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府广场
释义

天府广场,是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一座广场,也是成都市最重要的休闲广场。

总体概述

成都是一个单中心结构的、集中式的平原城市。今天的成都“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正中心,其形式与地位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相似。

面积为88368平方米的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区中心。绿草茵茵,鲜花艳艳,在大厦林立的都市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广场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轻而又古老,因为在广场修建之前它已存在数百年,1997年,这一伊斯兰教堂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紧邻的人民商场是全国著名的商场之一。附近的天座商城是一座地下商城。从盐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带产交桥附近。

建设问题

据介绍,停车场将建在天府广场地下2层,以解决这一地区周边商场和办公楼的停车问题。停车场以下的地下第3层,将建设地铁站和一座变电站;停车场之上的地下1层,计划建设成商业和文化中心,包括一座地下购物中心等;天府广场地面除保留草坪外,还将种树栽花,设置雕塑,并在西广场空地建起一座博物馆。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与天府广场周边大厦相通,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地下社会停车场。

已经开工建设的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也将在天府广场交汇,天府广场将成为新的焦点,天府广场下穿隧道也完成了全部绿化工程,天府隧道的绿化主要是利用人工更换手段,其主要方法就是在挡土墙下50厘米宽平台和隔离带台阶上放置可更换的四季花卉,从而将其打扮成为成都最漂亮的鲜花隧道。

历史沿革

公元前347年,相当于中原的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较为罕见是,蜀王没有采用当时西周营国制度对正南北中轴线的要求,而因地制宜、依势傍路地采用了一条北偏东约30度的轴线来定位建城。至此,这条偏心的中轴线,以及沿这条轴线在后来的秦大城、唐罗城中发展出的方格路网结构,一直沿袭至明初,总共近一千七百多年不曾改变。

公元前311年,秦灭蜀后,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仿咸阳城,在紧邻蜀王城的南边和西边分筑“大城”和“少城”。“少城”因其中移民多为商贾和手工业者而成为城市商贸活动频繁的经济中心;“大城”则为政治、军事机关和秦移民住地。从此,成都城在其后的两千三百多年中,虽屡有兴废修葺,但其城市位置一直没有更移。今天的“天府广场”,即处在当时秦“大城”中心略偏西之处。

汉代的成都曾在“大城”外出现过几个不同功能的小城 ,但其中心城市仍基本延续了秦“大城”和“少城” 的格局。

公元876年,唐朝,四川节度使高骈以“秦大城”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秦大城”外扩出一圈新城,为“唐罗城”。原内部城市“秦大城”被改建为“子城” 。

公元908年,王建割据四川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次年,王建改“子城”为皇城,改其中“蜀王府”为宫殿。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灭。两年后,成都尹孟知祥在“唐罗城”外再次加建“羊马城”。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至此,成都已形成一个单中心、多重城池相套的格局,“蜀王府”虽历经战火,多次兴废,都始终维持在城市的正中心位置未变。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 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再次毁于一旦。

公元1655年,清政府将“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最大规模时可让13,900多人同时进考,成为“巴蜀文胆之所在”。贡院中主体建筑为“明远楼”和“至公堂”,皆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在“蜀王府”宫殿旧址上。东西两边则为鳞次栉比的考棚。

民国时期,“贡院”虽先后被用作军政府、学校和其他民政办事机构,其建筑群基本上被妥善保留,而成都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皇城”。

而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皇城”与“皇城坝”遭受了巨大破坏,直至消亡。

1951年,“皇城”的城门洞以南被拓开了70米宽的人民南路。“皇城”从此开始进入危境。

五十年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跃进”的狂飙推动下,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成都百货大楼)、城市道路以及政治广场的修建开始破坏“皇城”和周边民居的布局。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

1968年,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墙及城内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被大部分拆毁。

1969年,“皇城”遭受到了最致命的一击: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

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存留至今,布局状若“忠”字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

