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林细子龙 |
释义 | 田林细子龙,渐危种。常绿乔木,高12至20米,胸径50厘米。分布于广西和贵州局部海拔300至1100米石灰岩地区。为亚热带树种,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根系发达,可在石缝中扎根生长,天然更新良好。木材材质坚重,不受虫蛀,为优良用材,种子含油,可作工业用油;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基本信息拉丁名:AmesiodendrontienlinensisH.S.Lo中文名:田林细子龙 拉丁科名:Sapindaceae 中文科名:无患子科 英文名:TianlinAmesiodendron 濒危类别:渐危 保护级别:3级 现状:分布区域狭窄,因砍伐过度,剩下种群数量极少 分布省县:广西大瑶山,田林,乐业;贵州罗甸,望谟,贞丰 气候类型:温暖湿润 年降水量:1093.8-1830.6 土壤PH值:酸性 土壤类型:黄壤或红壤 地形特征:山脚 生态特征:生于石灰岩石山山脚 伴生种:翅荚香槐Cladratisplatycarpa(Maxim.)Makino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umHemsl.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Bunge 花期:7月 果期:10月 海拔下限(米) 300 海拔上限(米) 1100 形态特征征常绿乔木,高12一20米,胸径50厘米;树皮黄棕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7对,对生或近对生,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通常长5一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通常中部以上常有疏生小锯齿,两面无毛,侧脉15一 16对;小叶柄长3-4毫米,被短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在小枝近顶部丛生,与叶近等长或稍短,密被柔毛;花单性,白色,具短梗;萼裂片5,近三角形,长约0.5毫米,两面被柔毛;花瓣通常5,有时6或7,近椭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内侧有鳞片,鳞片顶端2裂,裂片反折,密被长毛;雄花有8枚雄蕊,花丝密被硬毛;雌花的子房陀螺形,密被硬毛。葫果的发育果瓣近球形,直径1.3一1.5厘米,褐色,无瘤状凸起;种子扁球形,光亮。 如右图所示: 1.果枝;2.花;3.花瓣腹面;4.花瓣侧面;5.雄蕊。龙州细子龙A.integrifoliolatumH.S.Lo6.小叶。田林细子龙A.tienlinenseH.S.Lo7.花瓣。 生长习性为亚热带树种,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分布区年平均温16.0-20.9℃,l月平均温7.8℃-12.0℃,7月平均温23.2-27.3℃,年降水量1093.8-1830.6毫米。生于石灰岩石山山脚,在酸性黄壤或红壤上生长,在石缝中亦能扎根生长,根系发达。天然更新良好。主要伴生树种有翅英香槐Cladratisplatycarpa(Maxim。)Makino,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umHems1.、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Bunge等。花期7月,果期10月成熟。 树种 ≥10℃年活动积温 适宜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土壤类型 酸碱度 耐性 田林细子龙 5050-6700 17.8-19.6 900-1100 红壤 415~6 喜荫树种 特性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分布区年平均温16.0-20.9℃,l月平均温7.8℃一12.0℃,7月平均温23.2一27.3℃,年降水量1093.8一1830.6毫 米。生于石灰岩石山山脚,在酸性黄壤或红壤上生长,在石缝中亦能扎根生长,根系发达。天然更新良好。主要伴生树种有翅英香槐Cladratis platycarpa(Maxim。)Makino,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1.、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等。花期7个月,果十月成熟。 濒危及保护濒危原因野生观赏树种的乱挖盗挖,田林细子龙因乱砍滥伐、开荒或滥挖乱盗,其野生种群的个体数量已下降至1000株左右,且目前仍在继续下降。由于人类的破坏,致使区内有限的特有野生观赏植物的生境更是雪上加霜。如不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再过10a-15a,这些特有植物将会灭绝。 种类 种群数 原有面积(hm2) 现存面积(hm2) 成年个体数 田林细子龙 1 2 1 500/600 1985年以来毁林开荒而被毁1hm2以上 保护价值分布区狭窄,现存种群极少。其木材结构细,材质坚重,不受虫蛀,为优良用材。种子含油,可作工业用油。 