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池寺
释义
1 四川省自贡天池寺

该词条为歧义词条,在我国四川自贡、江西庐山、陕西西安均有天池寺。

简介

天池寺坐落在自贡市贡井区艾叶乡竹林村,寺前有久负盛名的大公井遗址,寺后有天心窝山,寺左有尖峰岭山,寺右为云盘山。该寺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天池寺位于莫干山天池山巅的天池下方。元至顺年间(1330-1333)建,翁信禅师开山。至正间渐毁,明嘉靖间玉芝禅师整修、扩建殿宇。据载:玉芝,号月泉,幼通经籍,去氏从释,“防阳明于稽山”,“参梦居禅师于金陵碧峰寺”。回归天池寺后,常与师共“契良知之学,倡儒释大同之旨”,并数次上山讲学。玉芝既通经籍,又谙诗文。为点缀寺园景色,列天池寺周围为瀑布泉、丛竹径、望月台、半云亭、石屋岩、寂照池、寸壁峰、仙人洞、仙锯板、卧仙石、伏狮岗、洗剑池十二景。

寺内景点

天池寺内因有一大池,故名天池寺。天池寺周围建有一丈多高、三尺余宽的石砌围墙,墙上游人通行,可饱览贡井地区风光。寺前有一株百年黄桷树,浓荫覆盖,益增古朴幽静气氛,寺内松柏、槐柳成林,还有一种傲春树,春天枯萎凋零,冬天青枝绿叶,游人非常惊异。天池寺正殿为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旁有站佛。有八百斤重铜钟和五尺长大鼓,两根大柱上金龙缠绕。大雄宝殿后面是芦遮来佛殿有十八罗汉、观音、普贤、文殊数十座菩萨像。大雄宝殿左边是纯阳殿,再右是观音堂。观音堂后面是三宝殿,三宝殿楼上是藏经楼。大雄宝殿的右边是白马殿,与纯阳殿遥遥相对。大雄宝殿的右角是方丈、执事和尚禅房,幽雅别致,寂静无声。禅房天井周围名花飘香,异草吐翠。大雄宝殿、纯阳殿、白马殿之间有一池,池水碧绿,清澈见底,红色荷花浮游池内,是佛门居士。

寺庙历史

蜀南盐都自贡,历史悠久,1939年因盐设市。自贡市的得名,来源于它的主要市区:一个叫自流井(原属富顺县),一个叫贡井(原属荣县)。后者历史更为悠久,早在约1400年前的北周武帝时期,就因有名的大公井而设置了公井镇,清代初期改名为贡井镇。著名的古刹天池寺,就坐落在离大公井遗址不远的天池山上。

挹秀超尘的天池山、奔雷卷雪的旭水平桥飞瀑,使贡井城区市井间平添了清丽绝俗的气质。过了贡井大桥,穿越老街子(这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老街!)沿着一条两旁都是保存基本完好的清代和民国时代民居院落的狭巷,再一路蜿蜒上山,就到了经过重修的天池寺。寺前的牌坊上有邑人撰书的几副嵌“天池”二字的楹联:

天故多情,历六百载沧桑,尚留得麓下溪云、殿前山月;

池仍无恙,经数十年嬗递,又添了万家灯火、四境楼台。(金文达)

贡取灵泉开宝井;

天倾玉液注明池。(钟佑杰)

天地氤氲有正气焉,孕禅机,八极佛光普照;

池塘荟蔚生春草矣,传妙法,十方圣教咸兴。(黄宗壤)

这里现在属于贡井区艾叶镇竹林村,山势雄秀,视野开阔,的确是上佳的风水。寺内镌有黄宗壤和傅晓东撰的《重修天池寺记》,记载了天池山和天池寺名称的由来和周围的环境:

“天池寺:其地有清泉涌汇为池,汩汩不竭,邑人以为天赐,咸呼曰‘天池’——寺因以为名焉。是地清幽恬寂,近市廛而远尘嚣,面寥廓而负峥嵘,前邻古迹大公井,下瞰釜溪旭水河,左右列尖峰岭、天心窝诸景。”

天池寺的前身,相传是宋仁宗时,释智禅始建于天池山附近尖峰岭的海潮寺,后来毁于雷火。明太祖时,由邹蟾春捐资,迁修于现址,并易今名,香火渐旺,声名日盛。清顺治4年,峨眉山大乘寺本悟与觉道大师来寺主持修建大雄宝殿,寺庙规模大为扩展。其后数百年来虽几经修葺,但因世道不宁,又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到新中国建立以前,破败不堪的天池寺竟连围墙也保不住,残砖基石被拆下来拿去修建打内战用的碉堡。《重修天池寺记》为此而不胜慨叹:“吁!世事蜩螗,禅林劫难,无复佛光普照矣。”

