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苏坊镇田庄村

村庄概况 :

苏坊镇田庄村位于北纬34o34′,东经108o06′,置于苏坊镇政府所在地以北偏西约200米处,全村辖两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即田东、田西、李沟),413户,1034人,村面积占地2.11平方公里。因1968年,田姓人大面积迁入此地,虽迁居此地较晚但人丁兴旺,由此赋名——田庄村,1940年1月至1958年隶属魏公乡第一保管辖,1959年10月团结一社演绎成生产大队,1984年4月由苏坊公社(现苏坊镇)管辖至今。

田庄村20世纪初先由大庄某地迁来两家李姓人定居,后来田姓人从普集田家堡迁来叔侄两家定居,当时所谓的东分子与西分子,人们随后又相继迁来,50年代初由苏坊堡迁来段姓几家,人民公社时又由游凤与马家台迁入马氏几家。田庄村虽然是一个多姓村落,但他们以邻为伴、为善,方圆以团结、纯朴、忠厚、勤劳友善而著称,田庄村地域平坦而优越,农作方便,同时邻近苏坊镇街道,是得陇望蜀的宝地。

历史文化

田庄村的文化建设始于40年代初,村西北方庙宇内的私塾起家,由1950年至1970年初发展到今天的苏坊镇中心小学(即田庄小学)。特别是近几年来,田庄小学在上级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政策的鼎力支持和帮扶下,更新整套教学硬件设施,不久田庄小学将成为苏坊镇及武功县一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学校,将成为田庄村乃至苏坊镇的人才的摇篮。数十年来,田庄小学始终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方针,以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会求知、会做人,会生活为目的,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受到了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嘉奖,时至今日有一百多名进入过高等学府,其中奋斗至今成为县市级、县局级专家、师长不乏十多人,(乡)镇级企业家不乏数十人。80年代初,苏坊镇街西又设置有苏坊中学,田庄村的文化建设锦上添花,加上近几年来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的设置,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多彩。

田庄村虽地域优越,自然资源却很匮乏,祖祖辈辈以勤奋耕耘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殷实富裕的美好家园,田庄人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拼搏,创办小型养殖场,发展奶牛饲养户、苹果种植户,农闲时组织劳务输出,多种经营并存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目前,田庄村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内涵、优化服务、大力夯实基础建设的情况下,相信人杰地灵的田庄村经济发展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2、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田庄村

张庄镇田庄村位于南王平村正东2.1公里处,西与本镇大吕庄村相连,东与西堤头镇韩盛庄村隔杨北公路相望,南与西堤头镇新候庄村接壤,北与本镇小马庄村相邻。全村现有居民162户,人口460人,耕地面积2160亩。乡村公路经大吕庄村、南王平村直达津围公路。

3、山西省原平市段家堡乡田庄村

段家堡乡田庄村地处石山区,南北为山,东西是沟,在原平城北89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39°08′,东经112°44′。因由田姓建村,故名。共44户,150人,耕地383亩,粮食作物256亩,人均纯收入2080元,以农为主。

4、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坝营镇田庄村

坝营镇田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偏南7.5公里处。有200多户,892人;耕地1892亩,其中水浇地1050亩。有砖厂1座。据传,土民田洛飞为此村首户,故村名田庄。至今还有“田庄街两头洼,田洛飞头一家”的说法。由于田庄位于清河县南部边界上,又有南田庄之称。往南为临西县的云冯村,高洼村,由民兴支渠相隔。西1公里为范老庄。西南与范付庄乡邻。现在有梁,田,周,翟等四大姓氏;其中田氏的田洛飞为本村首户。在村头还有县志碑刻为证。

5、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张段固镇田庄村

无极县田庄村位于县城南2.8公里处。北临李家庄村,西连王吕村,南与郭吕村隔地相望。源远流长的磁河从村北绕村而过,曾哺育了不知几代人的母亲河如今却被上游皮革厂、造纸厂的污水污染得如漆般黑,农民苦不堪言。全村除村北土地土质偏沙土外,大部分土地土质为壤土,多种玉米、小麦,少见经济作物。

