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传江 |
释义 | 一、田传江男,1952年5月生,安徽来安人,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1968年11月于来安县新河公社下乡插队,1970年11月考入安徽省歌舞团,1970年至1985年在省歌舞团工作,1985年至1997年在省文化厅艺术处工作,1991年至1994任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至1997任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1997年至2000年任省文化厅厅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2000年11月起任省文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传江同志,因病于2010年4月12日在合肥省立医院逝世,享年58岁。 二、田传江男 汉族 退休干部 ,首届山东省“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 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个人简历1970年2月至1978年红山峪小学民办教师。 1978年至1989年在付庄乡政府先后担任政府秘书、档案员、通讯报道员、农房办主任等职务。 1989年7月担任付庄乡党委秘书,并兼任宣传委员、管区书记。 1992年担任付庄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兼任老龄办主任。 2004年7月内退,并担任凫城乡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 2007年正式退休。 1992年加入山东省民俗学会,成为民俗学会会员。 2000年被选为山东省民俗学会理事。 2004年被选为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2003年、2007年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2001年6月初,曾经被北师大教授钟敬文先生邀请到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06年被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选为副主席, 2007年担任枣庄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2009年8月一2010年2月被枣庄市博物馆聘为枣庄民俗展览馆馆长。 2006年被枣庄市政协吸收为文史研究员。 2006年一2009年,参加华夏田氏续谱工作,并担任谱务办公室副主任。 2009年8月,被枣庄博物馆聘为枣庄市民俗展览馆馆长。 2010年8月,当选 首届山东省“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 主要事迹在乡政府工作期间,担任通讯报道员、主持宣传工作,为三中全会路线积极鼓与呼,特别褚峪村孙景江养63只羊的报道,引起党中央的重视,1980年中央39号文王任重副总理专门提出,让全国进行讨论。孙景江成为当时全国第一个个人致富“吃螃蟹”的人。为三中全会路线的宣传做出一定的贡献。1990年、1991年山亭区委举行党的建设知识竞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一等奖。1986年在担任乡代理宣传委员时,组织领导“三集成”的工作时,下功夫实地调查,整理出百多条民间故事、歌谣与谚语,1989年12月曾经被枣庄市评为先进工作者。在主持乡人大工作期间,针对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写出了《学生书包为什么加重》、《农民为什么没有种田的积极性、农用物资涨价与农产品涨价形不成比例》等,曾经引起中央政府的关注,当年的秋天,国家就对粮食进行了调价。《付庄乡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及时举办学习班》,被山东省人大选入并向全省推广。 工作期间,1982年一1985年曾经自学山师大中文系。 1986年参加《人民文学》编辑部主办的学习班,1989年曾经被邀请参加庐山拜笔会。 1994年参加全国人大举办的法律学习班。 本人利用空闲时间,对当地的民俗进行调查,先后写出调查文章《红山峪村民间治病民俗》、《红山峪纺织民俗》、《鲁南计时民俗》、《锄》等十几篇,获得山东省民俗学会优秀论文奖。花费将近十年功夫调查研究,写了一部《红山峪村民俗志》,44万字,曾经获得山东省民俗学会优秀著作奖,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枣庄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文联民协山花奖三等奖。得到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还引起钟敬文先生的关注和厚爱。同时还写了将近二百多万字的《民俗日记》、《家庭档案》、《土地档案》等。还拍摄将近万张的民俗照片。这些都为民俗资料的积累做了一些民俗爱好者应该做的事。 同时,还大量搜集民俗实物,具体有农具,民间手工缝制品、信仰品、纺织工具和纺织品、玩具、剪纸品等千件左右。2002年曾经在枣庄市博物馆进行展览,引起轰动,得到市民的称赞,学者专家们的好评。有的展品还多次参加省市区的展销。对展示民俗文化起到好的作用。 本人在当地进行学术交流,曾经被邀请到滕州市一中、枣庄技术学院、枣庄学院、枣庄旅游局等进行讲课。接待国内外、省内外的学者、教授、留学生、在校的研究生、大学生,国家干部、民俗爱好者、游客、新闻媒体等十几年来共有千人之多。其中山东省委研究室的陈主任、马处长等趁来山亭区调研时专门来看望,本来互不相识,使我非常激动。