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敬堂 |
释义 | 【抗日将领】王明口镇田庄人,著名抗日将领,参加过娘子关战役、台儿庄战役,1949率国名党一个军起义,历任解放军补训师师长,项城县第一届政协副主席。【汉奸】田敬堂(1905~1945),原名田座彬,又名田经元,商河城里人。1939年春,日军侵占商河城,设立伪县政府。田投靠伪县长李干城,任七、八、九区“清乡主任”。1945年被击毙。【古人】田雨公(1808—1876),字敬堂,号杏轩,清朝盂县香河村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考取进士,后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著有《杏园诗稿》。 著名抗日将领田敬堂(1906-1986),王明口镇田庄人,与田镇南同宗而非近亲。他是抗战时期著名抗日将领,曾参加过娘子关战役、台儿庄战役;也是著名的国民党起义将军,1949年率国民党一个军起义。历任解放军补训师师长、项城县第一届政协副主席。 英勇抗战他出身贫寒,祖父曾给地主当小把牛,到他父亲这一辈仍家贫如洗,无力供应田敬堂兄弟二人就学。1924年春,17岁的田敬堂带着一肚子忿懑,投奔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他没有文化,没有钱财,没有靠山,凭聪明才智,凭勇敢不怕死,在和东北军张作霖打仗时,在和阎锡山,蒋介石拼杀中,屡立战功,一次次受到上峰奖励,第三年当上了排长,不足半年又被提升为连长,在连长任上不到一年,再晋升为少校营副,两月有余再将提升为少校营长,时年21岁。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件变,从此中国人民陷入八年的战争深渊。西北军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的侄儿吉星文,率领他的团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10月,田敬堂在娘子关带一个营的兵力断敌后路,配合部队一举歼灭日寇李登联队1500余人。获奖金表一块。 第二年,国民党调集44万大军于徐州、台儿庄一线堵截日军,投入战斗日军二十多万人。田敬堂属田镇南的第三十军,是这次台儿庄大战的主战部队。田敬堂的营,被安排在最重要的前沿阵地上,部队从农历二月初二进入主战场,直到麦黄稍才结束战斗。 台儿庄大战的实际情况,远比电影中场面惨得多。日本动用了他们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一个平方米的地面上,能落炮弹十几发甚至几十发,村落被夷为平地,平地又炸成大坑,参战将士伤亡的惨重可想而知。田敬堂深知,阵地能否守住,关键在他这个营长。他早已下定决心,无论战斗多么残酷,牺牲多么惨重,他都要带领官兵与日本血战到底。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使田敬堂两眼红肿,满面灰土。他的腿被敌人的子弹穿透,血流不止,他让卫生员给他作了简单的包扎,又继续赤膊投入战斗。战后回漯河养伤,数月方愈。 1939年3 月,他被提升为上校团长,1940年5月又调任三十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上校团长。田敬堂是靠枪杆子拼杀出的一名团长,他对任何上级从不巴结奉承,就连蒋介石他也不甩乎。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服从他(蒋介石)的调遣,但不听从他的召见。”据说有一次蒋介石召见三十军团以上的军官,田敬堂竟没服从召见,可见他的性格非同一般。 率军起义解放战争初期、西北军爱国名将高树勋,毅然在战场上树起了义旗。这对蒋介石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原本对西北军就不放心,这次事件后,就在西北军中暗暗放入不少军统,监督西北军各部的行动。高树勋平时和田敬堂关系不错,起义后为了让田敬堂也在适当时候起义,就偷偷给田敬堂写了一封信。可是这封信没有寄到田敬堂手中,却被保密处(特务机关)查获。