田庄村人民风淳朴,勤劳致富。村民自主创业,种植大棚蔬菜、办养鸡场等,多为个体经营。近年来村中养鸡业空前繁盛,成产的鸡蛋由商户集中收购后销往北京、天津等地。

田庄村土地肥沃,田庄人民热情欢迎全国各地朋友投资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最终实现双赢。

6、山东省即墨市丰城镇田庄村

村庄由来

明初,滕姓来此立村于山沟旁,称滕家沟。后车姓迁来,两姓协商改称田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滕家沟。

政区人口

在时家丰城北偏西2公里,丰城至雄崖所的公路西侧。全村有耕地面积596亩。2006年,全村共有221户,总人口为65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90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71吨,经济总收入为556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48元。

7、山东省胶南市大村镇田庄村

地理位置

大村镇田庄村位于胶南市藏马山西部,白马河东侧,耕地面积1400亩,林地面积2000亩,地势半岭半洼,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柏油路从村中心通过。村子向北10分钟可到达泰薛路,向南20分钟直通204国道。

村名由来

该村建村悠久,元代前居民因皆系田姓,故名为田庄,元代末因战乱田姓人绝村废。明初王远一家有江苏海州迁来,又在此立村,自此发展成姓氏繁茂、人口众多的大村子。

人口姓氏

现该村有330户,人口1035人,除王姓外,还有孙姓、以及史姓、丁姓、刘姓、卢姓、李姓、封姓、谭姓、陈姓、戚姓、于姓等居民。

银杏古树

村西头有一棵直径2.5米、高15米、树冠直径30米的长寿银杏树,自元末至今仍根深叶茂,是该村兴旺发达的象征。

经济概况

田庄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旧社会因地少土薄,生产工具及方式的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解放后,农业生产逐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向机械化、电气化发展,全村运输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现全村共有运输车30多辆,年纯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田庄村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到现在已发展造林面积2000多亩,仅此一项年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

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两个文明建设也全面发展,村民福利待遇逐渐提高。2001年集体投资给全村村民安装了电话,成为该镇第一个电话村,村里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对独生子女还有村集体统一交纳备用保险金。从2004年开始,对升入普通高中级大学的学生发放鼓励金,大大的增强了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凝聚力。

文化底蕴

田庄村是一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时期,该村村民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仅1946年开展的大批参军活动一项,一次参军30多名,轰动了全区。战争年代为革命为人民捐躯,光荣负伤数十人。解放后又为国家输送了近百名大、中、专院校学生,其中有6名博士硕士生,有8名为党政府处级以上、军队营级以上干部,有2名被评为胶南市级先进工作者级劳动模范。同时广泛开展了“五好家庭户”评选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获得荣誉

该村多年被评为市镇级“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市镇级“林业状元村”及“基层党组织”,被评为镇级“林业状元村”及“植树造林状元村”,被青岛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庄”等称号。

8、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上庄乡田庄村

位置面积

新野县田庄村位于县城北14公里,距乡政府机关驻地东4公里处。东邻樊集乡,南依白河与樊集乡陈河、钮寨村隔河相望,西连邓庄村,北与康营村接壤,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

建置改革

村委会驻田庄。1958年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61年与康营大队分开仍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62年属上庄公社为田庄大队。1963年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75年属上庄公社为田庄大队。1984年属上庄乡田庄村委会。有4个自然村。背笼庄清康熙初年,樊国言等10户由樊集迁此,原为樊营。清同治元年修寨后称樊寨,后因大部分村民编织竹器,且以背笼尤为驰名,演称背笼庄。下河清康熙年间,李、彭、樊三姓同时由樊集分迁于此定居。由于白河岸上设有两上渡口、两上商行,该村在下游渡口,称“下行”,讹称下河。樊庄清康熙初年樊姓从樊集迁此,以姓定村名为樊庄。田庄张姓祖居黄龙庙,清康熙年间,因白河滚道,村落陷入白河后迁此,始名张庄。康熙末年,田姓由今樊集乡后河迁此后,因人丁兴旺,故易名田庄。

