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主教香港教区
释义

天主教香港教区于1946年成立,范围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由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天主教香港教区独立于中国天主教会,并直接隶属梵蒂冈。香港约有24万位天主教徒,大部份是中国人,亦有菲律宾、韩国、日本、印度、法国及德国等国籍的教友,教徒数字并未计算约13万菲律宾女佣教友。每年约有4千人领洗加入天主教,每逢星期日在99处教堂举行宗教聚会。

基本介绍

天主教会积极参与香港的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各属会共开办317间学校,并有71间各类社区中心提供社会服务。

天主教香港教区共有45个修会,目前的香港教区主教是汤汉,并有约300位神父及600位修女。天主教香港教区在中环设有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及明爱社会服务中心提供社区服务。

历任主教列表

1841年4月22日罗马天主教会在香港设立宗座监牧区;1874年11月17日该宗座监牧区晋升为宗座代牧区;又于1946年4月11日由宗座代牧区晋升为圣统制的主教区。

宗座监牧(1841-1874)

“宗座监牧区”是直属教廷传信部的一个最雏型的传教区,通常由一位神父担任宗座监牧。

1841-1842年:若瑟神父(Rev. Joset, Theodore)《宗座监牧》

1842-1847年:裴神父 “傅安当”(Rev. Feliciani, Antonio OFM)《暂代监牧》

1847-1850年:科主教(Bishop Forcade, Theodore Augustin MEP)《宗座代监牧》

1850-1855年:裴神父 “傅安当”(Rev. Feliciani, Antonio OFM)《暂代监牧》

1855-1867年:盎神父(Rev. Ambrosi, Luigi)《宗座监牧》

1867-1868年:高神父(Rev. Raimondi, Timoleone MEM)《宗座代监牧》

1868-1874年:高神父(Rev. Raimondi, Timoleone MEM)《宗座监牧》

宗座代牧(1874-1946)

宗座代牧区也是直属教廷传信部的传教区,但其首长由一位主教担任。不过,这位主教按照天主教教律不是该区的主教,而是历史上一个古老教区的领衔主教。

1874-1894年:高主教(Bishop Raimondi, Timoleone MEM)《宗座代牧》

1895-1904年:和主教(Bishop Piazzoli, Louis MEM)《宗座代牧》

1905-1924年:师多敏主教(Bishop Pozzoni, Dominic MEM)《宗座代牧》

1924-1926年:德若翰神父 “施巴达”(Rev. Spada, Giovanni M. PIME)《代牧区署理》

1926-1946年:恩理觉主教(Bishop Valtorta, Enrico PIME)《宗座代牧》

主教(1946 - )

1946年教廷把中国的所有宗座代牧区一起升格为教区,就此成立中国圣统制。香港宗座代牧区也成了教区,当时仍由宗座外方传教会管理。

1946-1951年:恩理觉主教(Bishop Valtorta, Enrico PIME)《香港主教》

1951-1952年:戴遐龄神父(Rev. Riganti, Antonius PIME)《教区署理》

1952-1969年:白英奇主教(Bishop Bianchi, Lorenzo PIME)《香港主教》

1969-1973年:徐诚斌主教(Bishop Hsu, Chen-Ping Francis)《香港主教》

1973年 :李宏基神父(Rev. Lei Wang-Kei Peter)《教区署理》

1973-1974年:李宏基主教(Bishop Lei Wang-Kei Peter)《香港主教》

1974-1975年:林焯炜神父(Rev. Lam Cheuk-Wai Gabriel)《教区署理》

1975-2002年:胡振中枢机(Cardinal Wu, Cheng-Chung John Baptist)《香港主教》

2002至今:陈日君枢机(Cardinal Zen, Ze-Kiun Joseph SDB)《香港主教》

本港主要堂区

香港区

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圣十字架堂 (Holy Cross Church)

露德圣母堂 (Our Lady of Lourdes Church)

圣母圣衣堂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Church)

圣母玫瑰堂 (Our Lady of the Rosary Church)

海星堂 (Star of the Sea Church)

圣安多尼堂 (St. Anthony's Church)