田敬堂被以叛军罪关押。田敬堂的全团官兵平时都十分爱戴自己的团长,自从团长被关押,大家情绪激昂。一名副团长带领全团官兵全副武装包围了保密处。迫于形势,保密处不得不交出田敬堂和大家见面。田镇南和孙连仲等高级将领见局势不妙,又深知田敬堂的为人和脾气,就联名出面为他担保,才幸免被害。 田敬堂被释放后,调到省城开封军官总队。那时已是1947年,共产党在他的家乡项城县建立了县区两级政权,虽然还处在拉锯时期,但大局已定。县大队联合军区独立旅在蒋桥打败末代县长王凤鸣,王凤鸣化装潜逃,项城县根除了国民党县政权。时任省城开封警备司令的三十军军长田镇南,为了竞选国会议员,串通省长刘茂恩委任田敬堂任项城县县长,但因形势所迫,田敬堂只挂了个虚名,并没有回项城赴任。 时隔一年,解放战争已进入关键时刻,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起用闲置军官,田敬堂东山再起,担任了127军310师少将师长。这个师是个加强师,归桂系军阀白崇禧指挥。田敬堂始终没有忘记高树勋劝他起义的那封信,所以虽奉命南下追击李先念部,但并没有真追。当李先念让他撤兵二十五里时,他还真的将部队和解放军拉开了距离。田敬堂感到奇怪的是,部队走到哪里,总会有个乞丐跟到哪里,起义后才知道,这名乞丐是李先念派来联系他的张建民,改编后任他那个补训师的政治委员。 127军留守处住在四川万县,后迁钟县。田敬堂的爱人带着孩子们也住在那里。留守处处长张开轩,是项城人,他当处长也是田敬堂向军长推荐任命的,所以对田的家属照顾得无微不致。西南频临解放,国民党当局看到末日来临,都争相逃窜,少将以上的家眷,都可以乘飞机空运台湾。他们这部分人也不例外。张处长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田敬堂,赵军长也动员他,他爱人也征求他的意见。他认为这是蒋介石耍的手腕,把家眷运往台湾,表面上看是对下属关怀,实际是要掌握人质。他决定让爱人和孩子就留在万县等他的消息。 1949年初冬季节,127军进驻南江县境。田敬堂师的政工处陈丹亭处长主动找他聊天,二人东扯西拉,谈古论今,从宁都起义谈到高树勋起义,从他被保密处关押审讯,到蒋介石怎样排斥异己……直至他们部队眼前的处境和寻求生路的打算等等。陈丹亭处长毫不隐瞒的点破:“师长是否想和共产党联系?”俩人的密谈很快达成一致。田敬堂决定以请吃饭的名义,作军长赵子立的工作。 他请赵军长到他的师部后,餐餐有肉食,天天有酒饮。二人同榻共寝一个多星期。赵军长也正为几万人的生命、财产、前途发愁!俩人促膝谈心,从全国谈到西南,从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谈到127军的绝境。赵军长让田敬堂找出路,想办法,并表态说:“敬堂兄,心里咋想就咋说,不论说到哪里,兄弟我决不见怪。咱弟兄在这里说话怕啥?”田敬堂就借故去厕所,到室外巡视了一遍,安排勤务兵,不论任何人都不准打扰。一切布置停当后,他就向赵军长揭了底牌:把部队带过去,投靠共产党。 赵军长非常赞成走起义这条道路,并指示田敬堂想法与解放军取得联系。田敬堂把陈丹亭叫来,共同商量,最初提出用电报联系,但不知道对方的密码,若用明码,被其他师、团收去,要出大差错。为了安全,决定派人前去,人选问题又是个难题。陈处长自报奋勇亲自前往,赵军长也决定派他的心腹赵寿山(一峰的同乡)与陈处长一同前去。因为赵寿山加入了三番青红帮。四川地方最大的势力就是胞哥(红帮),这个有利条件要利用。 解放军61军183师,是进川的前卫部队。陈丹亭在去汉中的半路上就碰到了前哨部队,接待他的是该部副师长张介民。陈丹亭说明来意。张副师长详细询问了情况和军师长的姓名,当陈提到奉师长田敬堂的指使来联系时,张介民副师长问:“你们的田师长是否参加过西北军?”陈说:“是的”。张副师长兴致勃勃地说说:“我和你们师长是老朋友了。我要知道是他,早就派人把他请到我们这里来了”。原来抗日战争时期,田敬堂从宁夏到西安,住在城防司令部里,张介民在司令部里任书记官,从此他们俩就熟识了,又很谈得来。张介民想到延安去上学(大概是抗日军政大学),是田敬堂找司令批准的。 田敬堂听陈丹亭汇报说解放军的负责人是张介民,心里更踏实了。当天晚上,他就与赵子立军长联名,发出了反蒋通电,宣布“从即日起与蒋贼介石脱离一切关系”。次日凌晨,他们的电台也收到了蒋介石通缉赵子立和田敬堂的悬赏电。 