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68号元素
释义

元素名称:饵

元素原子量:167.3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莫桑德尔(C.G.Mosander) 发现年代:1843年

发现过程:

1843年,由莫桑德尔(C.G.Mosander)发现。他原来将铒德氧化物命名为氧化铽,因此,早期德文献中,氧化铽和氧化铒是混同的。直到1860年以后,才得纠正。

元素描述:

第一电离能6.10电子伏特。与钬、镝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银灰色金属,质软,不溶于水,溶于酸。盐类和氧化物呈粉红至红色。铒的同位素有:162Er、164Er、166Er、167Er、168Er、170Er。

元素来源:

存在于火成岩中。可由电解熔融氯化铒ErCl3而制得。

元素用途:

它得氧化物Er2O3为玫瑰红色,用来制造陶器得釉彩。

元素辅助资料:

在发现镧的同一时期里,莫桑德尔对最初发现的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1842年发表报告,明确最初发现的钇土不是单一的元素氧化物,而是三种元素的氧化物。他把其中的一种仍称为钇土,其中一种命名为erbia(铒土)。元素符号定为Er。它的命名来源和钇一样,出自最初发现钇矿石的产地,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小镇乙特比(Ytterby)。

铒和另两个元素镧、铽的发现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阶段。他们的发现是继铈和钇两个元素后又找到稀土元素中的三个。一共是五个了。

【er】

erbium;Erbium(Er);

铒1

(1)

ěr

(2)

稀土族中的一种三价金属元素,原子序数68,原子量167.26,比重9.051,不溶于水,溶于酸,于1400―1500癈熔融,质软,它和钇一起共存 [erbium]――元素符号Er

另见èr

铒2

(1)

èr

(2)

钩 [hook]

铒,钩也。――《玉篇》

(3)

钩形饰物 [hooky ornaments]

蜀王慕公,使使致扇铒微饷,不受。――李贽《续藏书》

另见ěr

(铒)

ěr ㄦˇ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使水分解。用于制玻璃、陶瓷等,亦用于制特种合金。

元素符号: Er 英文名: Erbium 中文名: 铒

相对原子质量: 167.2 常见化合价: +3 电负性: 1.24

外围电子排布: 4f12 6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30,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Er-162 Er-164 *Er-166 Er-167 Er-168 Er-169[9.4d] Er-170 Er-171[7.5h] Er-172[2.1d]

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电离能: 589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151 KJ·mol-1 第三电离能: 0 KJ·mol-1

单质密度: 8.795 g/cm3 单质熔点: 1522.0 ℃ 单质沸点: 2510.0 ℃

原子半径: 2.45 埃 离子半径: 1.00(+3) 埃 共价半径: 1.57 埃

常见化合物:

发现人: 莫桑德尔 时间: 1843 地点: 瑞典

名称由来:

得名于瑞典村庄Ytterby。

元素描述:

柔软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

元素来源:

与其他密度较大的稀土元素共存于磷钇矿和黑稀金矿中。

元素用途:

陶瓷业中使用氧化铒产生一种粉红色的釉质。铒在核工业中也有一些应用,还能作为其他金属的合金成分。例如钒中掺入铒能够增强其延展性。

元素名称:饵

元素原子量:167.3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莫桑德尔(C.G.Mosander) 发现年代:1843年

发现过程:

1843年,由莫桑德尔(C.G.Mosander)发现。他原来将铒德氧化物命名为氧化铽,因此,早期德文献中,氧化铽和氧化铒是混同的。直到1860年以后,才得纠正。

元素描述:

第一电离能6.10电子伏特。与钬、镝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银灰色金属,质软,不溶于水,溶于酸。盐类和氧化物呈粉红至红色。铒的同位素有:162Er、164Er、166Er、167Er、168Er、170Er。

元素来源:

存在于火成岩中。可由电解熔融氯化铒ErCl3而制得。

元素用途:

它得氧化物Er2O3为玫瑰红色,用来制造陶器得釉彩。

元素辅助资料:

在发现镧的同一时期里,莫桑德尔对最初发现的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1842年发表报告,明确最初发现的钇土不是单一的元素氧化物,而是三种元素的氧化物。他把其中的一种仍称为钇土,其中一种命名为erbia(铒土)。元素符号定为Er。它的命名来源和钇一样,出自最初发现钇矿石的产地,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小镇乙特比(Ytterby)。

