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裂九世纪
释义

图书《天裂九世纪》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于2008年出版发行。作者为王者觉仁。主要描写的是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5724761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市场价:¥28.00

内容简介

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前半截一百三十余年的盛世,繁荣强大如日中天;后半截一百五十余年的乱世,藩镇割据兵连祸结。

公元757年,安禄山长子——素懦弱、不善言辞却善骑射的安庆绪在大臣严庄、太监李猪儿的协助下弑父自立,做了大燕政权的新皇帝。曾经飞扬跋扈的安禄山部众因为这场宫廷政变而锋芒尽失。可惜,新人并未带来新气象,在唐军的攻击下,溃败的安庆绪不得不去投靠史思明。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道冰冷的绳索……

安史之乱终于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进击下得到平定,但盛世唐朝却自此急转直下,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辉煌了。内有宦官掌权,外有藩镇割据,再加上无休止的党派纷争,唐朝统治岌岌可危。虽有后来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对千疮百痍的唐末政权来说,无疑杯水车薪。唐朝灭亡已成定势……

作者以一种文学的手法和平民化的视角,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际遇中,力图与每一位历史当事者展开对话。无论他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身置旋涡还是位居边缘,都是一枚历史的卒子,轮番上场展开博弈。

作者简介

王者觉仁,网络知名历史作家。本名王林,1972年生于福建漳州,曾供职于新华社福建分社,现为《百家讲坛》、《历史新刊》等杂志专栏作家、潜心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多年,曾用笔名王觉溟,已出版历史著作《喋血的权杖——二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

媒体推荐

天涯——煮酒论史论坛精品推荐、点击近百万!

湖南台曾专访作者——王者觉仁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盛唐梦,

《天裂九世纪》细说梦醒时分!

编辑推荐

《天裂九世纪》关键词

关键词一:历史、小说、草根

这是一本描写中晚唐历史的长篇小说,其基本特色为历史+文学+草根写作。作者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以史料为框架,然后经过渲染与合理的想象,为它披上了一层文学的外衣。其间夹杂有大段的抒情与点评。只是不知作者是在替古人抒情,还是在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这些抒情段落的优点是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原本僵化而模糊的历史人物有了动感和血肉;不足就是,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作者的喜好和个人判断来塑造的,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

从作者身份及作品本身来讲,本书可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起划入史学的下里巴人曲线。只不过,当年明月看起来更像一个旁观者,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一味轻松地调侃;而本书作者更像一个策划者,并经常化身为其中的当事人,忧其所忧,乐其所乐。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略带严肃的通俗历史作品,当然,其中也不乏诙谐的地方。

另外,本书在细节上的处理堪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此类书一般有一个共同点,即有史实的地方用史实,没有史实的地方则用合理的想象进行弥补。而本书不管史实与非史实,统一都覆盖了一层华丽的包装,使其看起来更像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但其内核和脉络还是严肃的历史。而在细节的展开上,犹见作者的鬼斧神工。大段优美的句式和奇特的想象,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看点: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演义,即有历史的严谨,又有文学的好看!

关键词二:窝里斗、大唐皇权的衰亡史

从公元757年一直到公元907,从安禄山之死一直到朱温篡位,前后一百五十余年间,唐朝共经历了十四个皇帝,他们绝大多数都浑浑噩噩、无所作为。而接连不断的藩镇叛乱与宫廷政变就像一把把钝刀,时不时地从早昔辉煌的大唐帝国身上剜下一块肉来。

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唐帝国没有像秦朝那样暴毙,而是在饥寒交迫中苟延残喘了一百余年?是因为大唐底蕴深厚,经得起折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因为叛军势力不够强盛、不够团结?抑或他们目光短浅,以叛为主,只破不立?而黄巢、王仙芝之流也终归草莽,掀不起大浪?

还有,那些权倾朝野的宦官,他们似乎永远是窝里斗的一大主角。如果说中国古代政治史无非一出帝王将相史,那不妨再具体一点儿,中国古代政治史无非高层政治人物的窝里斗历史!这或许也是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一大特色——世界史主要是扩张史、发达史,中国史主要是封闭史、内斗史。这与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所述是何其的相似!

所以说,唐朝的灭亡是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是在无休止的内耗中慢慢走向终点的。

看点:从《天裂九世纪》看一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那场惨烈的窝里斗,以及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反思。

目录

序幕 死亡与裂变

第一章 帝国的劫难

一 帝国反击战

二 李唐王朝的两难

三 谁主沉浮

四 唐朝历史被遽然腰斩

五 太阿倒持

六 最后的挣扎

七 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八 永无宁日

第二章 是藩镇,还是敌国?

一 一团乱麻的天下

二 从李惟岳身上开刀

三 风云再起

四 一场令人诅咒的战争

五 泾师之变:长安出了个大秦皇帝

六 奉天还能撑几天?

七 一个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绝望的人

八 德宗皇帝丢了什么?

第三章 中风的皇帝与短命的改革

一 黑夜中的一驾马车

二 天并没有塌下来!

三 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四 顺宗完了,王叔文也死定了

五 一年换了三个皇帝

第四章 元和中兴:九世纪的一抹初阳

一 打,还是不打?

