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地大冲撞 |
释义 | 《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是一部美国科幻灾难电影。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和梦工场于1998年5月8日发行。由米米·利达(Mimi Leder)执导,罗伯特·杜瓦尔和蒂雅·李欧妮主演。 中文名:天地大冲撞 外文名:Deep Impact 其它译名:末日救地球,彗星撞地球,天地大冲撞、天地大对撞 制片地区:USA 导演:咪咪·莱德尔(Mimi Leder) 编剧:布鲁斯·乔伊·罗宾 等 主演:Robert Duvall, 提李欧妮, Tea Leoni, 摩根·弗里曼 类型:剧情,科幻,动作 语言:英语 制作成本:$7500 + $0 (单位:百万美元) 影片介绍◆ 发行公司:梦工厂(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首映日期:1998年5月8日 制作公司:梦工厂(DreamWorks) 派拉蒙(Paramount) 本站评分: 首映票房:$41,152,375.00 (单位:美元) MPAA定级:PG-13 级 全美票房:$140,464,664.00 (单位:美元) 片 长:120 分钟 海外票房:$209,000,000.00 (单位:美元) 剧情简介在弗吉尼亚里奇蒙天文实验室里,14岁的里奥.贝德曼无意中发现了一颗不知名的彗星,后来经过科学家证实这竟是一颗能给予地球毁灭性打击的彗星。这颗彗星重约500兆吨,面积相当于纽约市大小。目前它正受太阳的引力而围绕太阳运行,如果按照它所运行的轨道,大约一年后便会与地球相撞。 为了拯救地球,政府决定派遣由前宇航员坦纳船长率领的小组驾驶由美、俄联合制造的飞船“弥塞亚”号登陆彗星,试图用核装置引爆彗星或使彗星偏离原来的轨道以阻止这颗灾难之星。然而由于对彗星结构分析的不够,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两块仍继续飞向地球,“弥塞亚”号则在行动失败后与地球失去了联系。随着彗星与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近,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其前进,地球虽然不会因为撞击而消失,但撞击所产生的海啸与尘埃将会给地球所有的生命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能够使人类生存下去,政府不得不实行了最后的“方舟”计划,即建立一处秘密庇护所,里面存有种子、植物、动物和少数人类的精英以便在两年后尘埃落定再出来完成自己的重任。撞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第一块小彗星以超过声音的速度撞进了大西洋,顷刻之间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被海啸吞没。幸运的是,“弥赛亚”号几经波折又与地球取得了联系,宇航员们毅然启动核装置,义无反顾地冲向随后而来的大彗星块……苍穹划过一片壮丽的流星雨,人类终于得救了。 相关新闻而近期公众对近地天体的威胁所持的态度就要揭晓了。好莱坞推出一部有关 这种可能性的电影--《天地大冲撞》。几个月来,该片的推销商把他们的目光对准 《科学美国人》杂志、《天空和望远镜》杂志、教育频道和其他不会与 《娱乐周刊》相混淆的媒体。这是因为这部电影代表着好莱坞试图在科学上站得住 脚的最豪华制作。 部派拉蒙电影公司的影片由美美·烈达(Mimi Leder)导演,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dlberg)任制片主任,它讲起了在一年之内将有一颗彗星要撞击地球。为了让人类避免遭受与恐龙同样的灭绝命运,世界各国的领袖们必须制订出一个使彗星偏转的方案,并且 一旦这一方案失败时能有一个至少能挽救部分人的生命的办法。类似的灾难片已经上映过,但《天地大冲撞》这部上亿美元成本的影片与它们显然不同的是,它有几位专家作科学 顾问,其中包括共同发现了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 Carolyn S和Eugene M.Shoemaker (他去年死于一场车祸) 。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十分壮观地撞上了木星。 该片的市场和科技教育负责人Waren Betts 认为,好莱坞一直努力把科学问题 拍得更加正确些。Betts在谈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时说:"我个人体验到科学界有 一种向我们靠拢的愿望。NASA急于与我们共事。" 当然,电影中有些出格的地方是不言而喻的。影片的技术顾问之一,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彗星的计算机模拟的Chris B.Luchini 解释说 :“彗星尘埃是比煤球还要黑的。“但那样会导致在太空黑暗的背景中去拍摄黑雪, 看上去就太没意思了,因此把彗星尘埃改成了白色。不过,Luchini 觉得制片人对科学很尊重,愿意为科学准确性而修改剧本。例如,原来对彗星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彗星基本上是一个肮脏的雪球)。Luchini 说:”它的比重大于铀。许多像这样的 细节是明显错误的,但后来被纠正了。” 