人口民族

2003年,田庄村辖田庄、下河、背笼庄、樊庄4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866户,3125人,其中男1600人,女1525人,汉族3120人,回族1人,蒙族4人。在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3%,中学文化程度8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有樊、李、张、高、等48个姓氏。其中以樊、李、张、田等姓氏居多。

自然状况

田庄村地处白河西岸,地势北高南低。村内有南北路9条,东西路4条,间距250米。村西有黄渠沟,长3.5公里。村东侧、南侧有四道护河堤总长达6公里。全村有耕地3912亩,池塘8个。其中,养有鱼或种有莲藕的池塘3个。村白河沿岸为沙土壤,其余为黄土壤,沙土壤主要分布于田庄、背笼庄、下河三个自然村,黄土壤分布在樊庄自然村。河滩的白沙为建筑原料。

农业经济

作物种植 20世纪70年代前,农村生产力落后,作物种植单一,品质差,产量不高,主要靠红薯干(面)和少量小麦过日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少量的油菜、大豆作物。。畜牧养殖 解放后至1958年,畜牧养殖为户养户有和队养队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发展。1996年,樊成峰办起了圈养2000只种兔的白河养殖场。2003年,全村有养牛场3个,养牛专业户10个,饲养牛320头;养鸡场1个,年产蛋6万公斤;养猪厂3个,生猪存出栏560头;种兔场1个,种兔5000只。6组樊群乐养皮杂牛60余头。

企 业

村民原办“竹编社”,以竹编背笼、箩筐等生产、生活用品为主,后发展为家庭庭院经济。在背笼庄、下河两个村,户户都会编织竹器,竹编工艺远近闻名。另有纺绳,集中在田庄自然村,竹编与纺绳成为村主要庭院经济。1978年后,村逐渐办起了面粉厂、电锯场、砖窑场、预制场等。1993年村有建筑队3个,预制厂1个,磷肥厂1个,从业人员160人。2003年,村有加油站1个(秦启群投资30万元),煤球加工场2个;商业服务网点6个,建筑队4个,从业人员380名。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 1999年9月,白河大桥开通,唐邓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改善。2001年后,铺设礓石道路6000余米,开挖整修沟渠3800米。解放前,村民经常遭受洪水雨涝。解放后,村加固了河堤。1972年村在下河自然村北头建扬水站1座,修硬边渠1条,长4公里,灌溉面积850亩,随着上游河水流量的减小,扬水站逐步失去作用,被井灌代替。村有机井160眼,有效灌溉面积3500亩,河沿架机灌溉面积 达380亩。

通信电力

1955年村有手摇电话机一部,1986年架设了3部电话,1997年电话开始普及。2003年,全村装电话380户,占总户数40%。1976年村开始架设农电线路,2000—2001年,对农网进行了改造,村用电户达98%。社 会 事 业教科文卫 建国前村有私塾1所,后改为小庙学校。建国后,村扩建整修学校房舍20间。1975年,新建46间房舍,校内全部硬化,绿化,并实现了“六配套”。2004年新建教学楼一座。村先后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260名,其中大学本科180名,专科80名。村开办有新型农民计生学校,房舍5间,配备有电视、VCD和书刊杂志。培训内容有政策、法律、养殖、种植技术、计划生育、妇幼保建知识等。年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

建国后,村成立过宣传队,民间有旱船、踩高跷等。1988年村建计生协会、阅览室。建国初期,村里缺医少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村民就医条件得到改善。有村建卫生所2个,医务人员4名。重点开展常见病防治工作。到2003年农村实行了合作医疗,村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村民生活

解放前,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的是粗织布衣,不少人家靠给地主打工过日子。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力得到发展,村民拥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有了改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9、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田庄村

基本情况

密云县高岭镇田庄村属高岭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一条南北向山沟里,南距县政府驻地约60公里,属山区。全村共有135户、398口人,村域面积3.86平方公里。该村北临酒漏子山,村址位于山脚下,村落沿谷地呈长方形。据资料记载,田庄是以起始户姓氏而得名。