二 宪宗皇帝想骂娘

三 李绛这一招够狠

四 震惊朝野的恐怖行动

五 李想雪夜袭蔡州

六 一个被成功埋葬的中年男

第五章 青春皇帝:将娱乐进行到死

一 帝国的上空正乌云四合

二 一切都打回了原形

三 遗传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

四 一蟹不如一蟹

五 李唐江山成了一粒马球

第六章 文宗李昂的悲剧三重奏

一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志大才疏

二 牛李党争:一场席卷帝国的政治风暴

三 细节决定成败

四 党争进行时

五 狂飙突进的两匹政坛黑马

六 甘露之变:大明宫成了屠宰场

七 天子在一岁之间苍老

第七章 老大帝国的回光返照

一 一个朋党领袖又回来了

二 不抛弃、不放弃

三 让他们的灵魂在天涯海角漂泊

四 永远归不去的长安

五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六 山河长在掌中看

七 大中之治:最后一抹辉煌

第八章 大崩溃开始了

一 一个王朝的华丽转身

二 无知者无畏

三 大唐的人心散了

四 毁灭之花的瞬间绽放

五 黄巢感到了被人遗忘的痛楚

六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七 狼虎谷的一串头颅

第九章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李唐?

一 僖宗李儇的冰火两重天

二 孤独的拯救者

三 守望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场雪

四 一个男人灵魂中的七道伤

五 帝国终结者

六 流亡的路上没有方向

尾声 公元907年不是尾声

序言

公元757年正月初的某个黄昏,一枚落日无力地悬浮在洛阳皇宫的上空。

天色殷红,红得像是要滴血。

燕朝的中书侍郎严庄迈着急促的步伐穿行在重重殿宇投下的阴影中。

他不时地回头张望。

没有人。

除了远处偶尔走过的三五个宫女和内侍,身后一个人也没有。

周围甚至连声音也没有。

一片静阒中.严庄只能听见自己沉重的呼吸声。

看来到目前为止,今晚的行动计划仍然是隐秘和安全的。可不知为什么,严庄还是感到手心和脚底都有些潮湿和冰凉。

数日前被鞭杖的背部和臀部此刻还在隐隐生疼。严庄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对那个肥胖如猪的魔头皇帝不断发出强烈的诅咒。

好在这一切都将在今晚终结。严庄想,最后的时刻,希望安庆绪不要临阵退缩。

这一天终于来了。

燕朝皇帝的长子安庆绪望着眼前神色凝重的严庄,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严庄刚刚对他说的八个字——事不得已,时不可失!

这八个字就是最后的行动指令。

这一刻安庆绪已经等待了很久。

从他的异母弟安庆恩出生的那一天起,安庆绪的继承人地位便发生了根本的动摇。

文摘

天裂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

作者:王者觉仁 分类:历史小说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定价:28元 状态:全本1

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前半载一百三十余年的盛世,繁荣强大,如日中天;后半载一百五十余年的乱世,藩镇割据兵连祸结。

公元757年,安禄山长子——素懦弱、不善言辞却善骑射的安庆绪在大臣严庄、太监李猪儿的协助下弑父自立,做了大燕政权的新皇帝。曾经飞扬跋扈的安禄山部众因为这场宫廷政变而锋芒尽失。可惜,新人并未带来新气象在唐将的攻击下,溃不成军的安庆绪不得不去投靠史思明。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道冰冷的绳索……

安史之乱终于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进击下得到平定,但盛世唐朝却自此急转直下,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辉煌了。内虽有谋臣深算、猛将鹰扬,但也有宦官专权、权臣当道;外虽有并肩作战的盟友,但也有伺机而动的敌国……历任天子都试图力挽狂澜,但也只是苟延残喘,无回天之力。唐朝灭亡已成定势……

作者以一种文学的手法和平民化的视角,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际遇中,力图与每一个历史当事者展开对话,无论他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身置旋涡还是位居边缘,都是一枚历史的卒子,轮番上场展开博弈。

一 帝国反击战

安庆绪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子富贵,他深深地感激严庄。在公开场合他们以君臣相称,可在人后他们仍旧称兄道弟。严庄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既没有军事经验也没有政治经验,而且一紧张说话就颠三倒四,恐怕难以服众,还是不要见人的好。

安庆绪乐呵呵地同意了。他马上封严庄为御史大夫、冯翊王,然后一转身跳进深宫的酒池肉林中,把那些让人烦心的军国大事全部扔给了严庄。

这样挺好!安庆绪想,我喜欢享受生活,你喜欢操持政务;我要的是富贵,你要的是权威。咱哥俩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多好!

看着眼前这座千疮百孔却依然固若金汤的太原城,史思明心头掠过一阵强烈的沮丧。

集结了十万精锐,历时一个多月,千方百计日夜猛攻,太原城却岿然不动。

这实在大大出乎史思明的预料。

战前他就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李光弼手下的河东精锐已经尽数调往朔方,留守太原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加上地方民兵总共还不到一万人。本以为这座危城一战可拿下,没想到强攻四十余日的唯一结果是——燕军在太原城下扔下了两三万具尸体,而太原城依旧岿然不动。

史思明不得不承认,唐朝的河东节度使、太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