上世纪八十年代,百废俱兴,幸赖政府保护宗教的政策,在现任主持释慧生等广结善缘,发动捐输的努力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天池古刹得以重光,1985年,经自贡市政府民族宗教处批准开放,1989年被批准为贡井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天池寺已占地600亩,方圆2.5公里,新建了大雄宝殿、三宝殿、观音殿、毗卢殿、纯阳殿、白马殿、接引殿、藏经楼和石坊。佛像系延请浙江巧匠以红木精雕细刻而成,金身焕然,宝相庄严。一年四季,都有佛门信徒来此拈香礼佛,也有不少游人随喜到此观赏,天池寺又焕发了昔日香火全盛时期的光彩。

2 陕西省西安天池寺

简介

长安县太乙宫东隅蛟峪山上,有古刹一天池寺,东距嘉午台约十五里,西距翠花山约十里,南有峻峰矗立,危崖峥嵘,伸接秦岑,北府潏河迂曲西去,神禾少陵两原有百顷浪涌,风景迷人,景色幽静。

天池寺又称普光寺,由于地处汪汪方池名日“仰天”,俗日“天池”,该寺在隋代时称龙池寺,唐初改为普光寺,明成化二十三年,嘉靖二十九年重修。

隋文帝昔日龙潜之际,尚未发迹,有梵僧以舍利授之。因此隋兴后钦隆佛法,勤崇释教。仁寿元至四年,则令各州名山营建舍利灵塔,龙池寺地处天都畿辅,应诏建塔,五长字三大隋(南台圣寿寺砖塔,西安城西南庄严寺木塔)之一,后经风雨剥蚀,此塔不知毁殁何时。

唐太宗登基后也笃信释教,贞观六年(630)亲诏华严初祖杜顺进宫,赐号“帝心”修建兹德弘福,龙池诸寺,龙池寺命名“普光”并在方园十城立标明界,可知当时寺址之大。明洪武初秦愍王朱爽亲寺督修,开拓御道分为上下两寺(两院)。上院(今天池寺)有殿宇、僧舍百间,资金千卷,良田百亩。下寺(今崔家何与沙场村之间)有寺庙五座,殿宇堂祠,房舍六十余间,这里有历代王侯贵戚的“私篇”、“宫馆”、“花苑”、“鱼池”,有“塔院”“亭台”以供朝山参佛时下榻憩息。普光寺规模相当宏伟,一时声著遐迩,名冠长安,谚云:“上有天池,下有普光”,“修好天池寺,吃倒翠花山”。

传说

传说唐初,从西域游来一位高僧,慧目明察,看出此地及佛光福地,就想定居龙池寺。因禅院破陋,寺庙狭小难以崇隆佛法,就把一个鼓一样大木鱼架到山顶古槐树上,昼夜地坐在古槐树上敲,声音响亮激越,波及百里外,震得长安城金銮殿上唐太宗李世民坐卧不宁,即命大将尉迟敬德前往观察,敬德顺木鱼声寻到龙池寺见一和尚端坐在古槐上,口中念念有词的敲着木鱼,其声震耳欲聋,敬德喊到:“你是那里来的和尚,因何坐在古槐上敲木鱼,日夜不止?”那和尚旁若无人,一动不动,微闭双眼,不紧不慢敲着木鱼。敬德急了,历声喝问:“和尚你日夜敲木鱼,惊了圣驾,你可知罪?”和尚仍闭双眼,纹丝未动,全然不理。敬德暴躁起来,如震啸狮吼,抢起钢钢鞭朝和尚打去,唯见一道白光闪过,那树上和尚依然微闭双目敲木鱼,安然无恙。然而,尉迟敬德的那根钢鞭却猝然间脱手腾空,迅即落地,竟然入士三尺。敬德才知和尚历害,忙磕头,谢罪告饶。但听高僧言道:“你速回去禀报李世民,让他亲自前来,贫僧在此恭候”,翌日李世民带领随从,敬德引路,到龙池寺那高僧发坐古槐敲木鱼,太宗问:“敢问这位高僧停止手中木鱼”。从容言道:“贫僧来到西域,法号无怀尊者,因欲在此崇隆佛法,及无立锥之地,故而坐古槐敲木鱼,请你前来”。太宗问道:“不知尊者需要多少地方”,无怀尊者宛如一片树叶,轻轻飘落下来。直言道:“我仅需一袖之地”。太宗不解其意,无怀尊者便将袖子在空中一扬,其阴影竟遮住了高兹山一带四十八村。尊者言道:“贫僧衣袖所遮之处,请赐归寺院所属”?太宗点头道:“就依尊者所言”。无怀尊者又言道:“地方虽有了,但贫僧手无分文,无力修建,也是枉然”。太宗即命敬德监修龙池寺。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李世民登龙池寺遇无怀尊者有碑文。