经济产业

在田庄村村北坐落着一座京郊著名的有机生态庄园——之万农庄。该农庄始建于2001年,占地2200亩,以开发有机蔬菜、粮果、畜禽类产品为主。2004年,该农庄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评估审查,农庄内天然种植和养殖的产品均直接供应北京、上海的超市。

村庄建设

2006年,田庄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观。硬化街道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村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垒砌花墙400延米、垒砌防洪坝10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2000余株,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修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群众健身场所一处,配备健身器材15件,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完成改造水冲式厕所120户,全村水冲式厕所的改造率达到90.2%;为完成自来水管网更新改造,改造自来水管网2000米,更换水泵一台,安装水表133块,保证了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厗奚古城

田庄村位于该县北部山区,地处偏远,但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却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是我县一处重要的人类聚居地,即西汉厗奚县县址所在地。

据《北京市百科全书——密云卷》记载,田庄村村南500米处曾发现2000年古村落遗址,地下发现多处灰坑、锅台等,地表有汉代绳纹砖和陶制器物碎片。另据《密云县志》记载,在田庄村南大道两侧的高坡台地上,曾发现许多锅台、灶坑和木炭,并出土了很多坛、罐之类的器物,面积1万多平方米。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上暴露很多陶器碎片,红陶器上有划线装饰。经1988年考察,此遗址正是西汉时的厗奚县故城,亦称北提携城。

《汉书》地理志载,厗奚,渔阳郡辖县。战国时代,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设五郡,渔阳郡即为新设的五郡之一,此为密云地区行政建置最早的记载。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置渔阳郡、渔阳县。西汉初期,密云县分属渔阳郡之渔阳、犷平县、厗奚县3县。此时,厗奚县城就设在今田庄村大道两侧。《水经注·鲍丘水》中有“大榆河又东南出峡……又南迳厗奚县故城东”即指此。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建新朝,改渔阳郡为通潞郡,厗奚县也改为敦德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恢复渔阳郡和傂(厗)奚县①等3县名,但县址已由原来的北傂(厗)奚城迁至南傂(厗)奚城(今密云县河南寨镇提辖庄地区)。

田庄水库

按照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从1957年开始我县兴建了一批山区小型水库和塘坝,其中就有田庄水库。

田庄水库位于田庄村北200米处。因地近田庄村,故名。该水库于1958年2月动工,1958年、1976年曾两次毁于洪水,1980年10月竣工。水库主要拦蓄龙潭沟基流和洪水。总库容91.5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3.62平方公里。建有大坝、溢洪道、输水管。大坝为土坝与浆砌石溢流坝结合而成,最大坝高22米,坝顶长122米,溢流坝高10米,坝宽6米。溢洪道为岸边溢流式,有输水管。水库建成后,年供水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00亩。

10、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田庄村

历史由来

田庄镇田庄村位于巨野县城北8公里,为田庄镇政府驻地。相传明代永乐初年,泛滥黄水已经退出,泽国复为良田。各地移民纷纷来此垦荒,田氏亦是此时由山东诸城县迁来巨北,遂以姓为村名,相传至今。

田在田(1830-1912年),字象乾,清授建威将军、太子少保,特授都统。咸丰王子科状元,甘肃青州挂印总镇。田在田十八岁中咸丰辛亥科武举,跃岁王子科延试大魁天下,封为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1854年(咸丰四年)因与北伐的太平军作战有功,钦差大臣胜保奏其功,授以开州协副将。1858年(咸丰八年)授以山西太原镇总兵。其间,朝廷在宫内接见五次,10月,被派赴江南,继续镇压起义军。1860年(咸丰十年)冬,督办徐州、宿县镇压起义军。次年,分授清淮加提督衔。同治五年襄办李鸿章军务,至同治九年,又为马新贻襄办军务。光绪三年授为四川重庆镇总兵。光绪十九年授为肃州总兵。光绪三十三年,山东巡抚入奏,两宫赏加太子少保,光绪三十四年花甲迁周,赏加都统,1912年8月卒于济宁田家公馆。于村北建状元陵一处,占地面积81亩,内植松柏近200棵,古木苍天,庄严肃穆。现有老式墓碑35座,李鸿章等名臣为状元墓题词。墓陵分东西两部分,东为状元陵,西为田庄氏老陵,中间有林萌小道。