2001年至2005年被山大、北师大定为研究生调研基地。2000年红山峪村被枣庄师专定为“大学生实践基地”。本人也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 新闻媒体有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文汇报的记者。特别中央电视台,其中有文化传真、夕阳红节目组、农业台等四个节目组来过。还有山东省广播电台、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枣庄日报、枣庄电视台。枣庄广播电台几乎每年都让给组织节目。对宣传民俗知识,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人也曾经拒绝几家旅游景点的高薪聘请(甚至答应出钱给我出书),原因还想抓紧调查研究村级民俗,守住这块阵地,向更深的地方调查研究。寂寞、贫穷、冷板凳都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正经事,只有干这个活心里才踏实,才对得起各级民俗学会的领导和同事们,还有关心民俗事业的各级领导,老百姓,新闻记者,有关节目主持人。特别是为了挖掘民俗文化,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田传江个人小传田传江,1946你2月28日,出生于枣庄市山亭区凫城乡红山峪村。1956年入学,1968年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两年,1971年任红山峪小学民办教师,1978年被调到当时的付庄乡机关,先后担任并兼任通讯报道员、档案员、政府秘书、农房办主任,党委秘书、管区书记、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等职。1992年为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2004年、2009年为山东省常务理事。2003年、2007年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在红山峪小学担任民办教师时,还担任小学校长,为教育事业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夜校,创造的实物识字法,成为当时全区、全市的典型。当时的齐村区区委副书记王继贤专门在红山峪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调入付庄乡机关后,担任政府秘书、档案员、专职通讯报道员(对外说专职,如果乡里缺少宣传委员,还让兼职宣传委员)。为党的三中全会鼓与呼。1980年写的褚峪村孙景江一户农民养了63只羊,轰动了全国,甚至世界(当时新华社曾经发到77个国家)。孙景江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央专门发了39号文,文中当时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讲话,让全国进行讨论。本人写了不少反映三中全会路线好的文章,枣庄日报发的最多,其中《夸夸俺的好支书》一文,据当时的《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驻枣庄记者田学超、李贵珍说,这篇文章打破了中国写先进人物不写缺点的格局。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台采用后,当时的齐村区委组织部还专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这篇文章。后来虽然任命正式宣传委员、党委秘书、管区书记,仍然还兼职“专职通讯报道员”。记得1990年全市在枣庄日报用稿量,夺得了第一名。当时不只一万人的乡镇,让日报社的人也吃惊不小。1990年、1991年本人曾经组织两次山亭区党建智力竞赛,付庄乡分别获第三名和第一名。引起全区轰动,他们认为不起眼的小乡不该这样,乡领导更高兴。1993年由于年龄关系,担任乡人大主席,仍然还是农业户口,招聘干部。后来才转为国家正式干部。管区书记仍然兼职,也干了不少事,为全管区的五个村的绿化也做了应该做的事,还有填河造田,也出了一些力。 记得干政府秘书时,那时机关干部并不多,我们两个人管户口、财政、民政等(后来机关干部剧增至23人,老百姓办事,不跑三五次办不成事,我们那时两个人干后来的23个人的活还很轻松。)上边规定,农村青年结婚登记要到乡政府办公室两次,第一次说明情况,第二次再来领登记证,我们只让来一次。后来上边知道后,推广付庄的做法。还有一次,给四类分子摘帽,第一次整的材料,退了回来,接着让本人去整理材料,结果报到当时的齐村区公安分局,大小会表扬付庄乡材料整得好,除了郭里集乡,郭里集乡那还是区公安分局事先搞的点。 人大,也曾经进行调查,如《学生书包加重的问题》、《农用物资涨价与农产品的涨价不成比例,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等,其中第二篇调查报告,春天发给中央有关部门,当年的秋天,国务院副总理(朱溶基),就到东北进行调查此问题,接着农产品加价。虽然不一定是我反映的结果,但是却觉得心里痛快。有一年,反映小麦种坑农的问题,上边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赔偿付庄农民10万元,还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说反映及时,避免矛盾的激化(当时相邻的乡却相反)。1996年乡人大换届选举后,及时举办代表学习班,引起省人大关注,并把这一经验收入省人大选举经验选编中,向全省推广。只要脉搏与普通百姓一起跳动,就能干到那地方去。 进入民俗学圈子内所做的事: 一.民俗调研 自从加入山东省民俗学会以后,几乎每年都参加(只有一年没有参加)山东省民俗学会年会,即理论研讨会。在之前,曾经参加并组织1987年付庄乡“三集成”活动,采集并整理百余篇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谚语。