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龙寺
释义
1 日本京都天龙寺

名称同为天龙寺的共有六个,他们分别是日本京都天龙寺、辽宁建平天龙寺、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寺、浙江杭州天龙寺、《天龙八部》大理国天龙寺、游戏中的天龙寺。

天龙寺是以风山为背景在建长7年(1255年)盖造的离宫为基础,历应2年(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是国家特别的历史遗迹。

天龙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嵯峨天龙寺芒马场町,是南北朝时代著名的禅师(被尊为国师)、造园家梦窗疏石所创的池泉园。

天龙寺原址曾是平安时代承和14年(847)日本嵯峨天皇的檀林皇后开创的檀林寺,到天延3年(975)兼明亲王曾在此修建宫殿和池庭.进入镰仓时代,建长6年(1254)后嵯峨天皇在此兴建离宫龟山殿,并建了净金刚院作为佛寺,时离宫内的池泉园还可舟游,后醍醐天皇在此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亲政后请梦窗国师入主南禅寺,足利尊氏夺取天下之后,聘请梦窗国师在此开创天龙寺,为后醍醐天皇超度亡灵。从此,天龙寺自成一派,成为该派的大本山,位居京都寺院五山之首。

自创立以来,天龙寺遭火8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明治时期,寺园因历史悠久和名师设计而被列国日本特别史迹名胜。

旅游贴士:

交通:市营巴士岚山天龙寺前站

开放时间:8:30-17:30(12-3月8:30-17:00)

票价:600日元

2 辽宁建平天龙寺

简介

轰动世界的牛河梁(红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古老而灵秀的老哈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无数的轩辕骄子。日夜流淌的老哈河发源于河北、流经内蒙古和辽宁注入渤海,老哈河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位于老哈河中段的辽宁省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更是一块吉祥福地,人间净土,闻名海内外的清代著名寺庙---天龙寺(遗址)就坐落在乡政府院内。今天的天龙寺(遗址)前仍有两棵硕大的枝干横斜、苍郁古朴的古树,它斑驳的老干、巨大的树冠历经风雨近千年,而今依然郁郁葱葱、傲然挺立;旁边高高的水泥柱悬挂着一口古钟,钟口铸有八卦图形,中间有蒙古文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奕奕生辉,敲击此钟,如雷贯耳,声闻百馀里。

建成

天龙寺俗名红大庙,始建于辽代,因其大雄宝殿为楼阁式,外墙涂以红色,整座建筑红柱朱门故民间又将其称为红大庙。天龙寺坐落在小北山前,寺前有小河蜿蜒西流。该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占地八百亩,建有经堂佛殿四百多间,鼎盛时期有住庙喇嘛近百名,它最前面是三见天王殿,殿前有长三十米、宽二十米的月台,殿内有四座天王神像,各持蛇、宝幢、琵琶、宝剑、脚踏八大怪,形象威严;两侧有门,二殿三间,殿内供奉无量寿佛和十八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殿五间,供奉大悲金刚佛,亦称千手千眼佛或四十二臂佛,佛像泥塑金身,高四米,旁边为侍立神像;最后大殿即二十五楹的大雄宝殿,建筑和陈设宏伟壮丽,大殿为二层楼阁式,雕梁画栋,气势恢弘;殿顶有三米多高的鎏金宝刹,熠熠生辉,前后檐用双层斗拱装饰。大殿上层为佛堂,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两侧是文殊、普贤菩萨;下层为经堂,重修时迎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宗师佛像,经堂也是念大经的大殿,寺院中的每座殿宇都是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均建筑在石台基之上,并有石台阶。殿宇屋脊形式各异,有重檐歇山楼阁式,有单檐歇山式,有硬山尖山式,有单檐卷棚式。整个建筑群绚丽多彩而又不拘一格,每座殿宇额枋都有形式多样的彩绘人物、游龙、飞凤、禽鸟和花卉。殿内墙壁上绘有彩色佛教壁画,色泽浑厚、金碧辉煌。屋顶上的龙吻,垂兽和脊兽形态各异、神态生动,与建筑物协调一致,建筑物上的砖雕别具一格,有珍禽瑞兽、山水花卉、吉祥图案等,其中多为浮雕,形神兼备,巧夺天工。大殿旁有东西配置各三间,西三间存放经卷,东三间供奉“道什德”,是凶像可怖的二十六个武神,即 jia蓝神,两侧有兵器架,插摆刀、枪、剑、戟、斧和黄色幡旗,供桌下摆放着木制的神犬、神虎、神豹、神狼、神雀模型,形态逼真,这些禽兽都是武神的随从和法宝。寺内还建有东西厢房各八间,西八间内存放寺院各种物品,东八间为居士信众拜佛祈祷\\休息之用。西厢房外是寺院庙仓,北有一单独小院住喇嘛;东厢房南侧有一跨院是老爷庙,即关帝庙,有山门、大殿,山门内塑有两匹马,马为红色,各有马童一个。三间大殿内供奉关帝圣像,泥塑彩绘高三米,神态威严,周仓、关平的神像侍立两侧。山门外有石狮子一对,不远处有两个石头做的旗杆座子,上插木旗杆,高达三丈有馀。寺院迄北一百米远处(即现在的乡农机站),建有白色佛塔,塔基三米高,四周用砖砌花墙围绕,塔高三十多米,上有金属塔顶。

