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山罂粟 |
释义 | 天山罂粟(学名:Papaver canescens)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5-20厘米,全株被刚毛。具白色乳汁;单叶互生,羽状分裂;无花柱,柱头盘状;蒴果球形孔裂。未成熟果实的乳汁含马啡、可待因等。花、果可供药用;花鲜艳,也可供观赏。花果期6-8月。生于海拔1500-35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蒙古,新疆西北部至中部。 中文学名:天山罂粟 拉丁学名:Papaver canescens,Papaver pseudocanescens,Papaver tianschanicum 别称:灰毛罂粟、阿尔泰黄罂粟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罂粟科 属:罂粟属 命名者及时间:Tolm, 1931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5-15(-20)厘米,全株被刚毛。主根圆柱形,延长,上部粗2-3毫米;根茎分枝或不分枝,密盖覆瓦状排列的残枯叶鞘。叶全部基生,叶片轮廓披针形至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羽状分裂,裂片2-3对,长圆形、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或再次2-4浅裂或深裂,两面被紧贴的刚毛;叶柄长2-7厘米,平扁,被紧贴的刚毛,基部扩大成鞘。花葶1至数枚,直立或有时弯曲,圆柱形,被紧贴或伸展的刚毛。花单生于花葶先端,直径3-5厘米;花蕾椭圆形或椭圆状圆形,长1-1.2厘米,被褐色或金黄色刚毛;萼片2,舟状宽卵形;花瓣4,宽倒卵形或扇形,长1.5-3厘米,黄色或橘黄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7-10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2毫米,黄色;子房倒卵状长圆形,长5-7毫米,粗3-5毫米,被紧贴的刚毛,柱头约6,辐射状。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被紧贴的刚毛;柱头盘扁平。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500-3500米的高山草甸、草原、山坡或石坡。 分布情况分布于俄罗斯,蒙古,新疆西北部至中部(塔尔巴哈台、布尔津、塔城、和布克赛尔、温泉、精河、昭苏、和硕等地)。 主要价值花和全株入药,含多种生物碱,有镇咳、止泻、镇痛、镇静等功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