3 江西省庐山天池寺

简介

出花径西行至仙人洞,再右侧上行,到锦乡峰上的御碑亭,专置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周颠仙碑,石质坚白细润。石制的亭四梁柱,浑厚凝重,典雅端庄,亭柱石刻联句有二:“四辟云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故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据传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名叫周颠的疯和尚在南昌行乞,口唱“太平歌”,言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朱元璋得知后,便邀周颠同行。在朱元璋大军横渡长江攻南京时,风雨大作,兵马不能前行,周颠立船头向天呼叫,遂风平浪静。后周颠辞归,问其所住,答是庐山竹林寺僧。朱元璋派人往庐山竹林寺找周颠,至御碑亭西侧佛手岩,既不见人也不见寺,但闻钟梵之声,于是在崖上敕建访仙亭。找不到竹林寺,而传说中的寺址与天池山上的天池寺相近,便又敕令修缮扩充天池寺代替,御笔题额,大加赏赐,派高僧主持寺务。后来明成祖、明宣宗又赐寺额,因称三敕天池寺,此在庐山寺院中是独一无二的殊荣。现天池还在,但天池寺却云烟消逝了!

卸碑亭西的天池山上有一方池,池中有泉水涌出,终年不涸,又称神泉。据说有时沸涌泛泡,山下即起层云。天池寺因寺前有天池而得名,为慧远法师之弟慧持所建。到了明代,天池寺地位特殊,每逢春秋,地方官要亲到天池躬祭。每年岁首元旦,庐山各寺僧人,也都要往天池寺敬香朝拜,并成为定例。

天池寺在古代还有一奇异现象,号称“佛灯”。僧人们认为只有向菩萨虔诚地祷告时,佛灯才会出现。明代王守仁游天池寺,作《文殊台夜观佛灯诗》:“老夫高卧文殊台,柱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诗词

天池寺 程颂万

废阁凌虚松扫坛,①聚仙亭上一凭阑。②

近攀南斗七千仞,③直下东林十八盘。④

潭古龙鱼淹昼晦,⑤塔荒猿鸟竟高寒。

神灯夜夜来相照,⑥莫讶天边行路难。

【题释】天池寺,位于庐山西部的天池山顶。初为晋僧慧远所建。原名峰顶寺,是庐山较早的寺庙之一。宋嘉定年间重建,改称天池院。规模宏大,后毁于兵火。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感激周颠和尚,于明洪武6年(1373年),下诏重建,赐名“护国寺”,并赐铜钟、铁瓦、象皮鼓、乌金太子像等供奉寺中。明嘉靖年间重修,王守仁、何迁分别为重修后的天池寺题写了“庐山最高处”、“天池大观”匾额。当时,宏伟壮丽甲一山。后迭有兴废,现仅剩遗迹。

【作者简介】程颂万,字子大,一字鹿川,晚年号十发居士。清同治4年(1865年)生。湖南宁乡人。做过湖北候补道。善为词章,与湖南龙阳易顺鼎、湘乡曾广钧称为“湖南三诗人”深为张之洞等所倚重。尝创设广艺兴公司,分造纸、印书、漆、木、竹绣等六科。晚年研究古文,工书画。1932年在上海去世。著有《程典》。

【说明】民国初某年6月,程颂万由莲花洞乘轿上牯岭,写了《牯岭篇》,成为历代文人中第一个歌咏牯岭的诗人。这次,他游历了莲花庵、女儿城、小天池、大天池、种龙宫,屋脊岭“庐山最高处”等名胜,最后经十八盘古道下山到东林寺,所到之处,皆有吟咏。此诗就是这些吟咏中的一首。