鼎盛

天龙寺在清代盛极一时,这里离喀喇沁王陵不远,只有十几里,喀喇沁王爷谒陵祭祖扫墓时,都要路过天龙寺,并到庙里休息小憩、吃点心、打茶尖;清代的王公大臣也都经常光顾天龙寺,因此当时寺院名气很大,声名远播海内外。清乾隆末年时,为保住皇位,以祭奠喀喇沁王陵为名,派心腹大臣刘墉(即刘罗锅),到王陵破喀喇沁王已成气候的龙脉,刘罗锅心里有鬼,胆颤心惊,不敢在王陵衙门内住,就偷偷的住在了天龙寺,晚上套上早就备好的八头大犍牛,悄悄地上了牛蛋山,用金铧犁豁出了一条深沟(即鸭子沟),活生生地挑断了这条雄龙的龙脉,将这条雄龙给骟了,当晚,山上刮着黑风,沟里淌着血水,不时传来恐怖的叫声,刘罗锅深一步浅一步脚毛骨悚然地踉跄爬出深沟一路小跑返回天龙寺,快到天龙寺门口时才惊魂稍定,长出了一口气,回头看看身后、左右,定了定神,没走几步就觉得硌脚,刘罗锅有气无力地挪到大门西侧的那棵古树旁,手扶古树,脱下鞋在树干上磕打鞋里的泥沙,这一下不得了了,人精似的刘罗锅一疏忽不知不觉把尾随而至的龙蛋山的龙种给抖落到树干缝隙中去了。

到了清光绪年间,这条雄龙得人间香火,受日月精华已久,逐渐恢复了元气,总嫌天龙寺寺小沟浅,就老想到外边的世界去腾飞逍遥,不时偷偷地出来,搅得寺院和附近人心惶惶,鸡犬不宁。一天,天空响晴响晴的,突然西北方飘来一小块乌云,这块乌云到寺庙上空就不走了,轰轰的闷雷响个不停,眨眼间乌云四散,天阴地黑忽忽的。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道刺眼的闪光之后,接着就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古树被劈成两半,这条雄龙被从天而降的观世音菩萨降伏在天龙寺大雄宝殿之下,并受佛法持戒,永久地修成正果了。寺院从此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被雷劈成两半的古树也分成两个叉,远看就象那条雄龙的两只龙角,人们从此就把这棵古树称做“龙角树”。以后,凡到天龙寺烧香拜佛的人,每每都到这棵古树下烧上“三柱香”,磕上几个头,以祈求苍天保佑,赐福于虔诚\\的人们。如今,这棵茂盛的古树,每到春天,满树银花,异香扑鼻,两只高高的龙角格外引人注目。

现在

天龙寺到解放前,寺内还有十几个喇嘛,有二百多亩土地和菜园,十多匹牲口,几挂大铁车,喇嘛们还过着充实、平静的生活。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这里成了公社的办公驻地,但大雄宝殿和老爷庙宇建筑完好无损。“文革”浩劫中,庙宇佛像才被造反派、红卫兵砸毁焚烧,夷为平地,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但是断垣残壁前的几棵古树还在迎风招展、覆荫大地;那口洪钟还在依然鸣响、警钟长鸣;潺潺而过的老哈河依然静谧安详、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带来凛冽的甘泉;淳朴善良的人们依然勤劳耕作、拜寺礼佛,崇敬他们心中的诸神!