1989年曾经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1.1994年,《红山峪民间治病调查》,登在中国民俗博物馆学首次刊物上。《计时民俗》刊登在《民俗研究》第三期上。 2.1996年3月18日,获得枣庄市民俗摄影大赛三等奖。 3.1997年,《开玩笑民俗》一文获得省民俗学会优秀奖。 4.1998年,《样子》一文获省民俗学会优秀奖。 5.1999年,《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出版。 6.2000年8月5日,《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是怎样写成的》文章获得山东省民俗学会优秀论文奖。 7.2000年12月,《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获得山东省第十二届民俗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8.《锄一红山峪村农具调查》一文刊登在2001年《民俗研究》第四期上,2001年7月22日获得山东省民俗学会优秀奖。 9.2000年9月1日,《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获得枣庄市社科成果一等奖。2000年12月,获得国家文联、民协山花奖三等奖,获得山东省民俗学会第12届民俗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第十五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2001年8月,被山东省文联系统评为2001年度“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 11.2002年1月,《感谢书籍》一文,在读书征文中,获得三等奖。 12.2002年7月15日,枣庄学院学报刊登《我所认识的钟敬文先生》一文。 12.整理《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为再版作准备。 二.民俗资料搜集 1.写了“民俗日记”、“家庭档案”、“土地档案”等近三百万字。 2.搜集地契、剪纸、灶王爷、红白喜事账簿等。 3.一些民间玩具如泥娃娃等。 4.民俗照片将近万张。 三.民俗器物的搜集与展览 十多年来,共搜集民俗器物近千件,其中有农具、纺织工具、行业工具、日常用具等。其使用,都在民俗照片中反映出来。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文字反映出来。2002年6月16日至6月22日,在枣庄市博物馆展览。展览前,枣庄市教育局、文化局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开幕式,枣庄五大家都派领导参加。 四.民俗文化的交流 1.书信,几年来收到一些专家学者民俗爱好者的来信百余件,其中有:刘锡诚、山曼、柯扬、乌丙安、郭子升、贺学君、钟年、常建华、郑土有、宁锐、方川。还有日本神户大学的于亚女士等,特别于女士来信感谢说,2003年11月参加日本全国学术会上发言,“我能有这样的机会,都是您帮助的结果,我很感谢您”。 2.不断接待外地来的专家、学者、民俗爱好者、还有前来旅游的人,几年来,共接待千余人。 3.曾经被滕州一中、枣庄学院、枣庄技术学院、枣庄市邀请讲课。2006年,枣庄学院把红山峪村定为“大学生实践基地”。本人几个月参加枣庄学院组织的学术交流会。 五.接待媒体记者和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节目组有“文化传真”、“夕阳红”、“农业台”等四个,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的记者。山东省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枣庄日报的记者多次采访报道,枣庄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枣庄广播电台几乎每年春节都让给作节目。虽然个别有拔高的现象,一想到为了宣传民俗文化,为社会为人民有好处,心里就不那么太悬。几年来省内外新闻媒体发表的稿件、照片、录像等有几百篇之多,直至连枣庄市委组织部、四亭区委组织部都以共产党员的角度来录像进行宣传田传江。 六.2006年至2009年,参加华夏田氏续合谱工作。两年半的时间,第一辑出版了11本,共6000页,800万字左右,本人变写的世系图将近一半(因为只有本人一人吃住在谱馆办公室,中间换人,仍让我坚持)。采用的46张照片都由本人拍照。同时还负责建立了华夏田氏网站。下去采访了几十个村庄,解决了几个地方失谱的难题,接待了上百起来访的族人。田氏族人对本人的评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接待山大民俗学研究生的实地调查,本人也从中学习一些谱务知识,了解了一些谱文化,积累了一些谱谍资料。因为毕竟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七.积极配合有关院校的实地调查 2001年至2002年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把红山峪村作为研究生的调研基地,2004年至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也把红山峪村作为博士生的调研基地。还有枣庄学院2006年把红山峪村作为大学生实践基地,一些教授们也经常前来进行学术交流。本人都积极配合,提供比较便利的条件,尽力满足调研上的要求。本人也放弃自己的事情,但是也从中学习不少东西。 2006年三月,应美国加洲大学历史学博士生的邀请,一起到济宁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共一周的时间。 为院校的调研做了应该做的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