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屉优418 |
释义 | 屉优418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培育的杂交粳稻组合,1998年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这个品种在沈阳全生育期165-170天,属中晚熟组合。株高110-120厘米,穗长25-30厘米,成熟时穗呈“叶下禾”状,散穗型。茎秆弹性好,基部茎节粗短,抗倒伏能力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亩有效穗数可达22-24万,每穗成粒110-13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29克。灌浆期较长,活秆成熟。米质优,适口性好。 产量表现据相关资料统计,1995年至199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公斤,比统一对照辽粳326号增产11.6%,增产达显著水平。2001年至2002年在盘锦的大洼三角洲、东风农场、唐家农场、胡家农场以屉优418进行10000多亩生产示范,一般亩产在650-80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00-200多公斤,小面积最高亩产达860公斤。2002年在瓦房店市三台乡海岛村种植700亩,平均产量76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80公斤。多年来,这种杂交稻在盘锦、营口、东港、锦州、葫芦岛等市种植一般平均亩产650-80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5-25%左右。 栽培要点1、适期早播早插,稀播培育壮秧。种子严格消毒,用菌虫清2号药剂浸种,防止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发生。辽南稻区4月10日前播完种。每亩用种量2公斤,每平方米播4-5两种子,培育带蘖壮秧,5月25日前插完秧。 2、合理稀植。插秧规格9×6或10×5或(13+9)×5寸,每亩1.1-1.2万穴,每穴3棵壮苗。 3、合理施肥。施肥上采用“前促、中稳、后保”原则,氮肥平稳促进,增施磷、钾、锌肥。底肥每亩施硫铵20公斤,二铵10-15公斤,钾肥7公斤,锌肥2-3公斤。分蘖始期亩施硫铵10-15公斤,分蘖盛期亩施硫铵10公斤、钾肥7公斤。减数分裂期亩施硫铵5公斤。 4.科学灌水,防治病虫害。浅、湿、干间歇灌溉,分蘖末期适当晒田,尽量延迟断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预防二化螟、稻曲病。东部沿海稻区、辽南稻区应注意预防白叶枯病、稻瘟病。 适宜地区辽宁省内宜在辽阳、海城、营口、盘锦、大连、东港、锦州、葫芦岛等市种植。 辽宁省外宜在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种植。 选育机构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北方粳稻研究和产业开发的省级专业所,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沈阳分中心、 国家水稻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辽宁分中心、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辽宁省农业科研重点研究所。稻作所下设杂交稻育种、常规稻育种、旱稻育种、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五个专业研究室,全所有在职职工85人,其中研究员10人,副研17人,有博士13人,硕士17人,是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开发能力的队伍,2006年在“十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评估中进入全国百强所行列。 建所以来,全所共承担总理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计划和省科技攻关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80余项,获得科技奖励成果92项,其中育成的杂交稻黎优57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水稻群体数学调优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育成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辽粳326、辽粳454、辽粳294、辽粳9号分别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节水增效技术开发与应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是我国杂交粳稻的发祥地,在北方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在理想株型粳型常规稻育种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育成的辽粳系列、辽星系列常规水稻新品种和辽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种植面积占辽宁水稻种植面积的60-70%,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