天池寺

【注释】

①凌虚:指天池寺西侧的凌虚台,明户部主事建阁于台上,名凌虚阁。今废。

②聚仙亭:位于凌虚阁西,以祀天眼尊者、周颠仙、赤脚僧、徐道人。

③仞(rèn刃):古代的长度单位。一般八尺为一仞。南斗:星座名。

④十八盘:指天池山麓的十八盘登山道。此道为明代主要登山道之一。

⑤龙鱼:即蝾螈的一种,隶属两栖纲,蝾螈目。其长5-6厘米,长尾,四足,前足五爪,后足五爪,背墨黑,肚皮桔红色,两侧有绚丽的花纹。

⑥神灯:即佛灯。传说在朦胧的月夜,天池寺前山谷中,世有点点如同灯光般的亮点,闪闪烁烁,人称“佛灯”。

天池寺

天池寺 ( 明 ) 张时彻

我向空中拾瑶草,翩翩使节来何好。

白云迷路合复开,星河挂户夜长晓。

朝来风雨暮来晴,曲岭回回碧草迎。

芙蓉昼见金银气,宝塔宵看舍利明。

文殊台前百尺松,枝枝诘曲盘虬龙。

松根云雾须臾起,化作天边千万峰。

滚滚长江白练飞,岩石壁青天围。

神仙洞口一经过,丹砂却上绿萝衣。

夜半山腰震雷起,白龙下饮天池水。

俄然吐作山下云,疾风化雨三千里。

【作者小传】

张时彻,字惟静,号东沙,县(今浙江省)人。明嘉靖奎未(1523年)进士,曾为福建参政,官至兵部尚书。平素以风雅闻名,著有〈芝园集〉。

4 3.五台县天池寺

五台县天池寺

坐落于五台县杨白镇(现大林村)。

佛像绘画

前檐两侧墙壁素画两幅罗汉像,殿内正中供奉泥塑金铂文殊菩萨化身,左右两边是铁筑四为罗汉各骑灵兽,文殊背后墙画灵光大放普照,文殊菩萨右手高高举起。左手心向上放在腿上。(原文殊菩萨像和罗汉各骑灵兽像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打烂卖掉废铁,1996年村民四处募捐集资才佃人用泥塑彩绘原像)殿内两侧墙壁右画提蓝娘娘左边画提兰爷爷(原画保存完整) 正殿左侧为伽蓝殿(解放前被坏人烧掉1998年村民再次恢复修塑)正殿右侧是送子观音殿(现无存) 院西原盖有三间阎王殿,塑有十八殿阎王各持刑具,准备审判亡魂,因此天池村民死后儿女们必须披麻戴孝到寺院打钟后方可入棺下葬,(此殿亦在解放前被火焚烧掉) 院东盖有三间是罗汉殿,供奉十八罗汉神态各易栩栩如生(为泥木混合塑成)此殿在1959年大跃进时代被毁) 寺院内挂有铁铸大钟一口。据古人传说敲响此钟四十华里都可听到声音,(抗日战争中被区干部智水满集合村干部与民兵打碎送入兵工厂作了手榴弹)。另有一口铁铸小钟直径一米高一点二米,(现被人盗在五台县红表黄金山寺院)

寺院内生长全是梧桐树,但此处的梧桐树与其他的梧桐树叶形状不同。

寺庙碑刻

殿前立有三块石碑。其中最大一块是元朝至正二年次壬午中旬(约1342年)时立碑,记述唐朝六二四(624)年间重修,它记载了本寺的占地面积,下院分布地名位置和历代祖师僧记,并赞颂了天池寺周围的天然山峰之冠也,碑身坐落在石龟背上。碑头是用一块沙白石刻二龙戏珠目前此碑保存完好。另一块是康熙十八年岁次己未正月(约1680年)五台县主加一级陈老爷诘恭福候官人(清廉德功)碑,还有一块是大清乾隆五十三年岁次戊申(约1789年)待中仲吕之吉,重修天池寺捐款铭记碑。

寺院规制

天池寺正殿是三间木结构,殿顶是灰色通板大瓦,正殿前檐有两根大红木柱与梁相连,木柱为柏木,榆木个一根。现占地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寺前是学校和村委会库房,寺院东侧是一条清水河,泉水是从正殿下方石缝哗哗流出大天池的百姓祖辈以此圣泉之水延续着。水制清凉甘甜,古人有传要证实你去过天池寺求过佛,必须带回水来方可显灵。 寺院内有一块红色石刻印,上有古代篆字(佛烟僧宝)传说凡是来本寺求经上香,许愿治病者,必须要在黄布或黄纸上盖此朱砂红印带回去才有灵气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