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云山传奇 |
释义 | 天云山传奇,中篇小说名,作者鲁彦周,另有同名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0年,著名导演谢晋执导,这部影片是对“反右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反映,公映当年轰动一时;其主要情节为:胸怀大志、年轻能干的考察队政委罗群被打成右派分子,送去劳动。专门整人的吴遥则青云直上爬上了地委书记的宝座。罗群的未婚妻宋薇与罗群一刀两断,后来在别人的撮合下嫁给了吴遥。宋薇的同学冯晴岚,在罗群垂危的关键时刻伸出温暖之手热烈拥抱罗群。当罗群冤案平反后,冯晴岚操劳过度含笑去世。另有同名连环画作品。 中文名:天云山传奇 外文名:Tianyunshan Legend 其它译名:天山レジェンド 出品时间:1980 出品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谢晋 编剧:鲁彦周 制片人:毕立奎 主演:石维坚、王馥荔、施建岚、仲星火、洪学敏、牛犇、李树钧、林读贵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1980 主要奖项: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美术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0年)香港第1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小说原著:鲁彦周 一、中篇小说(鲁彦周)小说简介鲁彦周作;1979年发表;50年代,天云山考察队政委罗群受诬陷被打成右派分子,其女友宋薇迫于压力,与他分手,并嫁给了特区党委领导吴遥。宋薇的同学冯晴岚毅然与罗群结为夫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宋薇决心为罗群平反,却遭丈夫反对,两人感情破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群终获平反,而饱受磨难的冯晴岚却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上个世纪70年代末,饱受“左”祸之苦长达20多年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和拨乱反正的岁月。走出现代迷信的泥沼,摆脱沉重的历史枷锁,在迷茫中反思,在反思中觉醒,在觉醒中奋起,是迎接时代的最强音。而在大转折的历史进程中,一向被视为“政治的晴雨表”的文艺界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在突破“左”的藩篱、适应全民族反思的需要等方面推出了一大批声名远播的作品。 由鲁彦周创作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及同名电影当时轰动全国,一举获得全国中篇小说一等奖和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说解析《天云山传奇》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第一部对“反右”扩大化以后的整个历史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文艺作品。它大胆地触及长期的政治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的伤害,真实再现了各具特质的个体生命被抛进政治漩涡后的坎坷命运,缓解了长期浇铸在人们心中的块垒,成为文坛回春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罗群的清醒和执著、冯晴岚的纯真和善良、宋薇的动摇和醒悟、吴遥的冷漠和自大,都很容易激发我爱憎分明的情感。而它强烈的悲剧效果、新颖的艺术手法、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电影画面也都——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鲁彦周(1928—2006),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历任安徽省文联、省作协副主席,《清明》杂志主编。省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协、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小说、散文、戏剧、电影多部,主要有长篇小说《新虹坪》、《古塔上的风铃》、《阴阳关的阴阳梦》、《双凤楼》、《梨花似雪》等,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话剧《归来》及电影《天云山传奇》、《廖仲恺》等,另有《鲁彦周文集》(八卷)。 作品获1956年全国话剧汇演剧本一等奖,全国中篇小说一等奖,金鸡奖、百花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2年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等。被中央广电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作品有英、俄、德、日等翻译本。 