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桥乡 |
释义 | 政府所在地腊家滩被新民庄行政村所包围,形成腊家滩一条街。乡卫生院、信用社、供销社、供电营业所、兽医站、保险站、农机管理站、农业机械化学校、收审站、邮电支局、邮政支局及初级中学、粮站,户县四职分布在腊家滩街道两旁及附近。 1、陕西省户县天桥乡简介(历史 交通 农业 经济) 1、陕西省户县天桥乡简介天桥乡位于户县西南部,距户县县城 6 公里,距西安市 30 公里,距咸阳市 25 公里,全乡总面积为 25 平方公里,耕地 24000 亩,滩地 7000 亩,辖 23 个行政村, 9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 16700 人。东临涝河,南依秦岭,西接蒋村镇,北连玉蝉乡。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借西部大开发之东风,紧紧抓住西汉高速公路出口与环山旅游路交汇于天桥的契机,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热情培育商贸市场,推动招商引资力度。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纯静的水资源,为天桥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历史渊源厚重,人文景观丰富,是旅游观光之胜地。 天桥乡北部丈八寺村有周代古城堡遗址及元代所建丈八石佛寺古迹,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点,寺北有胡公泉,长久涌流,经久不竭;中部乡政府驻地,原名腊家滩,传说神奇,名传久远,被载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卷册,解放初陕西省行政干部学校即建于此,为全省乃至全国当时的政权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南部山之北麓,涝河西岸,在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的优雅环境中有龙泉古寺、药王洞等旅游景点,传说此地乃龙泉宝剑打造之地,总面积 5 平方公里,冬暖夏凉,是避署休闲之胜地。目前西汉高速公路出口与环山旅游路交汇于此,这将为众多游客带来便利条件。二、交通四通八达,位置优越独特,为招商引资,发展前景喜人 境内有南北六号、七号路、东西三号、四号路经纬四条,成 “ 井 ” 字形交通网络。西汉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近几年,乡党委、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开拓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借助 “ 两路 ” 的机械及技术,由乡政府驻地修建了一条 “ 新羊路 ” 直通 “ 两路 ” 交汇处。天桥地区逐渐成为众多客商投资的热土, “ 南进关中第一重镇 ” 将成为现实。三、农业条件优越,纯静水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涝河西干渠自南向北,贯通全乡,有 20 余亩水面蓄水库两座,养鱼与灌溉蓄水相兼。有水井 300 多眼,其中深井近 100 眼,惠安、热电厂的深井在该乡境内,达到河井双保险,全乡农业旱涝保收。用电设施农工相兼,农电网通往全乡各个角落,为农业发展开辟广阔天地。该乡是户县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清纯无污染,是陕西省农业厅挂牌的无化害蔬菜生产基地。割耳庄、刘家庄等村的无公害韭菜,上涧子等村的无公害大葱、涝峪口等村的磨盘柿子及丈南、丈北村的礼品西瓜等主导产业闻名省内外。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私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迅猛,全乡工业以炼铁、机械制造、石子加工为主,从业劳动力近万人,并涌现出不少优秀农民企业家。四、腊家滩街道日渐繁荣,小城镇建设条件日益成熟 腊家滩街道以乡政府驻地为核心,经过几届政府领导的精心部署,发展培育,汇聚着企事业单位 20 余家,工商户 30 余户。乡政府制定出优惠的招商引资措施,在土地使用,供电、用水、通讯、用工等多方面为客商提供方便,快捷热情,高级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沿街道栽植了高规格的法桐树,路面进行了拓宽改造。如今,各门面、摊位生意红火,企业生产协调发展,每年一度的腊家滩物资交流大会,为街道的发展繁荣日臻增辉。 再现天桥辉煌,与时俱进,已成为全乡人民的迫切要求,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努力围绕 “ 南进关中第一重镇 ” 这一宏伟目标,加紧各项措施的落实,新的小城镇规划必将聚集人气,聚集财富。 历史历史渊源厚重,人文景观丰富,是旅游观光之胜地。天桥乡北部丈八寺村有周代古城堡遗址及元代所建丈八石佛寺古迹,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点,寺北有胡公泉,长久涌流,经久不竭;中部乡政府驻地,原名腊家滩,传说神奇,名传久远,被载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卷册,解放初陕西省行政干部学校即建于此,为全省乃至全国当时的政权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南部山之北麓,涝河西岸,在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的优雅环境中有龙泉古寺、药王洞等旅游景点,传说此地乃龙泉宝剑打造之地,总面积 5 平方公里,冬暖夏凉,是避署休闲之胜地。