3 山西太原天龙寺

天龙寺清代改称圣寿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始建于北齐皇建五年( 560),其中力上、佛像、胁侍诸像,雕技甚为精美。可惜在解放前被阎军火毁,几成废墟。现在的天龙寺,是解放后复原重建或迁建的。除寺门两侧的唐代力士、大殿的明代三身怫外,其余都是新塑的。大殿是1984年从晋祠北大寺村迁移来的明初重建的北齐崇福寺大殿。殿内供释迦牟尼的三身你,即中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称卢舍那佛;右为应身怫,是释迦牟尼佛。寺的东侧有钟楼,后部有禅堂院、九莲洞,是僧尼的修禅处与宅院。寺的西侧有北汉建的千佛楼,楼已毁,存珍贵的《千佛楼碑记》石刻。寺周散存十余通记事碑石,记载着寺的兴废。寺前有蟠龙松,势若游龙,形似华盖,老树新枝,层层穿结,若静似动,情趣盎然,树高仅三米,面积却有200多平方米。树下置石桌石凳,与寺周的商业摊点和新建的天龙山庄,构成一组休闲、食宿的生活场所。“虬柏蟠空”是天龙山八景之一。

天龙寺周围密布景点:东面有关帝庙、七松坪、凤凰松、观音塔;西面有北汉刘氏陵园、双塔坟、普同塔、唐代善导大师墓塔;南面有柳子沟源头沟滩地水景、刻石、千佛洞;北面登石级经“龙池灵泽”的白龙庙到“高欢暑宫”的避暑亭,在亭内可远眺“崇山环翠”、“鼎峰独峙”和“柳跖旗石”三大景观。沿着“石洞栈道”可观赏著名的天龙山石窟群。

4 浙江杭州天龙寺

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麓,白云庵上方。天龙寺造像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时焚于火,之后重建,并在南宋郊坛初建时,作为郊祭时百官随从的临时住所。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但建寺之初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较为完好。附近的善男信女还是常常来这里烧香拜佛,还自发地为这些佛像油漆。

现在,有关部门重新修建了天龙寺,并采用物理保护方式,去除佛像上的油漆,还原这些石刻佛像本来的面目。而寺庙的建筑则是仿晚唐五代建筑,细部还很大程度上参考吴越时代仿木构石塔等做法,精雕细琢。

特别值得一看的是,大殿内部将采用佛教“七宝”之一的琉璃制作成高3米,宽3.4米的黄色琉璃佛雕墙和西湖南宋造像图文作为寺内陈列。这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天龙寺内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分别是水月观音、弥勒佛和阿弥陀佛,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灵隐寺相比,对市民游客来说,天龙寺更幽静和怀古,而且从这里往山下眺望还能看到八卦田景色。

5 古大理国天龙寺

五、《天龙八部》大理国天龙寺

记述

天龙寺是南宋时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大理崇尚佛学,许多皇帝退位后都在天龙寺出家为僧。

《天龙八部》中天龙寺在大理是一个支柱性的作用,简直就是段氏政权得以稳定的保障者,延庆太子被人追杀,第一个就想到来找天龙寺的枯荣大师主持公道,可见一斑。天龙六脉神剑也可说就是天龙寺的本门武功吧。

小说中描写的“天龙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有“国寺”、“佛都”之称。在现实的大理城中,并没有“天龙寺”这样一个地方。当然,《天龙八部》是一部小说,它可以凭作家的想象进行虚构。

研究推测

不过,有人根据《天龙八部》中对“天龙寺”的记载,距大理古城的距离和点苍山的位置,以及里面的寺院、大殿、厢房等描述,佛像和古塔的勾勒等,推测“天龙寺”就是大理著名的崇圣寺。

从书名来看,“天龙八部”一词出于佛教,讲的是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这恰好是大理国白族宫廷画师张胜温所绘的国宝画卷《大理国梵像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理崇圣寺“大雄宝殿”中塑像的排列。

历史

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据史料记载,“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斛”,“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是唐代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和佛教中心,有“佛都”的美誉。这些都与《天龙八部》书中的记载吻合。