也许最大的真实性(至少在科学上)是必须让宇航员登上正在接近的彗星去埋 置炸药。另一位技术顾问,曾经帮助过阿波罗13号和接触号的前飞行主任Gerald D.Griffin 指出:“一颗彗星的尺寸不足以产生登陆的引力。” 但是,即使与彗星会合也是不现实的。1995年曾组织过一次近地天体(NEO) 联合国会议并任职于哈佛·斯密林中心的John L. Remox指出,彗星能以大约每秒50公里的速度迅速运动,并能绕自己的轴旋转。要迎合这样一个复杂的轨道是极其 困难的。更合理的方法是在彗星表面处起爆,用一个重型的弹射体直接去冲撞这个天体,也许也能起作用。这有可能偏转彗星的运动方向。 从技术水平来看,只给一年的警告时间是不够的。专家们认为,50年到100年对于一次成功的转向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引导时间越长,所需的推动力就越小)。对于小行星来说,那样的预告时间是有可能的。与彗星相比,小行星相当庞大,运动速度只有每秒20公里,其飞行轨道是可预测的。而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它们会发射出气体,形成其特征性的彗尾。这种喷射气体的过程会影响它们的轨道,使得它们更难准确跟踪。 有一些组织是从事近地天体搜寻的,迄今为止他们发现了108个有可能造成危险的天体,大约为估计总数的10%,他们还没有协调一致的努力去开发让小行星偏转方向的技术。Remo 指出,这部分是因为许多建议都要依靠核装置,这就涉及到国际安全问题。但这种政治上的担忧很快就会改变:近地天体的威胁有可能列入1999年7月的联合国空间大会议程(该大会的名称为UNISPACEⅢ)。 那么地球被小行星击中的机会究竟有多大呢?直径小于大约0.1公里但威力足以 毁掉一个城市的小天体,大约每一世纪会发生一次撞击地球的事件(1908年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谷就发生过一次这种天体的爆炸)。根据Remo 的说法,一个“毁灭者”(即直径为2至5公里的天体,大约为小行星1997XF-11两倍那么大)在本世纪内 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大约为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他还用更直率的说法指出,其可能性比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被冰山撞沉的机会大十倍。Remo说:"人们实在应该对这样一些威胁清醒了。" 科学预测据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Brian G.Marsden 报告说,在 2028年,一个直径1.5公里(1英里)的天体将会在距地球5万公里(3万英里)处 经过,用天文学的角度来衡量属于间不容发的距离。事实上,研究人员当时并不能肯定地说这颗小行星会撞不上地球。第二天,天文学家们发现了1990年所拍到 的该天体的照片,重新计算了它的轨道,他们算出来,它将在离地球几乎1百万公里处经过,这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两倍还多。 “阿波菲斯”是天文学家已知的近800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之一,更是少数几颗天文学家们希望可以进一步详细研究的天体之一。 “阿波菲斯”小行星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状不规则,直径仅320米左右,质量约4200万吨。是在2004年6月被发现的,此后失去踪迹,直到6个月后又再次被发现。2004年圣诞前夜,科学家们在NASA的“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中计算出,“阿波菲斯”将在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擦身而过。科学家们通过对“阿波菲斯”小行星进行不间断地观测,并估算的数据显示,至2029年“阿波菲斯”小行星与地球的之间的距离为18640英里,这个距离比多数的通信卫星与地球的间距还要近几千英里。 当“阿波菲斯”接近地球时,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9公里。如果击中地球,将产生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等同于整个纽约市及其周围区域的地方都会瞬时毁灭;如果它撞击在海洋中,那么将引起毁灭性的海啸,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更猛烈。因此,天文学家如此描述“阿波菲斯”:一个致命的敌人。 2029年4月13日,黑色星期五,数以百万的人们会来到户外,抬头仰望,惊异于自己的好运。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与地球擦身而过,一个光点划过夜空,比许多人造卫星更快,比大部分恒星更明亮。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会在30000公里的高空飞掠过地球。相比之下,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6000公里。在距离最近时,这颗小行星将会明亮得像一颗3等恒星。即使在城市的灯光中,在非洲、欧洲和亚洲肉眼可见。有记载以来,还没有人曾经见过太空中如此明亮的小行星。 