解放军183师的前卫部队,已从两侧山上来到他们的防地外围。为防备其他师出现反对起义的行动,田敬堂对防地又作了新的布署,把他的西北军老底子、师警卫营布防在要道口。 为了避免意外,他提出先不要告诉另外两个师长,只是让部队集结到正直坝,把武装交给解放军。手中没有枪,谁想作乱也作不成。赵军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又向接收起义的解放军183师首长说明情况。事实证明田敬堂的考虑是有根据的,就在当时十分严密的情况下,还出现了抗拒起义的事件。军政工处长兼930团团长田中田在起义过程中,带一个营逃跑了。田得知情况后,非常恼火,亲自带兵追击,追到嘉陵江边,一边命令炮击,一边用无线电话喊话,那位受蒙蔽的营长明白了真相,才又带着兵跑回来。那个田中田,带了十多名亲随向西逃窜,没出四川就被解放军消灭了。 127军全体官兵,在军长赵子立和田敬堂率领下,于1949年12月27日在四川省南江县正直坝起义。起义后,部队在川北南部县进行整编,全军三个师和一个军管区,编为四个团,纳入解放军建制,为六十一军补训师,田敬堂被任命为补训师师长,张介民任政委。赵子立调往南充,任61军副军长。 解甲归田全国解放后,田敬堂于1950年2月进西南军政大学学习,直至1952年月1月学习结束后,又调入中国人民解放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官。1953年,他又走进西南军区高级干部训练班,上级安排他再次学习,目的是想让他担任某军分区司令员。可田敬堂惦念远在家乡的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决心解甲归田,回乡务农。 临走时,胡耀邦设宴为田敬堂全家送行。一再嘱咐田敬堂,回乡遇到什么困难就找他反映。1954年11月,田敬堂回到家乡,开始过上了从将军到农民的大起大落生活。由于他长期从军,土改时当然不会分给他土地,这时突然回家当农民,没有土地全家就无法生活。当时土地都已分到一家一户手里,而且地里都已种上了麦子,要想得到土地必须从农民手里挤出来,挤谁的地都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还要包赔青苗钱。田敬堂不得不拿出自己得的复原安家费,解决土地问题。土地问题解决之后,还必须盖房,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复原费已基本用光。 大家都知道田敬堂是国民党的旧军官,在那个特殊年月,受委屈是常有的事,但他从不把起义证拿给政府和干部看,甘心忍受不公的政治待遇。夫人栗跃华终于忍不下去了,向河南省民政厅去了一封信,大致反映了田敬堂的情况。民政厅接信不久就回信,让栗跃华到民政厅去一趟,详细汇报一切。栗跃华去了,民政厅领导热情接待了她。她把田敬堂的起义证书交给了领导,领导当场表态说,像田敬堂这样高级起义军官,又当过我军的高级干部,按照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他不应该受到这种待遇,这是地方上执行政策的问题,并告诉她很快就会改变。 栗跃华回来后不久,省民政厅来了一位科长,在县领导的陪同下去了田庄,向干部做了工作,从此,改变了对他的待遇。三年困难时期,田敬堂也和广大社员群众一样,过着食不饱腹的生活,连又霉又苦的红薯干也是吃不上时,只好吃野菜树叶树皮充饥。那时候生产队的牲畜,也是饿得东倒西歪,换了几任饲养员都没改变这种状况,眼看着牲畜要饿坏,大家都愁着没办法。一生从没养过牲畜的田敬堂,自报奋勇当上了饲养员,在他精心饲养下,骨瘦如柴的牲畜,竟慢慢肥壮起来,从此,昔日的将军成了地地道道的称职牛倌,一干就是七八年。 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信,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一看竟是老军长赵子立的亲笔信。读罢信方知老军长的后半生也十分坎坷,因某种原因被监禁,直到文革后才和杜聿明他们一起被特赦。信中邀请田敬堂前去相聚,共叙友情。在北京期间,他不仅和老军长赵子立畅谈了惜别之情,还意外地受到了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接见。 