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蓝苜蓿 |
释义 | 天蓝苜蓿是一或二年生草本,功效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舒筋活络。 基本信息【别名】接筋草[昆明] 【简介】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微涩,平。 【功能与主治】用于黄疸型肝炎,便血,痔疮出血,白血病,坐骨神经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外用治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外敷。 《全国中草药汇编》摘录一或二年生草本,高5-45(60)厘米。茎细弱,上升、伏卧或斜上,稀近直立,通常多分枝,被细柔毛或腺毛,稀近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下部与叶柄合生,先端长渐尖,基部边缘常有牙齿;小叶广倒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楔形,长7-16毫米,宽4-14毫米,两面有伏毛,有时亦有腺毛。总状花序腋生,超出叶,花很小,10-20余朵,密生于总花梗上端;花梗比萼短,密生毛:萼钟状,被密毛,与花冠等长或短于花冠,萼齿5,线状披针形或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花冠黄色,长1.7-2毫米,旗瓣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比旗瓣显著短,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或比翼瓣稍长;花柱弯曲稍成钩状。荚果肾形,成熟时近黑色,长1.8-2.8毫米,宽1.3-1.9毫米,表面具纵纹,有多细胞腺毛,并有时混生细柔毛,稀无毛,内含1粒种子,种子稍黄,长约1.2毫米。花期7-8(9)月,果期8-10月。生于湿草地及稍湿草地,常见于河岸及路旁,微碱性地亦见有生长。分市于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华北、西北及西南,日本、蒙古、俄罗斯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亦有分布。 为优良牧草。全草可治毒蛇咬伤及蜂螫。 详细信息天蓝苜蓿 【别名】接筋草[昆明] 【来源】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微涩,平。 【功能主治】用于黄疸型肝炎,便血,痔疮出血,白血病,坐骨神经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外用治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天蓝苜蓿 Medicago lupulina 属种: Medicago lupulina 属名:苜蓿属 Medicago 科名: 豆科 Leguminosae 属种名定名: Medicago lupulina L. 形态特征与分布天篮苜蓿 Medicago lupulina L. 高5-45(60)厘米。茎细弱,上升、伏卧或斜上,稀近直立,通常多分枝,被细柔毛或腺毛,稀近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下部与叶柄合生,先端长渐尖,基部边缘常有牙齿;小叶广倒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楔形,长7-16毫米,宽4-14毫米,两面有伏毛,有时亦有腺毛。总状花序腋生,超出叶,花很小,10-20余朵,密生于总花梗上端;花梗比萼短,密生毛:萼钟状,被密毛,与花冠等长或短于花冠,萼齿5,线状披针形或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花冠黄色,长1.7-2毫米,旗瓣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比旗瓣显著短,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或比翼瓣稍长;花柱弯曲稍成钩状。荚果肾形,成熟时近黑色,长1.8-2.8毫米,宽1.3-1.9毫米,表面具纵纹,有多细胞腺毛,并有时混生细柔毛,稀无毛,内含1粒种子。花期7-8(9)月,果期8-10月。 生于湿草地及稍湿草地,常见于河岸及路旁,微碱性地亦见有生长。分市于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华北、西北及西南,日本、蒙古、俄罗斯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亦有分布。 为优良牧草。全草可治毒蛇咬伤及蜂螫。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