科学家们预测到,2029年,当阿波菲斯在地球附近呼啸而过时,地球的引力会将这个天体扭成一种复杂的转动摇摆的状态,引力所产生的扭矩还可能将“阿波菲斯”撕裂。 这样的事件从未被见证过,科学家们将获得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来观察地球的引力如何影响一颗小行星的运动状态。而这种研究,对于科学家们应对那些与地球有相撞危险的其他天体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因为小天体与地球接近时,都将发生类似的状态变化。 当小行星“阿波菲斯”于2029年在距地球表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掠过地球后,其自身状态和运行轨道将因地球引力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足以导致它在7年后,也就是2036年“击中”地球。所产生的力足以使美国德州消失,或使两个欧洲国家消失。在如此毁灭性的撞击中,地球上的生物难以逃过此劫。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36年某天,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研讨会上,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了一个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将会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它的冲击波掀起的灰尘,将笼罩地球上1/4的地区,这一地区里的动植物和人类将因为严寒和食物链被破坏而死去…… 避免措施NASA将发射“引力拖车”避免天地大冲撞 为避免小行星“阿波菲斯”可能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美国宇航局决定为其装上一个无线电跟踪仪,以跟踪监视它的确切轨道。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紧密合作,用各种办法来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1.安放跟踪器 据NASA报道,2013年是观察“阿波菲斯”空间运行轨迹的最佳时机。届时,如果观察结果证实了这块太空巨石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搭载着无线电跟踪器的太空船将在10年内启程飞往“约会”地点。倘若跟踪仪显示小行星确实将与地球相撞,美国宇航局将设法使其偏离原来的轨道以避开地球。 2.“引力拖车” 美国宇航局准备在“阿波菲斯”2029年飞临地球时,用“引力拖车”将其引开。在2029年小行星经过地球附近时,只需发射一枚约1吨重的“引力拖车”飞船,就可以明显改变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为做到万无一失,科学家还需要进一步考核。第一步,在地面进行观测,计算“拖”开小行星的可行性;第二步,研究人员应该演习考证“引力拖车”成功几率;第三步,以前已有飞船靠近小行星进行空间勘测,收集的数据对“引力拖车”很有帮助。“引力拖车”是一种创新思维。之前防撞击是利用爆炸的反冲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而“引力拖车”不再需要爆炸,而且没有核污染。 3.发射太空飞行器 美宇航局宇航员卢杰和斯坦利·洛沃已拟定一个方案:发射一艘太空飞行器,利用其对“阿波菲斯”小行星产生的引力,让它不会撞上地球。有科学家提出,可以让太空飞行器以与小行星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与它“并肩而行”,当两者达到相对静止的时候,用机械臂去“推一下”,改变其运行轨道。还有人提议在小行星上安置“巨型火箭驱动器”,改变其轨道;或者在太空中放置一个巨大的聚光镜,反射太阳光将小行星汽化。 4.建太空保护网 一个直径1公里左右或者更大的近地小行星一旦撞击地球,足以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这一事实一直激励人们为地球制作一个保护网,并让人们思考:如何才能使这些可能引起灾难的小行星转移方向。“太空护卫项目”则是由一群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组织、机构共同担当,其中一些组织接受了NASA的资金支持,承诺满足美国国会的要求,即在2008年以前测定90%直径1公里以上的近地小行星。2003年,NASA又提出一个项目,建议在2028年以前投入25亿至45亿美元的资金,测定90%直径在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 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指出:要避免“杀手”小天体撞地球,首先应该建立全球性的联测网和预警系统,操控世界各地的望远镜以探测并跟踪可能给地球造成伤害的小天体;其次制定一个所谓应对它们的应急计划;再次应该配备更先进的观测设备,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材,做好这方面的科普宣传工作。 专家预警近年来,天文学家一次次关于天地大冲撞的预警,引起地球人类的阵阵恐慌。人们迫切需要知道:天体是否会撞上地球?