由于金庸创作《天龙八部》时,并没有来过大理。如果真是以崇圣寺为原型,那“天龙寺”可能就是他参看崇圣寺的历史资料而创作出来的。

补充

《天龙八部》原著当中已经注明,“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所以天龙寺就是崇圣寺。

六、游戏中的天龙寺

门派来由

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点苍山十三峰巍巍而立,俯视着洱海之畔的百里之国 - 大理。大理皇室出身中原武林,笃信佛教,历来皇室子弟多出家苍山天龙寺。在佛院钟声里,隐藏着段氏一辈一辈高手,这个强大的力量是这个国家真正的根基。中原武林称之为“天龙”,位十大门派之列。

战斗特色

天龙内、外兼修,同时拥有各种攻击属性。天龙几乎所有武功皆为隔空打击,以指为剑,且命中极高。 另外门下弟子艰苦修炼,对毒、火、玄、冰四种打击抗性较高。天龙比较特色的高级技能还可以隔空点穴,把敌人定身,或者卸去敌人内力,在某些以内功见长的门派看来,天龙弟子是非常危险的敌人。

门派特色

制蛊:大理是白族国家,皇室多与南疆各族通婚,所以天龙寺内各族家眷众多,其中出身苗、夷的师娘会传授天龙弟子神秘的“制蛊”之术。其实蛊并非什么神怪之物,而是利用南疆特有微小昆虫或植物对人的神经脉络加以干扰,学习起来倒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经脉百诀:无论是隔空点穴还是制蛊,熟悉经脉理论均很重要。在天龙寺传授的“经脉百诀”在制蛊时起到关键作用。骑马:天龙寺内特别饲养大量马匹,对外宣称是为茶马古道的商者提供闻名遐迩的滇马,实际上是为了大理国在不测之时征兵作战之用。所以天龙弟子马术精湛,穿梭于滇西多山多水之处非常方便。

大理风情

天龙寺依山傍水,风景非常秀丽,特别是大理茶花开满全寺,异常娇艳。天龙寺中有著名的崇圣三塔,实际上塔下危机四伏,与关于大理的传说有关,作为天龙弟子,身上时刻都肩负着神秘的使命。

6 江西进贤天龙寺

简介

天龙寺位于文港镇张罗村西北处,原名天里庵,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即公元1198年间,原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地势起伏雄伟,犹如龙盘虎伏之状,风景优雅秀丽。

天龙寺内有大雄宝殿,大小菩萨百余尊,千斤铜钟,能声震方圆三四十里之远,有“天里庵的钟,愧里庵的鼓”之说,远近闻名。解放前,庵内有两名尼姑常住,主持庵内的正常活动。周围有参天树木及茂密的翠竹,门前傍临清水塘,气魄十分壮观。解放后,来此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仍络绎不绝。1968年天里庵惨遭洗劫,并销毁了部分菩萨,但仍有部分菩萨被群众保存下来,现存放在寺中。

1982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后,当地群众信仰热情高涨,有修复天里庵的愿望,在张义兴、罗金海、张同健、罗贵根、张水根和居士吴茶花、吴秀德、张星期、张金根、张新根、张金老、徐雪花等人带头捐资下,十方信众纷纷解囊,至1991年天里庵已具规模。

传说

在修复天里庵建大雄宝殿挖基脚时,真是奇事巧出,在几百年的古庵基础上,四周无塘无水的干泥土里竟挖出18条活鲇鱼,身长都有5寸左右,中间围着一条红颜色的小蛇,身长1尺左右,鱼蛇围在一起,在干泥土里生活,真是世上少有,人间奇迹。据传说:十八条鲇鱼好比十八罗汉下凡,小蛇好比龙王大神下凡。原来,天庭七仙女下凡时,王母娘娘有一侍女,非常羡慕七仙姐,心起人间尘缘,不料,侍女的心事被王母知晓,侍女被贬,入庵为尼。(即天庭所建尼庵,专为犯错仙女思过)。可怜小尼孤身守在抚河边,清苦度日。当时此地水旱严重,上半年三天雨,水满浸台阶,下半年六日晴,天旱塘见底。小尼来此修行,一门心事行善积德,给当地百姓减少了不少苦难。毕竟小尼法力微小,还是灾难不断。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忽一日,龙王小儿子戏游至抚河,甚是同情,竟化身潜在庵旁边的池塘里,从此以后,池塘泉水不断,供应着此地禾苗,哺育着一方百姓。年老的都说,本地应当出天子,后被地仙所害。不知何故,塘中的泉水眼,经常被浮泥遮盖,白天,村民清除挑走浮泥,到晚上,浮泥又满了,天天如此,村民没法,后踫到地仙路过,村民问之,地仙说,浮泥不怕千人挑,就怕铜钉来钉腰。村民照此行事,凑钱制作了一枚8尺长的大铜钉钉在泉眼上,当即泉眼中冒出了许多鲜血,龙神腰部受伤,萎缩在庵底,此事后被观音得知,遣十八罗汉护卫。由此原故,现“天里庵”而更名为“天龙寺”。为了鱼蛇古传,现天龙寺门前已建造龙王殿,殿四周是池塘,将此鱼存养在池塘之中,作为见证。题词:龙进四海风调雨顺,王道施政国泰民安,亭栽百花千秋香,池养神鱼万年春。寺内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大型的钟鼓楼、禅房、客堂、斋堂等建筑地面积约2000m2,计划改建大雄宝殿,增加文殊殿、普贤殿、方丈室、贵宾接待处,修饰放生池及露天观音等。