经济产业

条柳编为田庄村传统手工业,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条柳编得到突出猛进的发展。产品达到几十种,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成为田庄镇重要的出品创汇产品。

汽车配件厂为田庄重要产业,以生产汽车配件质量好,价格廉而著称,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目前他们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之后,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改变,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村西公路两侧,新建商业街一条,两旁楼房林立,商贸昌盛,田庄地处鲁西平原,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全村耕地2790亩,500余户,2000多人。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自来水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是田庄镇经济基础自然条件都比较好的村之一。

11、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田庄村

基本情况

六户镇田庄村位于六户镇东南部,南与广饶接壤,北距市政府驻地11.5公里。全村350户,1257人,全村共有党员48人,耕地6182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5760元。

村史简介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田三省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与刘氏立村,取名田庄村。后双姓迁来,原田、刘二姓无嗣庄,然村名依旧,简称田庄。一九三七年秋,爱国志士马世庆、毁家难组织抗日救国团,因而被捕,出狱后带领忠通志士,投奔清东独立团,有马世庆、马珩庆、于六吉为抗日救国捐躯。1937年,马世庆第一个加入党组织,1941年成立党小组,组长马曰春,党员7人;同年3月建立党支部,书记马曰春,党员7人,隶属中共广北县七区委。

经济产业

以种植冬枣、培育花卉、养殖畜牧为主。该村十分注重农村信息化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光缆也已铺设到村,全村有电脑20台左右,村集体有电脑3台。

该村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该村已建成占地500亩的冬枣生产基地,占地600平方米的花卉温室,占地50亩的畜牧养殖小区和占地2.5万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并成立了冬枣协会和畜牧养殖协会,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450万元。

村庄建设

自远程教育开展以来,该村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该村街道硬化率达93%,全科医疗站、幼儿园、文体健身活动场所、小康书屋等配置齐全。水、天然气、闭路电视、柏油路、因特网、交通车等实现“六通”;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1%;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率、儿童入托入学率、合作医疗参保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都达到了100%。

主要荣誉

2005年该村被授予省级文明村,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授予市级“五个好党支部”、先进村委会、家园绿化先进单位、生态文明村、村庄建设试点单位和市级小康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历史人物

马世庆(1911-1939)六户镇田庄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马世庆在境内最早组织抗日武装。马世庆幼读私塾,20岁在本村教私塾。时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马世庆心中忧虑不安,决定投笔从戎。1936年夏,马世庆经马曰恕介绍,与寿光中共党员马保三取得联系。不久,他辞去教学职业,按马保三的指示,走亲访友,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联络组织30多人,准备武装斗争。193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马世庆等人积极筹措枪支弹药,准备参加马保三领导的寿光县牛头镇起义。其间,马保三亲自到田庄检查指导队伍组织情况,给予马世庆等人很大鼓舞。12月29日拂晓,在马世庆等人出发前,因消息走漏,马世庆被国民党李寰秋部逮捕。

次年春,马世庆获释后,立即与马 庆、孙保元、于六吉等去寿光追赶马保三部队。不久,他们加入寿光抗日游击队。马世庆任寿光独立营连长、寿光独立团参谋长。他身先士卒,指挥了严家庄、口子、柳庄等战斗。1939年5月,在寿光田柳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12、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田庄村