保护措施大瑶山已建立保护区,分布区内的其它产地也应加强保护。有关部门还应积极采种育苗,引种栽培。 保护树种的状况 野外挖苗则成活率低,恢复生长慢,适应性差。生长差的树种除了采用野外招苗的原因外,还由于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生境差异大。海拔在1200-1460m的石灰岩山地,而引种地为低海拔的砖红壤土生长,迟缓长势差。从45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物候看,幼树阶段生长节律不明显,一年中各株生长期往往不一致,各年的生长因气候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多数树种生长时间长,有的甚至全年不断出新叶,到了接近成年才开始有节律性。 保护建议植物的迁地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开展,但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后的驯化问题。在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时,尽管尽可能选择与创造有利于它们生长发育的生境条件,然而不可能创造如此多的生境类型去满足众多的保护物种,因此,被保护的植物会出现驯化而导致一些基因的流失。再如保护植物的再引种,植物园树木园虽然能对一些植物进行迁地保护,但是它毕竟只是这些受威胁植物的“避难所”,而不是最终归宿只有把这些度过危难的植物进行再引种,使其“回归”自然才能达到长久的保护。由于热带植物群落在成分上、结构上比温带植物复杂得多,所以热带植物的再引种难度很大,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与规律,并不断提高和总结。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在10月果熟时采种。因种子含油,不宜贮藏,为提高发芽率,应及时播种,或砂藏至翌年春播。 分布范围分布于广西大瑶山、田林、乐业及贵州贵甸、望谟、贞丰等县。生于海拔300-1100米的石灰岩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垂直分布带谱,分为热带种(海拔600m以下),热带亚热带种(海拔610m-1000m)和亚热带至温带种(海拔1000m以上)三大类型。多脉润楠,田林细子龙,小黄花茶,黔蚊母树,小果七叶树,长瓣马蹄荷,贵州苏铁,均为热带种,其中多脉润楠和田林细子龙只产海拔600m以下地区,为典型的热带种类。 如下图所示:方形:Amesiodendronchinense(Merr.)Hu;中心圆点形:A.integrifoliolatumH.S.Lo;三角形:A.tienlinenseH.S.Lo. 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分离鉴定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分离鉴定了无患子科树田林木细子龙(Amesiodendronchinense)的营养贮藏蛋白质(VSP).在经汞-溴酚蓝染色的石蜡切片中,观察到枝条、树干和根的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中有深蓝色颗粒状物质,而在上述枝条、树干和根的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薄壁细胞中则为均一状的淡蓝色物质。这些被染成不同程度蓝色的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SDS-PAGE分析表明,在枝条、树干和根的树皮及木质部中,有2种含量高的蛋白质,其分子质量约23kDa和26kDa.使用荔枝(一种无患子科树木)的22kDa.VSP的多克隆抗体对这些部位的树皮和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在免疫印迹图谱上,该抗血清只识别23kDa和26kDa蛋白质,且23kDa蛋白质谱带颜色较深,说明它们与荔枝的22kDaVSP有一定的同源性。 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结果表明,只有颗粒状和均一状蛋白质内含物发出异硫氰酸荧光素特异的蓝绿色荧光,说明23kDa和26kDa蛋白质是这些颗粒均一状内含物的主要成分。树木抽新梢后,这2种蛋白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见,23kDa和26kDa蛋白质符合树木VSP的3条标准,应该是细子龙和田林细子龙的VSP。韧皮部和木质部的VSP在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与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有关。 植物价值经济价值木材材质坚重,不受虫蛀,为优良用材,种子含油,可作工业用油。 观赏价值常绿乔木,高12至20米,胸径50厘米。分布于广西和贵州局部海拔300至1100米石灰岩地区。为亚热带树种,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根系发达,可在石缝中扎根生长,天然更新良好。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