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套印 |
释义 | 1、词语释义读音词目:套印 拼音:tào yìn 基本解释1、[chromatograph edition] 用套色木版分次印刷书籍图画的方法2、套印(印模)。按正常比例制作的专门用于印制文件的印章。3、一种印刷书籍图画的方法,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 详细解释1. 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的方法。 叶德辉《书林清话·颜色套印书始于明季盛于清咸以后》:“三色套印,则有《古诗归》十五卷,《唐诗归》三十六卷。” 阿英《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当时是不是已有套印的彩色年画,参照其它方面彩色的餖版木刻推断,是极有可能的。” 2. 即子母印。 五层套印清代篆刻家张宏牧(约活动于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初期)字柯庭,号懒髯,号白阳山人,浙江桐乡人。他曾刻有“得其秀而最灵”青田石四枚套印,格式与歙博所藏铜套印一模一样,区别在于歙博铜套印里外多至五层,是批量生产,而张宏牧所刻是四层,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五层套印,外面四个为五个印面,最里面一个为六面,共二十六面。四层套印就是二十一面。徽博藏有一个四层的石质套印,里面最小一个只刻一面,所以只有十六个印面。印面文字由大到小依次是“程梁生印”、“伯岐”、“家承赐书”、“戎马书生”、“篁墩世胄”、“梁生顿首”、“万里鹏程”、“金鼎山樵”、“曾经沧海”、“肝胆酬知己”、“程梁生”、“伯岐启事”、“程”、“□山”、“白□山人”、“稿封”。 2、套版印刷术简介套版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一块版上用不同颜色印刷文字或图象,称为多色套印。这种套印古代有两种,一种是每色分别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种是在一版上刷不同颜色一次印刷。多色套印起源于宋代,用于纸币的套印。元代,出现书籍的朱墨套印。到了明代,有双色乃至四色套印的书籍。而能印出渐变层次的称彩色印刷,这种印刷技术约始于明代中期。其原理是将原稿中的色彩不同深浅,分别刻成印版,然后再逐色套印,最后完成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 多色套印技术的发展与彩色印刷的萌芽多色套印术源自西汉时期织物印染中的多色印花。而书籍的多色套印则与手抄多色书籍相关。 分类套印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不能够嵌合在一起的,这种一般比较多见,实际上它就是一组套印,另外就是可以相互嵌合在一起的,应该说它的传世品是十分稀少的,目前有资料表明,清代雍正时期的督窑官年羹尧,有一套这样的印章,一共是3枚,最大的一方,边长是4.5厘米,它的材质是象牙的。 意义套版印刷的发明是印刷术的又一大进步。普通雕版印书,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而用套版方法印出来的书,则具有两种或几种颜色。它是在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上,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叠印而成,所以叫“套版",或叫“双印”,这一套技术就叫做“套版印刷术”。 用这种方法印出来的书,称为“套印本”。一般双印多用红、黑两种颜色,这样印出来的书称为朱墨本,用三种颜色的称为“三色本”,依照用色的多少类推又有“四色本”和“五色本”等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