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文仪 |
释义 | 天文仪又称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 意义星星离开我们都非常遥远。一般恒星离我们都在几十万亿千米以外,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亮,距离地球也有38万千米。地球上的高山一般只有几千米,缩短这么一小短距离,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包围着,星光要通过大气才能到达天文望远镜。淀粉气中的烟雾、尘埃以及水蒸气的波动等,对天文观测都是有影响。尤其在大城市附近,夜晚城市灯光照亮了空气中的这些微粒,使天空带有亮光,妨碍天文学家观测较暗的星星。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尘埃和烟雾较少,情况要好些,但是还不能避免这些影响。天文仪正是用来观察这些复杂的天体的现象。 古代天文仪古希腊天文仪根据古罗马沉船上发现的古天文仪残物,复制的古希腊天文仪,能测太阳、月亮运转什么的。总之神奇极了。 2006年11月30日,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个公元前二世纪的天文仪器(Antikythera Mechanism)其精巧程度与计算结果的准确,是随后一千多年中都没有过的。科学家们认为,这项发现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古希腊文明的科技发达程度。这个古天文仪器是上个世纪初在希腊附近打捞古代沉船时发现的,但直到最近它都是一个迷。这个仪器有着复杂的齿轮组,但现在已经是82块碎片。来自英国、希腊、美国的科学家们合作,并用X射线等方法探测其结构,又重新组建起一个类似的机器来研究其功能。 英国Cardiff大学的Mike Edmunds教授认为,它可能是迄今为止人们知道的最早的计算器。科学家们发现,这台仪器不仅能够加减乘除,而且还能够计算农历的年月,并显示太阳在其运行轨迹黄道(zodiac)中的位置及月球的位置。 此外,这台仪器还能预测日食和月食,而且考虑到了月球的椭圆形轨迹。这台仪器也能推算行星的运行。Mike Edmunds教授说该仪器极其准确的反映出天文现象。令人赞叹的是,当时的人们不仅能够设计出这样精巧的仪器,而且还能够用金属制造出来。 近年来研究2006 年11月30日的《自然》杂志对这项发现进行了报导。报导中说,早在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考古学家就意识到这台仪器的发达程度,但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始合作研究,并利用了许多最先进的技术来探测这些齿轮的结构。人们对仪器结构与性能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将其年代确定为公元前150年到100年。事实上,从目前的认识来看,这台仪器比几十年前人们知道的要精巧许多。 古天文仪全史图卷潘鼐师主编的《插图本中国古天文仪器史》,洋洋70万字的专著,不胜喜悦。书中对我国创制与发展天文仪器的悠久历史,作了全面的叙述和详尽的论析,并配置了集 自国内外的相关图画与照片。内容全面完整,考证翔实丰富,图文相得益彰。参编者均是此研究领域的行家里手(其中有两位是外籍教授)。本书确是一部题材为人所熟知而专著却仍付阙如的天文学史学大作。 该书对中国古天文仪器,特别是清代的天文仪器作了全面的综述,然后对中国古天文仪器分门别类,列为十一种,逐一分章作了专论。专著概括了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中国天文仪器,其中有的迄今尚未有人涉猎,有的深锁柜内难于得见。书中史料,中外兼收,内容充实完备。彩色和黑白之插图共得550余幅,其中不少是首发,俾使读者一睹祖国古代天文仪器之丰富多彩。依吾之愚见,《彩图本中国古天文仪器史》实是中国天文学史国内外著述中一部稀有之作。一是内容完备。不仅列举古观象台仪器、日晷、铜壶滴漏等,而且对古代各种浑仪、浑象、天球仪等,也有详尽介绍。二是史料丰富。如西方古代的占星盘传入中国后转化为观测用的简平仪。时钟传入后,曾与天文星图或天球仪相结合成天文钟而又返回至西方的。人们惯用的“世界”和“大千世界”等语,系随佛教传入中国,在天文仪器中也有模型传世。故宫今保藏有六十多件古天文仪器,色彩斑斓,美轮美奂,在国外巡回展出时受到高度赞赏。书中一一为之介绍本末,真可谓“彩图美文,相得亦彰,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潘鼐师所编此书,详尽阐述了中国古天文仪器的结构形态、创制与演变及其应用,使读者得以了解我国古天文仪器的发展始末。对我国制造天文仪器的历史中一些未经涉猎或有待澄清的问题,潘鼐师和参编同仁也作了努力的解释。特别是书中反映了历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并历数了侵略战争给我古天文仪器及中华民族的辱害。我想,这对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科学技术史之专著,若图文并茂,由图识文,由文阅图,易于理解,于趣味中增长知识,读者更为青睐。故我认为,潘鼐师此书似可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史专著表述型式的一个先例,很值得提倡。书之主编潘鼐教授,系吾之启蒙教师。去岁,我在上海莘朱拜见潘鼐师,知潘鼐师40余年来,专攻天文学史,自成一家;又见老师身居陋室,视力颇差,犹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研究学问。其治学之严谨、精神之高尚,实是令吾钦佩感动。潘鼐教授是我国研究古天文学史公认之大家。1995年中国天文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曾以从事天文工作40年获得表彰并获荣誉证书。为编著此书,潘鼐师精心策划,约请对此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执笔,并汇集统稿,编修成书。该书装帧精美,均为彩印,出版后,得到读者与专家的欢迎,均给予很高评价。我认为,作为一本专著,此书有很大的权威性,很强的学术性和很高的雅俗共赏性,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