人类究竟能否成功地防御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2004年9月29日,世界上各大媒体都发布了一条消息:一颗名叫“图塔蒂斯”的小行星,这一天从距离地球154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肩而过”。 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154万公里似乎已经相当遥远了。然而,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看,这个距离仅仅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4倍,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地球了。“图塔蒂斯”小行星长达4.6公里,宽约2.4公里。科学家们通过模拟试验发现,一颗直径100米的小行星如果撞到地球上,撞击力相当于100万吨级的原子弹。如果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则有可能导致全球性灾难。尽管事实表明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的几率为零,然而庆幸之余人们还是担心,小行星“图塔蒂斯”在今后会不会被地球引力捕获并发生撞击,是否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灾难?1994年“休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发生的大规模碰撞,则是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最壮观、最惨烈,也是最为恐怖的一次天体撞击。运行到木星附近的伽利略探测器,以及哈勃望远镜恰好赶上了这次撞击,并进行了及时拍照。对于了解木星,这显然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绝好机会。 木星的遭遇,为研究地球漫长的演化史提供了有形的参照,同时也再次引发了人类对于地球命运的严肃思考——如果类似的撞击发生在地球上,那会造成何等不堪设想的后果呢?墨西哥尤卡坦半岛,1980年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特别关注。科学家们发现,这个环形山大约形成于6500万年前?熏富含高浓度的铱元素。根据这点科学家推断: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曾经与地球发生过猛烈撞击,撞击地点就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撞击同时释放出了地球本身奇缺的铱元素。目前,全球古生物界的主流观点认为,6500万年前的那次撞击,有可能导致了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70%以上的物种灭绝。然而地质勘察表明,那次可能导致了部分物种灭绝的撞击,不过是地球遭遇过的众多撞击中的一次。在目前人类能够找到的天体撞击遗迹中,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南非“伏利德佛”陨石坑,直径长达140公里,已经有19.7亿年的历史。1976年3月,在中国吉林降下的一场陨石雨中,共坠落了较大陨石138块,最大的一块重1770公斤,被称为世界“陨石之王”。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发现较大的陨石坑有140多个;每年朝着地球落下的地外物质达到500万吨之多。 撞击地球的天体究竟来自哪里?它们为什么会与地球相撞?发生撞击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它们给地球究竟带来了什么?袭击地球的天体主要包括陨石、小行星或者彗星。在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中,那些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对地球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些近地小行星。现在已经被确认的近地小行星有400多颗,直径在1000公里以上的就有将近100颗。近年来,随着对小行星监测的进一步加强,关于它们与地球发生撞击几率的计算也越来越精确。据介绍,要造成1公里到10公里级的小天体撞击地球,即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物种灭绝的概率,根据现有的预测是5000万年一次。科学家们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除了带给地球极为惨重的灾难以外,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从地球自身难以获取的宇宙信息。小行星上的金属含量可能非常高,其中可能包括地球上的“铂”一类的稀有金属。甚至有人估计,一颗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的矿藏,可能价值亿万美元以上。对于科学家来说,陨石还有另外的研究价值。专家介绍说,太阳系大约是46亿年到50万年以前形成的,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这几十万颗小行星,还是原始状态。研究它就能分析出里面的成分有没有有机分子,就能够研究出生命起源可能的途径。 