圣犹达堂 (St. Jude's Church)

圣玛加利大堂

九龙区

圣母堂 (St. Mary's Church)

圣若瑟堂 (St. Joseph's Church)

圣老楞佐堂 (St. Lawrence's Church)

圣爱德华堂 (St. Edward's Church)

圣云仙堂 (St. Vincent's Church)

耶稣复活堂 (Resurrection Church)

圣家堂 (Holy Family Church)

善导之母堂 (Mother of Good Counsel Church)

圣博德堂 (St. Patrick's Church)

圣方济各堂 (St. Francis of Assisi Church)

圣保禄堂 (St. Paul's Church)

天神之后堂 (Our Lady Queen of Angels Church)

圣文德堂 (St. Bonaventure Church)

圣若翰堂 (St. John The Baptist Church)

圣母院小堂 (Notre Dame Chapel)

圣德肋撒堂

九龙玫瑰堂 (Rosary Church)

新界区

圣斯德望堂 (St. Stephen's Church)

马鞍山圣方济堂 (St. Francis' Church)

圣母领报堂 (Annunciation Church)

圣玛窦宗徒堂 (St. Matthew the Apostle Church)

圣欧尔发堂 (St. Alfred's Church)

赎世主堂 (Holy Redeemer Church)

圣若望宗徒堂 (St. John The Apostle Church)

主显堂 (Epiphany Parish)

圣若瑟堂 (St. Joseph's Church)

圣本笃堂 (St. Benedict Church)

葛达二圣堂 (SS. Cosmas and Damian Church)

大埔圣母无玷之心堂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Church)

基督之母堂 (Mother of Christ Church)

圣伯多禄圣保禄堂 (SS. Peter and Paul Church)

本港修院

圣神修院主条目:圣神修院 圣神修院[5](Holy Spirit Seminary)位于香港黄竹坑惠福道6号,是香港一座富历史的神学院,以培训香港天主教神职人员为宗旨。圣神修院原址属创办于1931年的华南总修院(1931-1964)。总修院之兴建是为培育华南地区国籍神职人员,让他们于晋铎后,服务所属教区。华南地区包括韶关、梧州、广州、江门、嘉应、汕头、汀州、厦门、福州、建宁、福宁、北海、琼县和香港等教区。总修院因中国政权变更,除香港外,其他华南地区再没有派修士前来而停办。于是罗马教廷传信部解散总修院,并将总修院院址移交予香港教区管理及使用。同年,香港教区利用院址开办教区大修院,即现今之圣神修院。[6]

圣母神乐院

主条目:圣母神乐院 圣母神乐院(Trappist Monastery),又名熙笃会神乐院,是一所位于香港大屿山大水坑的天主教修道院,曾以“十字牌牛奶”闻名于香港。

教区委员会

教区教理委员会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员会共同合作,按教会有关教理讲授的指示,致力革新、发展和协调香港教区内教理讲授的工作,培育成人慕道班导师、主日学导师、中小学及幼稚园宗教科老师,实践传扬福音和培育信仰的使命。

教区医院牧民委员会

教区医院牧民委员会于1991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区成立,其宗旨乃统筹各牧灵同工的服务及提升他们的服务质素,俾能借此在社群中传扬福音喜讯,而委员会的经费全部来自香港教区。服务对象无分种族、宗教,只要是院内病人或其家属,以至员工,都在我们关怀之列。服务范围主要是住院病人、病人家属、医院员工和宗教服务:协助病人联络其所属团体或教会 ( 如天主教病人需要圣事服务,可协助联络神父提供所需服务 )

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

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相信公教青年是赋有不同神恩的基督门徒,他们在共融的团体内,学习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使人格和信仰迈向成熟,回应圣召,成为有衡劲、敢创造的福传使者。委员会于1995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区成立,专责统筹及推动教区内各层面的青年牧民事务,建设地方及普世教会,培育青年牧民工作者,支援及发展基督徒团体;同时,联系教区内外不同青年团体、堂区、学校、委员会,使在青年牧民的憧憬上达致共识,彼此合作共同实践使命。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相信实践社会正义是信仰中不能或缺的幅度,要实现这使命和在社会中作见证,必须维护人性尊严,改善人民的福祉,让人有空间发挥其潜能,这亦是正委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透过分析研究、倡议、教育和与民间团体和相同志趣人士建立联系网络等,正委会希望揭露[[社会的[[不公义问题,让教友和大众对问题加深了解,从而为建设一个更合乎公义和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参与建设地上的天国。

