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耳通 |
释义 | 佛教语。梵文的意译。 【天耳通】 (梵divya-s/rotra-jn~a^na-saks!a^tkri-ya^bhij-n~a^) 五通之一或六通之一。指耳根所有的一种特殊听觉能力。具称天耳智证通,又称天耳智通、天耳通证。即以天耳缘欲、色二界声处的神通力。 简介如《集异门足论》卷十五云(大正26·432b)︰‘云何天耳智证通?答︰以天耳闻种种音声,谓人声、非人声、远声、近声等,是名天耳智证通。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答︰于天耳境所有妙智。’《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8a)︰‘云何名天耳通?于耳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能闻一切声、天声、人声、三恶道声。云何得天耳通?修得常忆念种种声,是名天耳通。’ 这是说,以四根本静虑为依地而得的色界四大种所造净色耳根,名为天耳,此耳能闻自地以及下地之天声、人声、非人声与远近等一切声,故名天耳通。其体是与耳识相应之慧,其性无记,属于十智中的有漏世俗智。 附叶均译《清净道论》第十三附︰叶均译《清净道论》第十三〈说神通品〉(摘录) 彼以清净超人的天耳界,闻天人两者及闻远近之声 这经文中的‘以天耳界’,和天的相似,故为‘天’。因为诸天之所以获得净耳界,是由于行善业而生──没有胆汁痰血等的障碍,及解脱了随烦恼,所以虽然很远的所缘亦能领受。而此比丘,由于精进修习的力量,产生像天耳界的智耳界,所以说和天的相似故为‘天’。又因依天住而得,自己亦依止天住,故为‘天’。因为行耳界的工作,犹如耳界,故为‘耳界’。所以说‘以天耳界’。因为遍净及离随烦恼,故为‘清净’。‘超人的’,是超过人的境界,即超越人的肉耳所闻的。‘闻两者之声’,即闻二者之声,什么是二?即‘天与人’,是指天的声和人的声而说。当知此句是说特殊部分的声。‘远与近’,即如他方世界的远处的声音,乃至近处寄生于自身的生物的声音,都可以听到。当知此句是指无限的一切声音说。 怎样会生起天耳界的呢?瑜伽比丘,入了神通的基础禅,出定之后,以遍作(准备)定心,最先当念由自然(肉)耳听到的远处森林中的狮子等的粗声,其次如精舍之内的钟声、鼓声、螺声、沙弥及青年比丘的高声读诵之声,如‘尊师怎样’、‘诸师怎样’等的普通谈话声、鸟声、风声、足声、沸水的叽嘟叽嘟声、太阳晒干了的多罗叶声、蚂蚁声,如是从最粗的开始次第而念微细之声,他应意念东方的诸声的声相,意念西方、北方、南方、下方、上方、东隅、西隅、北隅、南隅的诸声的声相,当这样意念粗细诸声的声相。那些声音,虽然他的原来的心也明了,但他的遍作定心更明了。他如是于诸声相作意,‘现在天耳界要生起了’,他于诸声之中无论以那一种为所缘,生起意门转向心,在那灭时,速行四或五的速行心,那些(速行心)的前面三或四而名遍作、近行、随顺、种姓的是欲界心,第四或第五是安止心,属于色界的第四禅。此中,与彼安止心共同生起的智,便是天耳界。 此后便落入智耳之中,为了加强它,他应该限定一指之地想道︰‘我将在这个范围之内闻声’,然后扩大其范围。此后他增加限定为二指、四指、八指,一张手、一肘、内室、前庭、殿堂、僧房、僧伽蓝、邻村、一县等乃至一轮围界,或者更多。如是证得神通的人,虽然不再入基础禅,但亦可以神通智而闻由于基础禅的所缘所触的范围之内所起的音声。能够这样听闻的人,直至梵天界,虽然是螺贝大鼓小鼓等的一团杂乱之声,但如果要辨别它,他便能辨别︰‘这是螺声,这是鼓声’等。 参考资料《长阿含》卷九〈增一经〉;《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七;新译《华严经》卷四十四;《大毗婆沙论》卷一四0、卷一四一、卷一五0;《俱舍论》卷二十七;《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七;《顺正理论》卷七十七;《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成实论》卷十六〈六通智品〉。 神通这个名词出现在多部佛经中,例如《楞严经》,指的是“通达事理的能力”。主要涵盖有六种: 天眼通:能见极远方事物,或能透视障碍物(例如:墙)或身体;不受光源明暗影响。 