人类究竟如何应对来自小行星或者彗星的袭击?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防御方案有哪些?这些方案又是否可行?目前,科学界防御天体撞击的设想方案总共两大类。一种是将它们炸毁,破坏掉;另一种则是改变它们的运行轨道。当然,这些技术虽然在理论上都是成立的,但实际可行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有科学家设想用激光摧毁撞向地球的小天体;或者发射反物质,让入侵者在猛烈的湮灭反应中炸毁;还可以利用“太阳帆”,使它们在光压下扭转飞行方向,远离地球轨道。或者利用常规火箭把太空船发送到小行星上,把小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2004年8月,欧洲航天局推出了构思宏大的“堂吉诃德计划”。科学家将建造以“堂吉诃德”和“桑丘”命名的两艘太空船,用来研究某一颗近地小行星。桑丘号太空船预先到达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附近,在飞行的过程中,向小行星发射多个探测器。然后,堂吉诃德号太空船将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撞向小行星。撞击发生后,桑丘号太空船与地面太空望远镜一起监测被撞小行星,跟踪观察由撞击所产生的小行星碎片的轨迹,分析整个攻击计划是否能够改变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和方向。在未来,人类能否成功防御天体对于地球的撞击,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愿意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6500万年前天地大冲撞的那个瞬间不会在未来重演。 演职员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Capt. Spurgeon 'Fish' Tanner 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l Leo Beiderman 伊利亚·伍德/Elijah Wood President Tom Beck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Sarah Hotchner 莉莉·索博斯基/Leelee Sobieski Robin Lerner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Vanessa Redgrave Jenny Lerner 蒂娅·里欧妮/Tea Leoni Alan Rittenhouse 詹姆斯·克伦威尔/James Cromwell Dr. Gus Partenza 乔恩·费儒/Jon Favreau Eric Vennekor 多格雷·斯科特/Dougray Scott Tim Urbanski 马克·摩斯/Mark Moses Theo Van Sertema 德雷克·德·林特/Derek de Lint Jason Lerner 马克西米连·谢尔/Maximilian Schell Dr. Oren Monash 朗·埃达德/Ron Eldard Beth Stanley 劳拉·伊内斯/Laura Innes Andrea 'Andy' Baker 玛丽·麦克科马克/Mary McCormack Don Beiderman 理查德·希夫/Richard Schiff Mark Simon 布莱尔·安德伍德/Blair Underwood Chuck Hotchner Gary Werntz Stuart Caley 布鲁斯·维茨/Bruce Weitz Ellen Beiderman Betsy Brantley Morten Entrekin O'Neal Compton Chloe Lerner 莱亚·吉斯特德/Rya Kihlstedt Col. Mikhail Tulchinsky Aleksandr Baluyev Caitlin Stanley Caitlin Fein;Amanda Fein Ira Moskatel (as Joseph Urla) Joe Urla Marianne Duclos Una Damon Jeff Worth Charles Dumas Bobby Rhue 阿利米·巴拉德/Alimi Ballard Jane Beiderman Katie Hagan Vicky Hotchner Denise Crosby Priest Frank Whiteman Jason Thurman 杰森·多灵/Jason Dohring Jasmine Jasmine Harrison Student Rahi Azizi Holly Rittenhouse Hannah Werntz Ivan Brodsky Tucker Smallwood Sheila Bradley Merrin Dungey Wendy Mogel Kimberly Huie Grey Man William Fair Gen. Scott Francis X. McCarthy Stofsky Ellen Bry Reporter Lisa Ann Grant Waiter Leslie Dilley Patricia Ruiz Concetta Tomei Mike Perry 麦克·奥麦利/Mike O'Malley Otis Hefter 柯特伍德·史密斯/Kurtwood Smith NASA Official 