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

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简称劳委会)于1991年2月15日成立,积极关注本港劳工问题,并实践香港教区主教胡振中枢机在“迈向光辉十年”牧函中,提出教会在社会具有担当先知及仆人的角色。劳委会对“劳工”二字是采取广义的理解,即是所有受薪的职工,包括教友及其他信仰或无信仰人士。整体来说,秉承教会“优先关爱贫穷人”的精神,我们服务的优先对象主要是基层工人。

教区伤残人仕牧民委员会

教区伤残人仕牧民委员会 在1993年,教区拨出捐款将何文田恩主教小堂改建而为成教区伤残人仕牧民中心,从而成。中心设有受薪职员,负责委员会之工作,及中心之活动程序。中心内设有办事处、录音室、辅导室、多用途礼堂、及其他设施,如:音响、电动银幕、电视、失明视读机、图书阁、圣物小卖部及圣母岩等......在1995年1月,中心得到李嘉诚基金有限公司捐赠一部复康巴士,为会内的伤残人士提供对外之交通服务。中心除二十四小时朝拜明供圣体及每天均有感恩祭外,还经常举办灵修活动,如祈祷聚会、避静;节日庆典;堂区探访和安老院舍,峔銗L康乐活动等等。主要目的是透过不同类型的活动,使伤与健能更加互相了解和支持,发挥伤健在主内之精神。中心将秉承委员会的目标,为更多的伤残人士服务。希望能提供更多的伤残人士牧民工作的咨询,联系及协调教区内有关组织的伤残人士牧民工作,支援教区伤残人士牧民组织的发展。

教区礼仪委员会

教区礼仪委员会乃香港教区主教所设立,直接向主教负责,并在主教的指导下,督导、统筹、促进及更新教区的礼仪生活。委员会联同办事处为教区内的团体提供礼仪、祈祷及灵修的资讯和培育服务;并与海内、外华语各地区信友、神长交流礼仪资讯和服务。

教区圣召委员会

教区圣召委员会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圣召推行组。宗旨为天主教香港教区培育司铎职及献身生活的圣召种子。成立目的为协助青年认识铎职或献身生活,以便作出选择﹔促进公教家庭对献身生活的认识,从而协助子女作出自由的选择﹔推动统筹及协调公教团体有关推行圣召的计划及培育工作。

教区婚姻与家庭牧民委员会

教区婚姻与家庭牧民委员会根据2001年香港教区会议“婚姻与家庭牧民组”的具体建议:成立“教区婚姻与家庭牧民委员会”以落实、执行文献内该小组为教区订立的婚姻与家庭牧民政策及指引。婚委会于2002年成立,各委员由教区主教委任,并于2006年设立办事处执行、落实委员会每年所订的各项计划和工作。 婚委会工作范围﹕1.筹办教区性家庭牧民大型活动;2.举办培育讲座、课程、工作坊;3.支援堂区家庭牧民组织;4.联系教内外与家庭服务有关的机构和团体,发展家庭牧民;5.出版书刊。婚委会职务,在教区内负责统筹、协调、检讨和强化与婚姻和家庭生活有关的牧民服务和培育事工。

教区机构

公教报

主条目:公教报 公教报Kung Kao Po,1928年—)创刊于1928年8月1日,是天主教香港教区拥有及出版的中文报纸。近年由于多篇关于政治及社会事务的社论被香港主流媒体报道,受到社会的注意。 逢星期日出版,以小报尺寸印制。内容包括香港、外地教会新闻,专栏、社论,《喜乐少年》 (针对青少年的副刊)等。 除了在各教堂发售外,该报亦设订阅服务,因此亦在香港以外的华人天主教会流通。部分内容亦可在网站阅读,并存有最近五年的过期报纸。自2003年10月19日起,更在报纸网页以MP3形式提供粤语有声版。

