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螺山古遗址
释义

地理位置

田螺山古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岙口小盆地中部一个名为田螺山的小山头(现存其海拔最高处约为5米)周围,西南距河姆渡直线距离7公里。经钻探,遗址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地下3米上下深处保存着一个六七千年前的完整古村落,存在的时间跨度在1500年以上

发现过程

2000年初,当地一家个体企业(热处理厂)在此建造厂房挖掘水井的过程中,在2、3米深的地层里出土了丰富的陶片、石器、木头等地下文物。不久该遗址的性质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家核实,与河姆渡遗址相似。为推动河姆渡文化的深入研究并为遗址的保护工作找到可靠依据,田螺山遗址的发掘2003年初正式被列入省所工作计划,并报请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

文化遗存

2004年2月18日正式开始发掘,发掘面积为300平方米。发掘队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等专业人员联合组成。挖掘表土揭开文化层表面堆积,并获取一些重要的文化遗物。通过发掘并结合钻探的手段,在距地表5米以下的深度里,在一般以为是生土层的青灰色淤泥下的地下山坡上,发现了一些微粒木炭。这一信息,为在姚江流域寻找早于距今7000年的古人生活遗存、揭开河姆渡文化的起源之迷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线索。 在低海拔(现地面2米多,遗址底部在今海平面以下1.5米左右)、高地下水位的优越保存条件下,在很小的发掘范围内出土了异常丰富的有机质遗存,种类之多,堪称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动植物的缩影。动物骨骼中,数量较多、可以直接辨认的是鹿角和大大小小的鱼骨,其中,多生活于热带海洋的体形大于人类的金枪鱼的鱼骨也发现不少,这类鱼骨残骸在河姆渡遗址中几乎不见。植物类遗存中,除各种木材外,较多的有已炭化的橡子、芡实、菱角、酸枣、薏米、稻米、葫芦籽,可能还有板栗等。其中,菱角在地层深处遍地可见,表明采集对于当时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已出土器物总量也非常之大,可复原陶器和较完整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小件器物,不完全统计已达600件以上。

田螺山遗址发掘至今,已出土可复原陶器和较完整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器物600件以上,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先祖日常饮食生活、生产活动甚至艺术生活的面貌。

造型多样的陶器是发掘器物中数量最多的,除陶釜外,还有罐、盘、钵、盆、支座、纺轮等,其中有不少是河姆渡遗址中见不到的“宝贝”,有刻画着人脸的陶支脚、大象头部形态的陶塑。最神奇的是那件造型特异的夹炭黑陶器,它的上部呈龟背形,中脊呈人字形鼓起,有众多花朵状组合装饰图案,下部则是完整猪形、神冠形及火焰形组合成的陶罐,表面还刻有猪形动物图案。此外,还挖掘复原了一件体形硕大、装饰华丽的盘口夹炭陶釜和一件90多厘米高的超大型双耳深腹夹炭陶瓮,堪称浙江史前文化之最。

遗址中还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骨器、石器,其中供狩猎用的箭镞就有200多件,还有经过改进工艺加工出来的精巧的石斧和石锛。令人惊叹的是,发掘出的石器中,有相当数量是用材较好的、具有形态、质地或色泽美感的各种人体装饰品,如穿孔牙饰、角饰、玉石珠、玦等。这些骨器、石器不但代表着当时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色,还可从中看到数千年前先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此外,还发掘出各类植物类遗存,除各种木材外,较多的有橡子、芡实、菱角、酸枣、薏米、稻米、葫芦籽等。

有趣的是,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民“消费能力”非常惊人,其中居然有成人大腿粗的鲸鱼肋骨,体形大于人类的来自热带海洋的金枪鱼骨,许多动物残骸上可以看到先民在食用后,还把有用的部分加工剥离的切削痕迹。

文化定位

址考古发掘面积为300平方米,但整个遗迹面积估计可达3万平方米,田螺山遗址还大有“文章”可做。最令人兴奋和期待的是,经过钻探表明,在距离目前发掘层地表5米以下,也就是一般认为是生土层的青灰色淤泥下的地下山坡上,发现了一些微粒木炭,这表明,下面很有可能存在着更古老的人类生活痕迹。

发掘和全面的钻探表明,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村落遗址,在空间位置上与河姆渡遗址遥相呼应,并具有与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至少相似的年代跨度。因此,该遗址的发掘,完成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在姚江流域空间分布“由点到面”的历史跨越,对研究河姆渡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社会规模具有突破性的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