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徵士诔 |
释义 | 颜延之与陶渊明交往甚密,他们是文坛知己,宋元嘉四年陶渊明去逝後,颜延之作此文以悼之,文章分序及诔辞两部分。序赞扬陶渊明高行峻节之品格,叙写了其幽居、弃官、拒聘诸事,表现其宁静淡远,不慕荣利之高尚志趣。诔文以四言韵语形式,备抒伤悼之情。哀声发自肺腑,深情注之笔端。许连评此文「追往念昔,知己情深,而一种幽闲贞静之致,宣露行间,尤堪风咏。」(《六朝文絜》)全篇感情真挚、气格高迈,骨劲色苍,虽以骈体行文,却能摒除虚夸谀之风,表现出了陶渊明独特之精神风貌,故历来被推崇为诔文中典范之作。 作品名称:陶徵士诔 创作年代:南朝宋 作品出处:《文选》卷五十七 文学体裁:论述文 作者:颜延之 作者简介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颜延之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颜延之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过从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他写了《陶徵士诔》。 原文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辍涂殊轨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泛馀波! 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後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於浔阳县之某里。近识伤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徵士。其辞曰: 物尚孤生,人固介立,岂伊时遘,曷云世及?嗟乎若士,望古遥集。韬此洪族,蔑彼名级。睦亲之行,至自非敦;然诺之信,重于布言。廉深简絜,贞夷粹温,和而能峻,博而不繁。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于此,两非默置。岂若夫子,因心违事,畏荣好古,薄身厚志。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人之秉彝,不隘不恭。爵同下士,禄等上农。度量难钧,进退可限。长卿弃官,稚宾自免。子之悟之,何悟之辩?赋诗归来,高蹈独善。亦既超旷,无适非心。汲流旧巘,葺宇家林。晨烟暮蔼,春煦秋阴。陈书辍卷,置书弦琴。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鸣呼哀哉!敬述靖节,式尊遗占。存不愿丰,没无求赡。省讣却赙,轻哀薄敛。遭壤以穿,旋葬而窆。呜呼哀哉!深心追往,远情逐化。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阎邻舍。宵盤昼憩,非舟非驾。今昔宴私,举觞相诲。独正者危,至方则碍。哲人卷舒,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身才非实,荣声有歇。睿音永矣,谁箴余阙?呜呼哀哉!仁焉而终,智焉而毙。黔娄既没,展禽亦逝。其在先生,同尘往世。旌此靖节,加彼康惠。呜呼哀哉! 部分译文像璿玉一样的尽善尽美,却没有被认为是护城河上的宝贝;像桂椒那样确实芳香,却没有成为园林里的至宝;难道是他深广而好远吗,大概是说他的性格不一般罢了。所以没有脚的人却达到了,是借助了外物;脚后跟挨着脚后跟站立的,是因为受到人鄙视。至于说有像巢、高那样高尚的行为,有像夷、皓那样高尚的节操,还不以舜、禹为王,而视为父老百姓;拿一些极其轻微事与周、汉来计较,可是时代已经久远,人们不认为这些人在闪光显灵,致使精华被隐没,美好的传统被断绝,不是很可惜吗!即使是虽今现在的隐者,各人自以为自己不错,但初行时同道可是中涂易辙者很多。这难道可以发扬前贤的余光流影吗? 晋代的征士、浔阳的陶渊明,是在南岳幽居的人。幼年的时候不喜欢嬉戏,长成之后有一颗不加掩饰的诚实之心。做学生时不称老师的心意,但写出的文章主旨通达。在众人眼里他郁郁寡欢,与他交谈总是保持沉默。年少时家贫有病,家中没有仆人和小妾。汲水舂米他不能胜任,野菜和豆类也不能有保障。母亲年老孩子幼小,侍奉父母的东西非常匮乏。信奉田生致亲的议论,追想领悟毛子捧檄的情怀。开始辞去了州府的三命,后来做了彭泽令。为官之道与世相合,就弃官干自己爱好的事。于是就与世间的纠纷告别,有志于官场之外,定迹在深居简出,离尘世更加远了。浇灌菜畦卖蔬菜,为的是得到一些菲薄简陋的祭祀之物;结网编席,来补充粮食的消费。心中爱好奇异的书籍,性格喜欢饮酒,抛弃了烦琐的催促,养成了简约安闲的习惯,这不是所谓屏除名利之心乃以至于感染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皇帝下诏任命为著作郎,他称有病不到官任。过了好多年,到元嘉四年某月某日,死于浔阳县的某地。附近认识的人悲悼,远方的朋友伤情,行善得福的报应因其死亡而沉寂不可知了,呜呼!这种淑贞的性格。 一个人的实绩往往凭着诔这种文体更华美,名气也由于谥号而高升,如果符合德义的要求,贵贱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为了确保使他的宽厚和乐保持善名而死的美好,爱好廉洁克制自己的操守,合乎谥典,不会损害他生前的志向。所以我咨询了各个友好同仁的意见,应该给他的谥号叫靖节征士。赞美他的辞章说:…… 简评莫道才《骈文观止》简评: 此文选自《文选》卷五十七。据史载,颜延之与陶渊明交往甚密,他们是文坛知己,颜延之赴任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太守路经浔阳时,与陶渊明饮宴通宵。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渊明去逝後,颜延之作此文以悼之,文章分序及诔辞两部分。序赞扬陶渊明高行峻节之品格,叙写了其幽居、弃官、拒聘诸事,表现其宁静淡远,不慕荣利之高尚志趣。诔文以四言韵语形式,备抒伤悼之情。哀声发自肺腑,深情注之笔端。许连评此文「追往念昔,知己情深,而一种幽闲贞静之致,宣露行间,尤堪风咏。」(《六朝文絜》)全篇感情真挚、气格高迈,骨劲色苍,虽以骈体行文,却能摒除虚夸谀之风,表现出了陶渊明独特之精神风貌,故历来被推崇为诔文中典范之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