二、中国电影(1980年)基本信息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片名:天云山传奇 上映:1980年 色彩:彩色 片长:3471米 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片 主创人员导演:谢晋 编剧:鲁彦周 编辑:林朴晔 摄影:许琦 录音:朱伟刚 剪辑:周鼎文 美工:丁辰 陈绍勉 作曲:葛炎 化妆:杨龙生 李永革 服装:马鸿祥 贺娟娣 道具:徐国梁 孙永欣 照明:周学银 绘景:张元鼎 置景:唐金宝 烟火:娄永龙 副导演:黄蜀芹廖瑞群 副摄影:臧鸿钧 特技设计:史久铭 特技摄影:顾锦龙 制片主任:毕立奎 演奏:上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独唱:朱逢博靳小才 合唱:上海乐团 主要演员石维坚.... 罗群 王馥荔.... 宋薇 施建岚.... 冯晴岚 仲星火.... 吴遥 洪学敏.... 周瑜贞 牛犇....王立汉 李树钧 .... 朱科长 林读贵 .... 技术员 刘汉 .... 凌曙 宁化鲁 .... 老汉 武皓 .... 第一书记 吴桐 .... 陈书记 谢霞 .... 胖姑娘 康庄 .... 大嫂 夏永安 .... 老工程师 周天罡 .... 小钢 黄雪姣 .... 小凌云 配音:刘广宁丁建华翁振新施融 剧情介绍版本一 50年代初,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宋 薇和冯晴岚参加了天云山考察队,考察队新上任的政委罗群和宋薇产生了爱情。 1957年春,宋薇调至党校学习 ,并入了党,正当她与罗群准备结婚 之际,反右运动开始了,罗群竟被划为右派分子。 领导天云山考察队反右 运动的吴遥,启发宋薇和罗群划清界线,宋薇迫于政治压力,痛苦地和罗群分了手,之后又嫁给了吴遥。 罗群被遣返到农村监督劳动,冯晴岚对罗群久已怀有敬佩与爱慕之情,因而离开考察队,来到罗群身边,排除外来的种种压力,和他结了婚。两人真挚相爱,患难与共。 “四人帮”被粉碎后,吴遥任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宋薇也升任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一天,年青姑娘周渝贞向宋薇谈起她在天云山见到一个名叫罗群的马车夫,至今还是个没有改正的右派分子。 宋薇问心有愧,决定亲自过问罗群的冤案,但遭到吴遥粗暴的干涉。宋薇坚持为 罗群向上级申诉,冲破重重阻力,终于使罗群得以改正。正当这一喜讯传 来时,冯晴岚却因劳累过度而与世长辞。宋薇来到冯晴岚的墓地,远远望见罗群在墓前默哀。 版本二 1978年冬天,年轻姑娘周瑜贞向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宋薇讲起她在天云山的奇遇。她去寻找20年前关于天云山区的规划书,却见到一个叫罗群的马车夫,是个至今没有平反的"右派分子"、"反党分子"。周瑜贞找到了曾在考察队工作现在是小学教师的冯晴岚,发现她是罗群的妻子,冯晴岚把罗群花了20多年心血写成的有关天云山改造和建设的资料手稿给了她。 面对这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手稿,周瑜贞不能平静,她开始了解罗群和他的申诉,她断定罗群是无辜的。周瑜贞问宋薇,像罗群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平反?听到罗群这个名字,宋薇内心一阵震颤,20年前的往事又出现眼前。 1956年,宋薇和冯晴岚学校毕业来到天云山综合考察队,考察队政委吴遥对年轻活泼的宋薇颇为动心,但不久他调走了,新来的年轻的政委罗群热情能干,和考察队员们打成一片。宋薇和罗群交往中建立了爱情。不久,宋薇被调往省党校学习,与恋人暂时分了手。1957年反右时,吴遥突然来到党校,代表区党委找宋薇,宣布罗群是反党分子,要宋薇和他划清界限。宋薇内心很痛苦,但还是写了断绝关系的表态信。此后,在原特区书记的安排下,宋薇和吴遥结了婚,罗群被遣送农村监督劳动。 这时,冯晴岚来到他的身旁,冯晴岚敬佩罗群,她坚信罗群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她离开了喜爱的考察队工作,甘愿在天云山近处当一名小学教师,承担起照顾罗群的责任。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里,他们结了婚。生活虽然清苦,却美满幸福,共同为事业奋斗不息。宋薇调看罗群的三次上诉材料,发现都被吴遥扣压,而罗群的一系列"罪行",也都是吴遥一手诬陷所致宋薇感到吃惊和愤怒。 回想起她和吴遥的貌合神离的婚姻,她似乎明白了真相。宋薇亲自处理罗群的平反问题,却遭到吴遥的蛮横阻止,并重提俩人20年前的关系。宋薇和周瑜贞相约去看望病重的冯晴岚,吴遥公开阻止,动手把宋薇打倒在地。宋薇清醒了,她要离开这个家,但终因体力不支,滚下了楼梯。宋薇住院期间,冯晴岚去世了,罗群的冤案得到平反,被任命为天云山特区党委书记。 清明前夕,宋薇怀着复杂和愧疚的心情,来到天云山冯晴岚墓地。她发现罗群和周瑜贞并肩而立,心里明白了。 她为死者献上了一束鲜花,也暗中向生者祝福。 影片评价影片是著名导演谢晋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将那段历史真实而概括的再现于银幕。 影片大胆、深刻地揭示出正直的人们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这一时代悲剧,更通过这个故事,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历史教训,探讨悲剧产生的根源。 影片着重刻画罗群和围绕他的几个女性的不同性格,将人物的个性、情感变化与政治风云、社会矛盾、历史发展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影片主题。 所获奖项电影《天云山传奇》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1982年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