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题崇福寺禅院 |
释义 | 《题崇福寺禅院》是唐代诗人崔峒游览崇福寺禅院时所赋的一首诗作。该诗描述了诗人在崇福寺禅院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诗人对清逸闲适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作品名称:《题崇福寺禅院》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崔峒 作品原文题崇福寺禅院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注释译文竟何事:究竟有什么事。 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这里泛指寺庙里的钟声。 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唐白居易《岁晚旅望》:“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作品赏析该诗首联在一问一答中描写了僧人的日常生活。看似平常的“扫地”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教义。扫地有五种德,世尊曾亲自扫地,以为教育。《毗奈耶杂事》曰:“佛告诸苾刍:‘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下。”有位大阿罗汉周利槃特迦就是以扫地而开悟的。焚香的目的一是在于供养十方圣贤;二是表示常以佛法熏习自心,以期证果。颔联刻画风景,很有佛法特色。磬是种法器,其音清越,能助人道心。闲云更是妙喻僧人心闲常自在,如“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皓然《寄昱上人上方居》)所说。颈联是僧人坐禅时的体悟。只是觉得身心寂静,远离了喧嚣称世,更重要的是远离了客尘烦恼。相对的时间也已超越,无尽的岁月可以入于一念,而也可于一念中见三世。在这样的幽静中,日暮西照,禅门轻掩,院中了无人影,离尘之清净顿现眼前。 作者简介崔峒(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博陵(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前后在世。初辟潞府功曹,后历左拾遗,终右补阙。工诗,词彩炳然,意思方雅。时人称其句为:“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 ,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峒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