目前西汉高速公路出口与环山旅游路交汇于此,这将为众多游客带来便利条件。 交通交通四通八达,位置优越独特,为招商引资,发展前景喜人 。境内有南北六号、七号路、东西三号、四号路经纬四条,成 “ 井 ” 字形交通网络。西汉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近几年,乡党委、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开拓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借助 “ 两路 ” 的机械及技术,由乡政府驻地修建了一条 “ 新羊路 ” 直通 “ 两路 ” 交汇处。天桥地区逐渐成为众多客商投资的热土, “ 南进关中第一重镇 ” 将成为现实。 农业农业条件优越,纯静水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涝河西干渠自南向北,贯通全乡,有 20 余亩水面蓄水库两座,养鱼与灌溉蓄水相兼。有水井 300 多眼,其中深井近 100 眼,惠安、热电厂的深井在本乡境内,达到河井双保险,全乡农业旱涝保收。用电设施农工相兼,农电网通往全乡各个角落,为农业发展开辟广阔天地。该乡是户县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清纯无污染,是陕西省农业厅挂牌的无化害蔬菜生产基地。割耳庄、刘家庄等村的无公害韭菜,上涧子等村的无公害大葱、涝峪口等村的磨盘柿子及丈南、丈北村的礼品西瓜等主导产业闻名省内外。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私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迅猛,全乡工业以炼铁、机械制造、石子加工为主,从业劳动力近万人,并涌现出不少优秀农民企业家。 经济腊家滩街道日渐繁荣,小城镇建设条件日益成熟。腊家滩街道以乡政府驻地为核心,经过几届政府领导的精心部署,发展培育,汇聚着企事业单位 20 余家,工商户 30 余户。乡政府制定出优惠的招商引资措施,在土地使用,供电、用水、通讯、用工等多方面为客商提供方便,快捷热情,高级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沿街道栽植了高规格的法桐树,路面进行了拓宽改造。如今,各门面、摊位生意红火,企业生产协调发展,每年一度的腊家滩物资交流大会,为街道的发展繁荣日臻增辉。 再现天桥辉煌,与时俱进,已成为全乡人民的迫切要求,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努力围绕 “ 南进关中第一重镇 ” 这一宏伟目标,加紧各项措施的落实,新的小城镇规划必将聚集人气,聚集财富。 2、陕西省山阳县天桥乡基本情况天桥乡,位于山阳县东偏南部,乡机关住天桥村,距县城80km。辖天桥、大岭、大坪、夏家坪、蜡烛山、吕家坪、靳家河、龙洞川8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全乡1629户6313人,其中非农107人。 乡域面积141平方公里,有耕地8520亩,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5%,河谷沟台地约占5%,海拔为800—1400m。常年平均气温10—13℃。境内山照公路横穿而边,交通便利。程控电话、无绳电话村村通,通讯快捷便利,村村接通高压电,户户用上照明电。常年山绿水清,环境优雅,空气清晰。 经济状况1、依靠农业种植、粮食达到自给有余,其它各业全面发展。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551万元,林业总产值129万元,牧业总产值230万元。各业产值之和9100万元,人均达到1441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薯类为主,2002年,小麦年产值45.2万元,玉米年产值49.4万元,薯类年产值136万元,大豆年产值27.4万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大力调整农业产值结构,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唱好“药业兴县、经业兴乡”大戏,使该乡药材种植迅猛发展,以黄姜、天麻为龙头,兼种丹参、柴胡、杜仲、猪林、二花、五味子、天南星等名贵中药材,此项产业2002年生产总值300余万元,人均产值5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此项产业由原来政府强制推广转变为现在农民自觉种植,扩大种植面积,预计今年中药材产值可达500万元左右,人均产值仅此一项可达800元以上。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2、扩大地方名优土特产发展规模,提高其质量。主要土特产有核桃、板栗、香菇、木尔等。估计今年核桃产量可达200吨以上,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可收入100元左右。 3、大力发展养殖业,培养牛、羊、猪、喂养大户。全乡生猪存栏5000多头、羊1000多只、耕牛300多头。 放宽政策,吸引外商,发展经济。采取了“你投资,我办厂,你赚钱,我发展”的互惠互利政策,吸引了河南老板在该乡板房开采重晶石矿,使这里的闲置劳动力不出远门,一年可收入几千元。 近几年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乡在天桥和水草坪设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和防疫专干,乡有扫育学校和专职教师,全乡农民青壮年文盲率低于3%,有小学校舍20所,适龄儿儿童均有接受法定义务教育的条件,幼儿辍学率低于5%,95%以上的青少年受到了九年或以上的学校教育;村村设有老年活动室,为中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 取得新进展1、全乡目前粮经比已达到5:5平,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大坪村已基本实现无粮村,土地全部种植黄姜、柴胡、天南星、天麻等中药材。