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体小单孔蚓 |
释义 | 简述目名: 颤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颤蚓科 (Tubificidae ) 河蚓亚科 (Rhyacodrilinae Hrabe, 1963 ) 属名: 单孔蚓属 (Monopylephorus Levinsen,1884 ) 种名: 体小单孔蚓 (Monopylephorus parvus Ditlevsen, 1904 ) 分布描述: 香港。半咸水(海洋)。 主要鉴别特征主要鉴别特征: 体长5.0-7.1mm,39-48节。Ⅺ节处宽0.31-0.52 mm。环带位于Ⅺ-Ⅻ节,体前部刚毛双叉,背刚毛(图Ⅱ-102a)两叉几乎相等,腹刚毛(图Ⅱ-102c)远叉明显长于近叉;体中部和后部虫体,许多刚毛单尖针状(图Ⅱ-102b-c);通常体后部背刚毛束中具有此刚毛。环带附近几体节腹刚毛通常较背刚毛和他节腹刚毛粗壮。刚毛长50-95µm,宽2-4.5µm,体前部(2)3-7条每束,环带后体节每束(1)2-5条。腹刚毛自Ⅺ节缺失。雄输出管开口非常接近位于Ⅺ节后部交配囊中间(图Ⅱ-102d,cs)。受精囊孔单一,位于Ⅹ节最前部腹中线一侧。咽腺位于Ⅳ-Ⅵ节。体腔球非常丰富,圆形,直径6-9µm。雄性生殖器(图Ⅱ-102d)( 除交配囊)成对。输精管宽大约15-20µm,长大约仅有50µm。精管膨部扁平,由三部分组成,即(1)膨部囊腔,长185-250µm,宽18-37µm,具颗粒和纤毛状内上皮,完全散布前列腺细胞;(2)射精管,大约长110-150µm,宽25-30µm,具纤毛状但无颗粒内上皮,外侧具薄肌肉层;(3)假阴茎,长135-185µm,宽26-57µm,具无纤毛和无颗粒的内上皮,以及明显可见的肌肉层。交配囊单一,具外肌肉层和折叠内壁,囊两侧具耳垂状前列腺。受精囊(图Ⅱ-102d)管纤细,长60-105µm,宽20-55µm,囊腔扭曲、折叠,大约345-590µm(准确长度很难测定),宽55-80µm;精子聚集于内腔中,精子朝向内部排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