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庆嫂 |
释义 | 阿庆嫂是出自《智斗》的人物形象。让无数中国观众对红色经典现代京剧《沙家浜》耳熟能详。阿庆嫂的原型是是“千千万万抗战妇女的化身”,经多方考证,此处按最接近一位范惠琴算,生于1910年。剧情发生于1940年。阿庆嫂——女,3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的秘密工作者。 戏剧中的阿庆嫂阿庆嫂智斗刁德一最为知名! 沙家浜是一个江南的村镇。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地下党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家休养。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 日寇疯狂扫荡,所谓“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假抗日,真反共,他们秉承日寇旨意,千方百计想搜捕我伤病员。 我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率领十八个伤病员,在消息隔绝、粮缺弹尽的艰难困苦环境中,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析敌情,下定决心,教育战士排除万难,坚持待命,力争主动,屹立如暴风雨里的青松。 阿庆嫂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以开茶馆的身份作为掩护,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胡、刁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紧张复杂的斗争,终于使十八个伤病员安全转移。 我伤病员脱险后,胡、刁非常恼火,他们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等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互相掩护,沙奶奶痛骂了敌人,阿庆嫂并乘机了解敌兵司令部的虚实。 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已经痊愈归队的战士,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敌奠匪首。 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为纪念她的功德,还有一首叫《沙家浜》的现代京剧。 《沙家浜》中“智斗刁德一”这场戏,深受人们喜爱,常演不衰。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阿庆嫂其人呢? 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芦苇荡是“沙家浜”的原型,常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群众。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就是一个,而且也是开茶馆的。 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中,董浜镇上的涵芬阁茶馆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交通联络点,茶馆老板陈关林是当地人,有胆有识,他和妻子陈二妹一起,为新四军接头联络,传送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1年7月,陈关林不幸被捕,同年11月被日寇装进麻袋用刺刀戳死。今年88岁的陈二妹,仍然住在常熟市董浜镇,如今正幸福地安度晚年。 电视剧许晴版的阿庆嫂既有地下党维护正义的一面,又有一个女老板奉迎客人八面玲珑的一面。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会发现,电视剧的阿庆嫂比样板戏多了点人情味。” 阿庆嫂的原型陈二妹,女,191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尚在襁褓之中就被生身父母遗弃在路边,被杜桥村一苏姓农户拾去抚养,取名苏兴兴。成年后婚嫁给董浜镇涵芬阁茶肆店员陈关林为妻改名为陈二妹。1996年7月18日去世。 相关抗战初期,开设董浜镇涵芬阁茶馆的陈关林夫妇受新四军民运工作同志的宣传引导,夫妇俩以茶楼为基点,热情接待南来北往的抗日党、政、军领导同志,接送机密情报,成为中共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站。陈二妹全力协助丈夫做好接待、茶水供应、食宿安排、站岗放哨,特别是妇女同志的生活照料等工作。 这篇文章被选为小学五年级鄂教版下册第二十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