基本概况

该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东南部4.3公里,在许厝、铁炉二个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田庄自然村,辖5个自然村,田庄、下洋、南埔、溪头、溪尾设9个村民小组,共有439户2727人,纯姓许,村落呈圆形,耕地有670亩,其中水田175亩,农地495亩,以种甘薯及水稻、花生、大小麦,本村有小学一所,学生170人,医疗站二所,赤脚医生2人,全村共有林业面积200亩,纯种木麻黄,全村实现电灯、广播化,交通方便,有莆田县城至田庄村委会驻地的公交车通行,东圳渠道水能灌溉本村350亩耕田。

地名由来

该村在建村前,其地貌是一片平坦田园,因距中心村(苦厝)较远,群众为了方便四季收成,便在田间中心处建一栋“庄”,让群众避署、御寒、贮藏五谷等,随着时间的演变,人口的增加,许多群众使把住房迁至“庄”的附近定居,形成自然村后,便得名为田庄自然村,村委会一直驻在该村,故得名为田庄村委会。

该村原属高阳胜境永庆书社。

历史沿革

解放后属田庄乡,52年属18区田庄乡,55年属19区,57年属东峤田庄村,58年属笏石公社田庄大队,61年属铁炉公社田庄大队,65年属东峤公社,71年属东峤公社田庄大队,84年属东峤镇。

13、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田庄村

位于蚌埠市固镇县县城北部,隶属于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人民政府,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00亩,人均面积23亩。全村总人口2334人,劳动力人口953人,流动人口726人;全村9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其中党支部、村委会各3人组成,村两委平均年龄45岁。支部共有党员39名,3个党小组,流出党员2名。田庄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按照建设新农村目标和“三清三改”的要求,逐步进行实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抵制不正之风,提高公民道德意识,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田庄村2008年农业总产值980万元,人均收入4000元。田庄村主导产业是小麦、花生的种植,特色产业是甜叶菊栽培和肉鸡养殖及蔬菜种植。08年底先后上报审批成立了3个专业协会,即田庄村甜木醇协会、田庄村肉鸡养殖协会和田庄村绿园蔬菜协会,拥有会员170人。

14、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乡田庄村

田庄位于石马乡政府驻地西石马西南三公里。地处赵华山(现称钱家封山)脚下。西邻趴轱辘台。 淄河上游流经村边。设一村民委员会。共56户,196人。耕地86亩,造林250亩。主产小麦、玉米。为季节性蔬菜基地,盛产大白菜。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莱芜县志》载:“在县东北八十里之田庄,赵秋谷别墅也。”又载:“赵执信,号秋谷,益都人也。康熙十八年进士,官赞善。罢职后,徜徉山林,尝寓居邑东北境之田庄。”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莱芜县志》,已有“田庄”村名的记载。据此,当立村于明嘉靖年之前。以姓氏命村名为“田庄”。据该村67岁退休干部钱汝定讲:清赵执信晚年即寄迹于此,并著有《红叶山楼诗集》传世,在他定居的门楼上亲书“红叶山村”四字,并镌石于门楼之上。

15、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

概况

村落四面环山,呈东西狭长走势,平均海拔500米。土质黄褐色,也有部分黑土质,皆为碳酸盐褐土。山坡植被以荆蒿、野酸枣为主。村域面积19.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0亩,林地26538亩。现有人口393户,951人。

地理位置

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东北部,109国道芹峪口向北(右)9公里处,距离区政府所在地45公里,距雁翅镇政府所在地付家台村10公里,原田庄乡(已并入雁翅镇)政府驻地。

区域特色

田庄村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丰富,着力打造的“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党史教育基地主要包括《京西星火》展览展馆、崔显芳故居、田庄高小党支部旧址、崔显芳烈士墓地、雁翅镇革命烈士纪念碑、教育培训中心等六项工程。教育基地以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创始人崔显芳的革命事迹为主线,是一座集资料展示、思想教育、红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门头沟区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田庄村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传统山梆子戏、聒子鼓等文艺活动,每年农历初一举办田庄青茶山民俗庙会,热闹非凡。

主导产业

全村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农田均为梯田。有占地1000余亩的香椿种植基地,特产核桃、香椿,2004年田庄香椿园被确定为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红色旅游业将成为本村新的支柱产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