力争到2005年实现粮经比达到2:8。 2、经过努力,多方筹集资金,目前全乡村村通公路,半数以上村民小组已通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三相电已接通村村庄庄,户户用上照明电,半数以上农民买了彩电,安装卫星接收器500多台;安装有线电话160多部,无绳电话50多部,没有一个村通讯不畅通;半数以上农民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按照上边的要求,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面积达1900多亩,全部栽上了核桃树、板栗树和松树苗。 3、辖区内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泉水溪流,奔腾不息。水草坪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飞播林,乡政府前山后山古树参天,生长几千年的铁匠树四季长绿,遥相对峙,令人流连忘返。 3、贵州省凤冈县天桥乡地理位置天桥乡位于凤冈县南端,距县城中心城区71公里,是我县最偏僻、最边远的乡镇,索有“凤冈的西藏”之称,全乡辖7个村(居)委会,58个村民组,5400多户,总人口2.3万多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3.6%。全乡海拔相对高度差距大,最高海拔达1362米,最低海拔340余米,故历来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气候特点。每到仲夏季节,当城里的人们为烈日炎炎的环境而烦躁不安时,被群山环饶的天桥却仍然凉风习习,矫阳在这个绿色笼罩的乡镇里,也无法施展它灼人的威力,让人有置身于避署胜地的美妙感觉。连绵不断的高山不仅阻挡了炎炎的烈日,也为天桥创造了一片独具特色的景致。乡政府后山大约500亩的茶场里,就隐藏着一片令人叹为观止的石林群,它们有的昂然挺立,如一把利剑要横越长空;有的低垂头颅,宛如温婉的少女含羞带笑;还有的左右相对,错落有致,形成一个天然的石门。倘若站在茶林中部,一面受徐徐的凉风,一面欣赏这独特的景致,不得不让人感叹造物主的偏心,那掩映在绿色茶丛中的石林,又让人怀疑是否哪个过路的神仙飞越此地时所点化的痕迹。 旅游资源怡人的气候,秀丽的景致,没有独特的艺术自然让人有美中不足之感。而天桥远近闻名的唢呐艺术,恰到好处的弥补了这一缺憾,天桥乡因此荣获省文化厅命名的“唢呐艺术之乡”,每当佳节来临、悠扬的唢呐声为这座略显沉寂的边远乡镇带来了几分热闹的气息,人们在悠扬的唢呐声中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天桥人昂扬精神风貌。十八公里的乌江河岸,为天桥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旅游胜境,这里有平头溪“千年古镇”,有河闪渡“千年古渡”,有风景优美的乌江风光,天桥人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正在加快山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优美的风景、朴素的民风将为各方宾客提供优质服务,让来宾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大自然的温馨。 这里是全县烤烟主产区之一,蕴藏着大量煤矿、硅矿、龙纹石等矿产资源,但因交通不便,没有规模开采,随着凤冈至石矸油路建成投用和农村电网全面并入国网,为矿产资源开采带来了有利条件 4、贵州省思南县天桥乡简介贵州省思南县天桥土家族苗族乡位于县城东南32公里处,乡政府坐落在天桥街上。全乡总面积68.58平方公里,东西长15.9公里,南北宽13.4公里,平均海拔582米,全境东高西低。其东、北与印江自治县新寨乡共界,南同大坝场镇相接,西和孙家坝、邵家桥两镇毗邻。全乡辖17个村147个村民组4227户15855人。 天桥,昔称天仙桥或天生桥,以其东南方的营盘山和西北方的卡子山连接自然成桥得名。天生桥全长50米,宽150米,高50米,桥下有清渡河自北向西流经孙家坝在邵家桥镇的赵家坝注入乌江。相传,天桥系鲁班偕徒赵巧修成。当师徒玉帝圣旨后来此承修天仙桥和下洞桥,赵修天仙桥,半夜功成,鲁修下洞桥做工湛,正待合拢,赵巧作梗,催促土地菩萨让雄鸡早啼,鲁只好弃工回返,致下洞大桥未成。当鲁班回返之前知系土地菩萨作祟,将其击一巴掌,现洞内留下痕迹可见。 风土人情(一)居住。天桥各族多依山傍水,避风向阳,视野开阔的地方居住,建房多为木质结构,房前设院坝,两边立厢房,若遇地基不宽,就在正房前面下坎修吊脚楼,楼上住人,底层放杂物,楼台、门窗饰以木雕,美观大方,房前层后栽植竹木陪衬风景。 (二)饮食。食粮以大米为主。逢年过节,老人寿诞,妇女分娩,待亲朋,讲究吃糯食,做糍粑、甜酒、米籽、油茶。特别是土家豆花饭更是思南一绝,豆花饭做工精细,配方独到,要提前准备好配料,才能在4小时之内尝到芬香可口的上层豆花、中层干饭、下层稀饭的土家豆花饭。 (三)喜庆。男婚女嫁、生儿育女、修房造屋是土家人最为看重的三大喜事,如今的婚娶已基本上放弃下书、开书单、讨庚等繁文褥节,大都只按过礼接亲。生儿育女众欢喜,妇女生第一个小孩,男方必到女方家报喜,若生男孩则抱一只公鸡,生女孩则抱一只母鸡,作为报信礼品。之后,由娘家选择吉日,邀集嫡亲众人到女婿家“吃祝米”。修房造屋要大办酒席,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并在“事务”当日说“祓事”、撒抛梁粑,图个喜气洋洋。 (四)信奉。崇拜祖先为普遍,把祖先当成至高无上的神来敬奉,逢年过节要烧钱纸,男婚女嫁都要给祖先烧纸叩头,祈求保佑。其次是敬奉财神,正月初二早上,家家都要烧香,敬财神老爷。此外,天桥各族群众还信奉“山王菩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