1997年,在扩建中心广场的政令下,广场两侧的民居被迅速拆除。未经任何公开说明,施工单位将广场内部近百株茂密的梧桐树砍光,而不进行移植。广场西侧历经“十年浩劫”而幸存下来的清代“皇城清真寺”此次终于难逃劫数,被夷为平地。这使得成都在其城市“建设”史中再次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该寺建于清初,但其中很多建筑构件实为明代遗物。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5132平方米,采用了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布局。“寺前设照壁,形成小广场。进大门,迎面为“开天古教”牌坊,沿中轴依次为“邦克楼”和“礼拜殿”,两侧以厢房和走廊围成院落。中心建筑“礼拜殿”为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该寺建筑群虽为清初风格,但装修却严遵伊斯兰教规,不用动物飞禽,仅以植物和伊斯兰经文占缀。”(图19-22)“皇城清真寺”是四川省最大的清真寺,在东南亚影响颇大,也是伊斯兰教会公认的全国24个大清真寺之一,与成都著名的道观“青羊宫”一样同属市级文物保护古建筑。这样一栋中心广场边仅存的文物建筑,在民间的抗议力量和长官意志之间相持了一年左右后,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拆除。而后,在面向“天府广场”的基地边线向西退后几十米处新修了一幢四层高,表面覆盖有穆斯林建筑拱券、中式大屋顶和挑檐等各种混杂符号的混凝土“仿古”建筑以示补偿。

2007年由市文化局对天府广场周边规划的文化设施组织了国际性设计招投标,包括天府美术馆,天府博物馆,天府歌剧院。这些规划建筑将与现有的科技展览馆,锦城艺术宫在天府广场周围形成市民文化设施圈。但由于实际操作问题和之后的汶川地震,这些项目都被迫搁置。

交通指南

公交换乘

天府广场西站:

16路:火车北站公交站~火车南站公交站

26路:天府广场西~大源村

38路:天府广场西~蓝谷地

47路:金沙公交站~成仁公交站

61路:SM广场公交站~石羊场公交站

62路:全兴路~桂溪公交站

104路:天府广场西~赖家新桥

118路:天府广场西~新会展中心公交站

300路:火车北站东广场~双流机场

天府广场东站

16路:火车南站公交站~火车北站公交站

45路:双楠小区~建设巷

61路:石羊场公交站~SM广场公交站

64路:金沙公交站~昭觉寺公交站

300路:双流机场~火车北站东广场

地铁换乘

地铁1号线:升仙湖~世纪城(2010年10月开通)

地铁2号线:成灌客运站~经干院站(2012年开通)

设计方案

水乡广场

构成元素:在三套方案中,“乡”字形水景观先期已经公布。整个广场地面景观通过中轴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的大部分面积为地下一层的下沉广场,其余部分则是由水景、大量树木等组成的地面景观。

方案特点:该方案的最大特色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园林艺术的融合,西广场“乡”字形的水景从密布的绿岛和树阵蜿蜒而过;东广场则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下沉式广场,广场上的玻璃雨棚不仅能将地铁站的六个入口完全覆盖,还能够让人们站在广场上,透过玻璃直接看到在地下往来穿行的地铁。

太极广场

构成元素:这也是一套以“水”为主的广场,与前一方案不同的是,一个太极云图(八卦图)中部曲线将广场自然分为两部分,东广场依然是一个下沉式广场,西广场则是一个喷泉景观,中间则是太阳神鸟图案。

方案特点:东、西广场都将以太极鱼眼的雕塑作为核心,西广场的水景中,其太极鱼眼还将承担喷泉功能,效果图上可以看到,在碧波荡漾的水池中央,蓝色的鱼眼分为三层,层层喷射出白色水柱。

蜀字广场

构成元素:前两方案都是以水为主,此方案可以说是一个“旱”广场。西广场上被设计成一个大大的象形文字“蜀”字,东广场同样是下沉式广场,不过其核心由太极鱼眼变成了太阳神鸟图案。

方案特点:“蜀”字广场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表现了延续五千年的古蜀文明。该方案的另一独到之处在于,其上的地铁出入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景观之下了。

设计评价

图腾雕塑

后两套新方案的共同特点在于,作为古蜀文明重要标志的太阳神鸟被充分融入设计元素之中。此外,两套方案均设计了围绕广场四周的十二文化图腾柱和十二文化主题雕塑群。

文化图腾柱每根直径1.2米,高12米,顶部是led激光演映球屏,太阳神鸟的暗纹隐饰于球体表面,主体采用金沙遗址出土的内圆外方形玉琮为主造型元素,三星堆出土的顶尊底座为图腾柱的基座造型,上下部两侧的装饰纹分别是金沙的眼形器纹和三星堆的云纹。

天书地画

两套新方案的另一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巧妙地将左右相对的出入口以一幅飞天而降的天书相连,天书两端的画轴变化成出入口的遮盖篷。从远处望去,这既是一幅由天而至的地画,又似一个古时所用的香案,充满浓烈的书卷气和文化氛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