天主教教育事务处

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协调全港天主教学校,在推广及执行天主教教育政策方面,作出统筹计划。

香港公教进行社

香港公教进行社创立于1945年,为天主教香港教区首个提供多元化服务的机构。本社位处于繁盛的港岛中区,为商业、银行,金融中心所在地,人流穿梭不绝。每日均有数以百计的人到访公教进行社小堂及书籍圣物部。由中环地铁站步行只需1分钟便可到达或由中环天星码头步行只需约3-7分钟。 公教进行社提供的服务﹕圣母无玷之心小堂,公教进行社(书籍及宗教用品销售店)、天主教期刊订阅处、公教真理学会(出版部)。

公教进行社小堂(圣母无玷之心小堂)是一间气氛宁静的小圣堂,以“圣母无玷之心”为名,为中环上班一族所喜爱,于工余或午膳时间,到本小堂祈祷或静思者,大不乏人。

公教进行社书籍圣物部为东南亚规模最大之天主教书籍及宗教用品供应中心。是港台两大天主教出版社,‘公教真理学会’及‘光启出版社’的总经销,也经销欧美各大出版社宗教书籍。该社常备有大量中英文宗教图书,包括圣经、灵修、牧民、神哲学、教理、讲道、辅导丛书、家庭伦理、青少年励志图书、儿童益智读物及各类有关天主教信仰的书籍。同时亦供应给予圣堂,宗教团体及教友、各类宗教用品,如祭衣、圣爵、圣像、马糟、苦路、念珠、圣牌、圣相、宗教饰物、十字架、宗教贺咭及礼品等。款式新颖,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为天主教香港教区出版机构,于1934年成立,属教区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港的教友,但亦兼顾国内及海外的教友宗教阅读的需要。至于非教友方面,由于在本港天主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众多,直接,间接都会受到教会出版的文字影响。目前的工作分为下列几大类别: 一.周期性的刊物及宗教教科书:每年度的天主教手册、礼仪指南、中小学宗教及伦理课本等。 二.翻译外文书籍:有关灵修、信仰、神学及圣经等书籍。 三.其他宗教性的中、英文著作,按需要及稿源,斟酌出版。

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

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教友传教”这个意识并不普遍,传扬福音的工作,常被误以为是神职人员、修士、修女的专利品。教区内虽然早有各类教区性及堂区性的善会组织设立,但极力倡导教友直接参与福音传扬工作,却是较后期的事。 1959年,教区洞悉教友参与传教工作的重要性,故正式成立“教区教友传教总会”,把教友组织起来,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参与教区传教工作。1974年3月“传教总会”改名为“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教友总会是天主教香港教区所有参加宣扬福音工作的中央机构。本会是由各堂区议会/牧民议会及教区性善会代表组织而成,共有七十六个属会,包括五十个议会及二十六个教区性善会。教友总会干事会由各属会代表选出,与秘书处共同推动、协调、统筹教区内有关教友培育及传扬福音的工作。

圣神研究中心

圣神研究中心是天主教香港教区属下机构,由已故香港主教胡振中枢机所发起,创立于一九八零年。其宗旨是协助教区当局对中国不断转变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回应,以及推动本地教友联同普世教会负起关心中国教会和中国社会的使命。本中心乃一研究机构,主要工作包括:观察、搜集、剪存、研讨、分析有关中国的资料,并培育本地教友,俾能加深对中国及中国教会的认识和关怀。中心座落于香港仔圣神修院新厦。拥有十多位全职工作人员及资深研究员;他们分别为教区神职、不同修会会士及平信徒,彼此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中心的运作。中心设备包括:小型图书馆、资料室、办公室及会议室。内有超过一百多种中、英文的定期刊物、杂志和报章,以供研究和参考之用,并给读者提供日新月异的中国教会和社会的讯息。中心对香港教区亦特感兴趣,不独因为香港教区拥有全世界最多华人的天主教徒,更由于香港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归祖国,在“一国两制”下,成为中国其中一个特别行政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