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幕毛虫 |
释义 | 天幕毛虫为某类物种蛾的幼虫,因为吐出的丝织成的茧很大,很像帐篷,所以叫天幕毛虫。天幕毛虫颜色鲜艳、多毛。它们非常活跃,喜欢吃阔叶树的叶子,往往会变为害虫。在美国,仅有少数几种蛾的幼虫是天幕毛虫。这些幼虫中,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是东方天幕毛虫。 中文学名:天幕毛虫 拉丁学名: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 别称:天幕枯叶蛾、带枯叶蛾、梅毛虫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枯叶蛾科 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约20mm,棕黄色,触角锯齿状。前翅中央有深褐色宽带,宽带两边各有一条黄褐色横线。雄虫体长15~17mm,淡黄色,触角羽毛状,前翅具两条褐色细横线。 卵圆筒形,灰白色,数百粒密集成卵块。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55mm,暗青色或蓝黑色,两侧各有两条橙黄色条纹。腹部各节背面具黑色毛瘤数个。 蛹体长17~20mm,黄褐色至黑褐色。 主要危害作物寄主植物有梨、苹果、海棠、桃、李、杏等果树和杨、柳、榆等林木。 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春季花木发芽时,幼虫钻出卵壳,为害嫩叶,以后转移到枝杈处吐丝张网,1-4龄幼虫白天群集在网幕中,晚间出来取食叶片,5龄幼虫离开网幕分散到全树暴食叶片,5月中、下旬陆续老熟于叶间杂草丛中结茧化蛹。6、7月为成虫盛发期,羽化成虫晚间活动,产卵于当年生小枝上,幼虫胚胎发育完成后不出卵壳即越冬。 发生规律在辽西产区,于5月上、中旬,幼虫转移到小枝分杈处吐丝结网,白天潜伏网中,夜间出来取食。幼虫经4次蜕皮,于5月底老熟,在叶背或果树附近的杂草上、树皮缝隙、墙角、屋檐下吐丝结茧化蛹。蛹期12天左右。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第二年果树发芽后,幼虫孵出开始为害。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 天敌有核型多角体病毒、天幕毛虫抱寄蝇、枯叶蛾绒茧蜂、柞蚕饰腹寄蝇,脊腿匙鬃瘤姬蜂、舞毒蛾黑卵蜂、稻苞虫黑瘤姬蜂等。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在梨树冬剪时,注意剪掉小枝上的卵块,集中烧毁。春季幼虫在树上结的网幕显而易见,在幼虫分散以前,及时捕杀。分散后的幼虫,可振树捕杀。 物理防治成虫有趋光性,可在果园里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防治。 生物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枝梢上越冬卵块。如认真执行,收效显著。为保护卵寄生蜂,将卵块放入天敌保护器中,使卵寄生蜂羽化飞回果园。 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或50%混灭威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菊马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 地理分布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和原苏联地区。中国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江苏、浙江、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