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题禅僧院 |
释义 | 《题禅僧院》是唐代文人施肩吾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位僧人在树下禅定,却丝毫没有受到春日美景的影响,衬托出了出世的清净远胜尘世的美艳,体现了“万事皆空”的禅机。 作品名称:《题禅僧院》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施肩吾 作品原文题禅僧院 栖禅枝畔数花新①, 飞作琉璃池上尘②。 谷鸟自啼猿自叫, 不能愁得定中人③。 注释译文①新:形容刚盛开的花朵。 ②琉璃池:澄清得像琉璃一般的池水。 ③定中人:指禅定中的僧人。 作品鉴赏从该诗首句来看,此时当是春天时节。风和日暖,花叶常新。“栖禅枝畔数花新,飞作琉璃池上尘”,禅院内,一位僧人在漫洒的古树绿荫里安禅入定。树周围又开出了各色新花。春风扬起,数花随之飞舞,飘落到水潭中,无声随流。潭中清水,澄若琉璃,在春日下浮光轻动。诗人在此处将花视为飞尘,是因为花虽然妍美,但比起清澄明净的清水,也只是浮尘而已。以此衬托出出世的清净远胜尘世的美艳。“谷鸟自啼猿自叫,不能愁得定中人”,山谷中的鸟与猿,自是啼叫,但丝毫不能影响到那位安禅入定的僧人。诗人在此有一个“自”字,一是呼应“不能愁得定中人”:鸟与猿如何啼叫,都与僧人无关。二是暗含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鸟自是会啼,猿自然是会叫,但鸟不会猿叫,猿不会鸟啼,这都是佛性的妙用。饿了就要吃,困了就得眠,一切天然,皆是神通妙用啊。 诗人简介施肩吾(780-861),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