铒和另两个元素镧、铽的发现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阶段。他们的发现是继铈和钇两个元素后又找到稀土元素中的三个。一共是五个了。

【er】

erbium;Erbium(Er);

铒1

(1)

ěr

(2)

稀土族中的一种三价金属元素,原子序数68,原子量167.26,比重9.051,不溶于水,溶于酸,于1400―1500癈熔融,质软,它和钇一起共存 [erbium]――元素符号Er

另见èr

铒2

(1)

èr

(2)

钩 [hook]

铒,钩也。――《玉篇》

(3)

钩形饰物 [hooky ornaments]

蜀王慕公,使使致扇铒微饷,不受。――李贽《续藏书》

另见ěr

(铒)

ěr ㄦˇ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使水分解。用于制玻璃、陶瓷等,亦用于制特种合金。

元素符号: Er 英文名: Erbium 中文名: 铒

相对原子质量: 167.2 常见化合价: +3 电负性: 1.24

外围电子排布: 4f12 6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30,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Er-162 Er-164 *Er-166 Er-167 Er-168 Er-169[9.4d] Er-170 Er-171[7.5h] Er-172[2.1d]

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电离能: 589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151 KJ·mol-1 第三电离能: 0 KJ·mol-1

单质密度: 8.795 g/cm3 单质熔点: 1522.0 ℃ 单质沸点: 2510.0 ℃

原子半径: 2.45 埃 离子半径: 1.00(+3) 埃 共价半径: 1.57 埃

常见化合物:

发现人: 莫桑德尔 时间: 1843 地点: 瑞典

名称由来:

得名于瑞典村庄Ytterby。

元素描述:

柔软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

元素来源:

与其他密度较大的稀土元素共存于磷钇矿和黑稀金矿中。

元素用途:

陶瓷业中使用氧化铒产生一种粉红色的釉质。铒在核工业中也有一些应用,还能作为其他金属的合金成分。例如钒中掺入铒能够增强其延展性。

元素名称:饵

元素原子量:167.3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莫桑德尔(C.G.Mosander) 发现年代:1843年

发现过程:

1843年,由莫桑德尔(C.G.Mosander)发现。他原来将铒德氧化物命名为氧化铽,因此,早期德文献中,氧化铽和氧化铒是混同的。直到1860年以后,才得纠正。

元素描述:

第一电离能6.10电子伏特。与钬、镝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银灰色金属,质软,不溶于水,溶于酸。盐类和氧化物呈粉红至红色。铒的同位素有:162Er、164Er、166Er、167Er、168Er、170Er。

元素来源:

存在于火成岩中。可由电解熔融氯化铒ErCl3而制得。

元素用途:

它得氧化物Er2O3为玫瑰红色,用来制造陶器得釉彩。

元素辅助资料:

在发现镧的同一时期里,莫桑德尔对最初发现的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1842年发表报告,明确最初发现的钇土不是单一的元素氧化物,而是三种元素的氧化物。他把其中的一种仍称为钇土,其中一种命名为erbia(铒土)。元素符号定为Er。它的命名来源和钇一样,出自最初发现钇矿石的产地,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小镇乙特比(Ytterby)。

铒和另两个元素镧、铽的发现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阶段。他们的发现是继铈和钇两个元素后又找到稀土元素中的三个。一共是五个了。

【er】

erbium;Erbium(Er);

铒1

(1)

ěr

(2)

稀土族中的一种三价金属元素,原子序数68,原子量167.26,比重9.051,不溶于水,溶于酸,于1400―1500癈熔融,质软,它和钇一起共存 [erbium]――元素符号Er

另见èr

铒2

(1)

èr

(2)

钩 [hook]

铒,钩也。――《玉篇》

(3)

钩形饰物 [hooky ornaments]

蜀王慕公,使使致扇铒微饷,不受。――李贽《续藏书》

另见ěr

(铒)

ěr ㄦˇ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使水分解。用于制玻璃、陶瓷等,亦用于制特种合金。

