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津社会主义学院
释义

天津社会主义学院(简称天津社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天津市政治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办,1983年恢复筹建,1987年7月13日复建并定名为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1995年7月,天津社院的规格由副局级升为正局级,并于1996年4月成立了院党组。

天津社院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培训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历史。根据这一性质和任务,天津社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以党建为保证,以行政后勤为保障,加快教育培训工作的步伐,全面推进学院工作。

天津社院复院以来,采取“联办”、“协办”与“独办”并举的方式,举办了各类培训班,包括民主党派骨干理论研讨班,党外局处级干部班,党外专家和中青年知识分子培训班,全国、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研讨班,统战系统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理论研讨班和机关干部培训班等共100多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在教育培训中,学院坚持高层次、有特色、正规化的办学方针,着眼于引导学员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参政议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增长从事统战工作的才干,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加强培训工作的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和开展了统战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共编辑论文集1部,参编市重点项目书籍1册、统战著作10部,撰写论文和调研报告103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73篇,参加会议交流28篇,在中央统战部和市委统战部科研成果评比中46次获得一、二、三等奖。从而把统战理论研究引向深入,对推动统战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天津社院复建后,在天津市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基础建设有了初步进展,但仍然是底子薄、基础差,面积狭小,硬件缺乏。为此,必须解放思想,谋求进取,推进校舍建设,完善硬件设施,为社院拓展发展的空间。2000年开始,院领导班子积极落实市领导将理工学院南开院区划拨给市社院的指示,精心组织制定了校舍改造方案,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校舍改造工程建设,2002年11月,校舍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天津社院乔迁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40号。新校舍占地面积11.8亩,拥有办公楼、综合教学楼、住宿楼、餐厅楼4栋,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学院内有教室、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机房、语音室、会议厅、报告厅、礼堂、活动厅、健身房、学员宿舍和餐厅等。新校舍的落成,标志着天津社院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环境良好、优雅舒适的培训基地初步建成,掀开了天津社院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天津社院由中共天津市委领导,市委统战部负责指导和管理。全院人员编制50人,现有教职工47人。2003年8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振华兼任社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卫和副院长于文、李景林为党组成员。全院设有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教研室、科研处、图书资料室、培训部、总务处、机关党委等部门。

2004年2月,中央统战部召开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随后,市委统战部召开了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2005年4月,经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加挂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与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目前,全院教职工积极落实中央统战部下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不断推进正规化建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6: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