回来不久,县统战部长袁同贤同志代表县委去了田敬堂家。田庄的干部见小汽车去了田敬堂的家,知道是上边的大干部来了,立即用自行车带一袋白面给田敬堂送去,并说先吃着,没有了再送,以示地方上对他的照顾和关怀。 不久,县里通知田敬堂,已经为他安排了工作,让他到县图书馆报到。从此,田敬堂结束了二十年农民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又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1981年,田敬堂当被选为政协项城县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加入民革。1986年在家乡去世,享年80岁。 汉奸田敬堂田敬堂(1905~1945),原名田座彬,又名田经元,商河城里人。他祖父就是“杨四困城”事件中的大地主田玉成。其父早丧,兄弟三人,排行末,诨名“田三秃子”。田敬堂自幼入学读书。保定军校毕业后,在洛阳某军阀部队充步兵连长。“九一八”事变后,返商闲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商河县长石毓嵩弃城南逃,杂牌武装蜂起。田以“抗日”为名,联络本县土匪头子王同殿和“自卫团”团长王业福等,拉起了队伍。1939年春,日军侵占商河城,设立伪县政府。田投靠伪县长李干城,任七、八、九区“清乡主任”。期间,以“清乡”为名,逼枪抓人,扩充队伍。逼迫民众按地亩负担?役,每13亩地要出枪1枝。群众叫苦不迭。他以“私通八路军”为名,向乡民张干、展中忱等4人勒索8000元。以搜查八路军为名,洗劫五寨子村,火烧住房,村民赵景泉等4人被抓住连砍数刀后,推下猪圈。1940年,伪县警备队成立,田初任大队副,后任大队长。在殷巷、白集、展家、龙桑寺、高安、绳家等村相继设立据点,扩充伪军近千人。他有恃无恐,效忠日军,残害革命干部和群众。抗日民主政府八区区长范吉仁、六区潘兴孝等4人被杀害,并在城内悬头示众,其惨状目不忍睹。1943年9月,在佟家道口村枪杀8人,其中一个15岁的儿童亦未能幸免。1945年春,在商河城北一次又砍死群众12人。同时,田以巧取豪夺不义之财,广置产业,掠买土地十几顷,购筑瓦房百余间,在城里开有布店、酒店等。在北京有楼房40余间,济南黑虎泉西街有公馆两处,堪称商河的第一富户。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德平、临邑、济阳各县伪匪麇集商河。田将伪县警备 队改编为挺进队,自任纵队长。日军投降后,蒋伪合流,被第五战区收编为鲁北剿共司令。伪匪武装约万人,在城区突击挖战壕、修碉堡、设鹿寨、架电网,加强防御,妄图据城顽抗。9月,渤海军区司令杨国夫率部东歼敌伪后,回师西进,到达商河。同二军分区曾旭清、萧锋、何郝炬、辛国治等指挥全军,攻打商河。总攻前,中共县委书记叶尚志请城郊昝魏村开明绅士魏明庵进城送信,向田晓以大义,劝其投诚。田幻想投靠国民党,守城待援,拒不归降。9月24日总攻开始后,田逆率伪匪顽抗,并狂叫“商河城就是我们的坟墓”。激战至26日,突破东门,全歼守敌。田身负重伤。被俘后服毒自毙。 古代人物田雨公(1808—1876),字敬堂,号杏轩,清朝盂县香河村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考取进士,后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得真才颇多。后升任大理寺少卿。此间,每阅案卷,夜不成寐,遇到疑难案件,筹思查访,必得实情,方才作罢。 田雨公在朝廷为官期间,常被道光皇帝召到便殿对谈。交谈中,他引经据典,论政颇深,许多奏议为皇帝采纳。道光三十年(1850),他针砭时弊,上书振纲纪,肃吏治,尖锐地指出了总督、巡抚官吏有四习,即:“好谀、苟安、掩饰、取巧”;政治废弛有五因,即:“仓库、漕运、盐法、兵利、河工”四习不除,则五政不举。对督抚应赏罚严明,此乃当务之急。咸丰中期,他又上书“用人、行政、得失”等政见,颇得皇帝称道。官级为三品顶戴。 田雨公辞官归里后,先后在平定冠山书院、榆次凤鸣书院和太原晋阳书院讲学,学生以能取到该书院读书为幸事。绪二年(1876)逝于家中。崇祀晋阳三立阁。著有《杏园诗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