1997年初,释圣松法师来到寺院当家住持,赢得了十方贤士的尊重和大力支持,又筹建两栋四十余间的楼房,做为客堂、斋堂、会议室等,院内设置雅致、优美的花园,翠绿的树木,宏伟的殿堂,别致的龙池,相互映辉。目前,寺内常住僧人10余名,日常诵经学法、进修禅坐的信士、游客来往不断。

7 山西临汾天龙寺

天龙寺,始建于唐,紧靠龙饲,千百年来几经兴废,荒芜有年。今蒙法师及四众弟子慈悲努力兴复,扩建采用清代宫廷式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雷音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五佛殿、藏经楼、法堂、配殿客堂、念佛堂等。建筑规模宏大,艺术品质一流。

作为我国海外西行求法第一人的法显法师故里,寺内建有法显纪念堂已落成。

8 辽宁绥中天龙寺

辽宁绥中天龙寺

天龙寺简介

闻名海内外的清代著名寺庙---天龙寺(遗址)就坐落在乡政府院内。今天的天龙寺(遗址)前仍有两棵硕大的枝干横斜、苍郁古朴的古树,它斑驳的老干、巨大的树冠历经风雨近千年,而今依然郁郁葱葱、傲然挺立;旁边高高的水泥柱悬挂着一口古钟,钟口铸有八卦图形,中间有蒙古文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奕奕生辉,敲击此钟,如雷贯耳,声闻百馀里。

天龙寺海滨

位于辽宁省境内,隶属葫芦岛市绥中县,位于绥中县塔山屯镇东白村南面,距山海关外80公里,沿海遍布天然海湾,沙滩平缓,海鸟群栖,海水清澈,空气清新。是远离城市、绝无污染 、尚未被开发的天然海滨。

天龙寺历史

据绥中《文史资料选编》载:“……于县城南三十里东白沙屯,于大同元年在龙王庙西侧修复大楼一座,高约三丈,共三层,工程极其华丽……”。此楼即为天龙寺。天龙寺先后修缮三次,第三次修缮是在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动工,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巧月立碑竣工。天龙寺位于辽西小城绥中城南塔山镇东白村二里之遥的渤海湾北岸五十米处。是一座红柱青瓦、雕甍画栋、斗拱飞檐、巍峨显赫的三层宫殿式古代建筑,1961年拆毁时,尚存石头旗杆一根成为历史见证。

天龙寺传说

天龙寺据明代《广宁屯卫川地理图》载:“……塔山西南,有一座龙王庙,庙内供奉龙王牌……”。这便是明代修建天龙寺的前身。相传很早以前塔山屯一带长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年渔村长老的一个儿子外出打渔,一直未归,杳无音信,任凭家里怎样祈盼;一天夜里长老梦见了海龙王,海龙王坐在龙殿之上,身披龙袍,腰挎玉带,头顶珠冠,威严凛凛,殿下两旁侍卫森森,长老的儿子就在侍卫之中。长老刚要上前呼叫,龙王便说:老者不要找了,令郎小儿在我膝下不会亏待的,你尚若有心请在每年的六月十三前来拜见一下就可以了。尚若做到我定能保你一方百姓平安无事。说罢,海龙王化做一条巨龙腾空天上,又海天翻腾了一阵化做一缕云烟飘向了远方。后来长老就率领村民每逢六月十三这天都要在海岸祭祀龙王,以答谢龙王的佑安之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