格里·格里芬/Gerry Griffin David Baker Charlie Hartsock Marietta Monash Jennifer Jostyn Dwight Tanner Don Handfield Steve Tanner Jason Frasca Pretty Woman Cynthia Ettinger Little Boy Benjamin Stralka Brittany Baker Stephanie Patton NASA Guy Michael Winters Young Lieutenant John Ducey Section Leader Christopher Darga CAPCOM Joshua Colwell Ben Sergeant Cornelius Lewis Pilot Kevin LaRosa NY Tourist (uncredited) Ethan Aronoff Police Officer (uncredited) James E. Ash Backpacker (uncredited) Matt Bennett Fleeing Pedestrian (uncredited) Len Berdick McCloud (uncredited) W·厄尔·布朗/W. Earl Brown Father (uncredited) Cullen G. Chambers Pedestrian (uncredited) Pamela Fischer Prompter Techie (uncredited) Bob Glouberman Refugee Climbing Fence (uncredited) Phil Hawn Refugee (uncredited) Arden James;Thomas Rosales Jr. Soldier (uncredited) Jody Millard Fleeing Pedestrian Landing Next to Guy on Bench (uncredited) George F. Miller Astronomy Club Member (uncredited) Joseph Ashton Montgomery Times Square Attendee (uncredited) Philip Ng Secret Service Agent #1 (uncredited) Mic Rodgers Dr. Marcus Wolf (uncredited) 查尔斯·马丁·史密斯/Charles Martin Smith Jenny's Assistant Suzy Nakamura High School Student (uncredited) Athena Stamos MSNBC Anchor (uncredited) Charles Chun Flood Victim (uncredited) Phil Gardiner Cyclist (uncredited) Nick Stellate 职员表▪ 制作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琼·布拉德肖/Joan Bradshaw;大卫·布朗/David Brown;D. Scott Easton;沃尔特·F·帕克斯/Walter F. Parkes;理查德·D·扎努克/Richard D. Zanuck ▪ 导演:咪咪·莱德/Mimi Leder ▪ 副导演(助理):Paula Case;K.C. Colwell;Cara Giallanza;Basil Grillo;Derek E. Johansen;Dana J. Kuznetzkoff ▪ 编剧:布鲁斯·乔伊·罗宾/Bruce Joel Rubin;迈克尔·托尔金/Michael Tolkin ▪ 摄影:迪特里希·罗曼/Dietrich Lohmann ▪ 配乐: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 剪辑:Paul Cichocki;David Rosenbloom ▪ 选角导演:Allison Jones ▪ 艺术指导:Leslie Dilley ▪ 美术设计:丹尼斯·布拉德福德/Dennis Bradford;Gary Kosko;Andrew Neskoromny;Tom Valentine ▪ 服装设计:鲁思·梅尔斯/Ruth Myers ▪ 视觉特效:斯科特·法勒/Scott Farrar;Kenneth Jones ▪ 布景师:Peg Cummings 同名单机游戏《天地大冲撞》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天地大冲撞 【英文名称】: impact 【游戏类型】: STG 射击游戏 【资源格式】: 压缩包 【版本】: v1.0绿色版 【发行时间】: 2005年 【制作发行】: 美国Master Works公司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文 游戏介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门提供图像资料支持,超HI舞曲风格,深邃而动感,令你忘我而超然,似乎置身浩瀚宇宙。 地球正在受到外来的袭击,在小行星以及陨石接近地球之前,你要控制地球的宇宙空间站将其摧毁。在游戏制作方面,美国宇航局甚至为这款游戏在开发上提供了资料上的支持,所以这款游戏不仅有激昂的音乐来配合游戏过程中的震动,高水平的游戏画面和游戏中的爆炸效果都会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游戏截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