元素符号: Er 英文名: Erbium 中文名: 铒

相对原子质量: 167.2 常见化合价: +3 电负性: 1.24

外围电子排布: 4f12 6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30,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Er-162 Er-164 *Er-166 Er-167 Er-168 Er-169[9.4d] Er-170 Er-171[7.5h] Er-172[2.1d]

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电离能: 589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151 KJ·mol-1 第三电离能: 0 KJ·mol-1

单质密度: 8.795 g/cm3 单质熔点: 1522.0 ℃ 单质沸点: 2510.0 ℃

原子半径: 2.45 埃 离子半径: 1.00(+3) 埃 共价半径: 1.57 埃

常见化合物:

发现人: 莫桑德尔 时间: 1843 地点: 瑞典

名称由来:

得名于瑞典村庄Ytterby。

元素描述:

柔软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

元素来源:

与其他密度较大的稀土元素共存于磷钇矿和黑稀金矿中。

元素用途:

陶瓷业中使用氧化铒产生一种粉红色的釉质。铒在核工业中也有一些应用,还能作为其他金属的合金成分。例如钒中掺入铒能够增强其延展性。

元素名称:饵

元素原子量:167.3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莫桑德尔(C.G.Mosander) 发现年代:1843年

发现过程:

1843年,由莫桑德尔(C.G.Mosander)发现。他原来将铒德氧化物命名为氧化铽,因此,早期德文献中,氧化铽和氧化铒是混同的。直到1860年以后,才得纠正。

元素描述:

第一电离能6.10电子伏特。与钬、镝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银灰色金属,质软,不溶于水,溶于酸。盐类和氧化物呈粉红至红色。铒的同位素有:162Er、164Er、166Er、167Er、168Er、170Er。

元素来源:

存在于火成岩中。可由电解熔融氯化铒ErCl3而制得。

元素用途:

它得氧化物Er2O3为玫瑰红色,用来制造陶器得釉彩。

元素辅助资料:

在发现镧的同一时期里,莫桑德尔对最初发现的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1842年发表报告,明确最初发现的钇土不是单一的元素氧化物,而是三种元素的氧化物。他把其中的一种仍称为钇土,其中一种命名为erbia(铒土)。元素符号定为Er。它的命名来源和钇一样,出自最初发现钇矿石的产地,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小镇乙特比(Ytterby)。

铒和另两个元素镧、铽的发现打开了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道大门,是发现稀土元素的第二阶段。他们的发现是继铈和钇两个元素后又找到稀土元素中的三个。一共是五个了。

【er】

erbium;Erbium(Er);

铒1

(1)

ěr

(2)

稀土族中的一种三价金属元素,原子序数68,原子量167.26,比重9.051,不溶于水,溶于酸,于1400―1500癈熔融,质软,它和钇一起共存 [erbium]――元素符号Er

另见èr

铒2

(1)

èr

(2)

钩 [hook]

铒,钩也。――《玉篇》

(3)

钩形饰物 [hooky ornaments]

蜀王慕公,使使致扇铒微饷,不受。――李贽《续藏书》

另见ěr

(铒)

ěr ㄦˇ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使水分解。用于制玻璃、陶瓷等,亦用于制特种合金。

元素符号: Er 英文名: Erbium 中文名: 铒

相对原子质量: 167.2 常见化合价: +3 电负性: 1.24

外围电子排布: 4f12 6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8,30,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Er-162 Er-164 *Er-166 Er-167 Er-168 Er-169[9.4d] Er-170 Er-171[7.5h] Er-172[2.1d]

电子亲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电离能: 589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151 KJ·mol-1 第三电离能: 0 KJ·mol-1

单质密度: 8.795 g/cm3 单质熔点: 1522.0 ℃ 单质沸点: 2510.0 ℃

原子半径: 2.45 埃 离子半径: 1.00(+3) 埃 共价半径: 1.57 埃

常见化合物:

发现人: 莫桑德尔 时间: 1843 地点: 瑞典

名称由来:

得名于瑞典村庄Ytterby。

元素描述:

柔软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

元素来源:

与其他密度较大的稀土元素共存于磷钇矿和黑稀金矿中。

元素用途:

陶瓷业中使用氧化铒产生一种粉红色的釉质。铒在核工业中也有一些应用,还能作为其他金属的合金成分。例如钒中掺入铒能够增强其延展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