天耳通:能听极远方音声,包括言语等;或能跨过障碍物听到音声(例如:密室对谈)。 他心通:能知众生心念造作。参见心灵感应。 神足通:能随心游历极远处,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受时空限制。 宿命通:能知众生的过去宿业,知道现时或未来受报的来由。 漏尽通:“漏”即烦恼;能破除执著烦恼,脱离轮回,意指修行证阿罗汉果。 六道众生如天、人、鬼神等,因世间禅定或者与生俱有,或多或少有前五通,然而能力亦有浅深小大之别;天魔也具有五种神通,得以变现种种奇境。然而第六通──漏尽通,唯有依经教原理破除烦恼者方能证得。 《楞严经》中提到在修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奇境,或许是随禅定功夫(定功)深入而渐得的神通,但若执著求神通或欢喜于得神通,则容易受魔引诱而入魔道。 这些能力和现代研究所描述的超感官知觉有相应之处。 神通还有几种情况可以获得1 前世果报成熟 天生;2 通过某种手段获得 比如符咒 3 你被附体 等等! 报通----鬼神所具备的神通,自然而有,并非修持所得。每个人死后,立刻就可恢复这种鬼通。 依通----依靠其他鬼神的神通,附在自己肉体上。自己的深层意识已被鬼神操纵,然后向世人展现一些神通,但这些神通的水平或能力相当有限。 修通----由禅定所得。这一部分的神通较为真实。但由于禅定的功夫深浅不一,所体现的神通也就千差万别。这一部分人层次较高者,只是利用神通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修行方法和措施,很少会向世人显露。 神通敌不过业力在世间上各种的力量之中,最大的力量并不是神通,而是行为的力量,也就是业的力量。在中国的故事演义之中描写黄巢作乱,杀人无数时,曾有一句谚语说:「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在劫命难逃。」传说黄巢兴兵造反,要杀满八百万人,兵乱才能平定下来。在小说家的曲折描写之下,黄巢果然杀了八百万人,才被剿平。这件事的真实与否,留待历史去考证,我们要谈的是所谓「在数在劫」的问题。什么叫「在数在劫」呢?就是业报难逃的意思。当时的老百姓由于共业所感,因此才招致如此悲惨的杀身之祸,即使神通也救不了有业障的人。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丝毫也逃避不了。 有一次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大举兴兵来攻打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自告奋勇地向佛陀禀报说: 『佛陀!让我以神通救出释迦种族吧!』 『目犍连!释迦种族宿世业障,不知忏悔,今日要受到此报,虽然是我的族人,神通也是救度不了的呀!』佛陀慈祥的脸上带着无限的伤感回答说。 目犍连不信佛陀的话,以神通飞入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的城内,挑选了五百位优秀的释迦种族,把他们一一盛放在钵内,飞出了城墙,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佛陀的面前说: 『佛陀!我已救出了一部份的释迦种族。』说完打开钵一看,大惊失色,原来五百位释迦种族变成了一滩血水。虽然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无法扭转业报的力量,而目犍连尊者本身虽然神通广大,飞行自在,曾经深入到地狱拯救母亲,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外道用石头击毙。这么一位具足大神通力的长者,如此容易地被外道用一块石头就打死了,弟子们百思不解之余,更感到愤愤不平。佛陀告诉弟子们说: 『神通敌不过业力,目犍连的业报注定要被外道打死,大家不要怀疑神通的无用,而应该用心于三业的净化工夫。』 俗话说:「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不要以为神通是万能的,有了神通就可以万事无恐。在业力之前,神通也派不上用场,一味依赖神通,弄巧成拙,反而会丧身毙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