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家湖古城 |
释义 | 陶家湖古城位于应城市区西约18公里的四龙河中游。城池呈椭圆形,南北最大距离约5000米,东西宽850米,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城垣为土筑,残存城垣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南部有大面积台地,在此地面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认定为屈家岭文化时期。 古城位置陶家湖古城遗址位于应城市区西18公里的四龙河与陶家湖交汇处,西距汤池镇2.5公里,南距汉宜公路6.5公里,隶属汤池镇方集村。方位:东经113°21′,北纬30°45′,海拔高40.9—44.2米。据《光绪应城志》载:“古城在县西南汤池团陶家湖,城址尚存,故老犹能指其处,但城名无考,不知何代置。” 遗址勘探1958年在修建四龙河水库时,发现并确定这里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79年和1981年孝感地区文物普查时确定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址;1998年12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发现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古城遗址。 古城布局陶家湖古城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850米,整个古城遗址平面呈椭圆形,总面积67万平方米。古城垣为土筑城垣,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濠沟环绕。古城遗址大部分保存完好,古城址内的地下文化层分布广,面积大,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 陶家湖古城遗址自然环境优美,浓缩了低岗丘陵,河谷平原和滨河洼地三种地貌,突现了鄂中丘陵,江汉平原北缘丰富的自然景观。 古城址内有三处较大面积的台地,现代村落陶东湾、陶西湾坐落在城址南部台地上;窑大湾坐落在北部的台地上。台地的河沟断面4—5米深处有大量的红烧土和完整的陶器,器形有鼎、碗、圈足盘、豆、盆、瓮、红陶杯等。其中窑大湾台地最深达6米,文化层深处从屈家岭文化早期,逐层迭压止于石家河文化中期。 陶家湖古城遗址东为自然古河道(即四龙河故道);北和西为河谷平原、三角湿地;中部台地为低岗。整个城址地貌环境宜人居住和有利从事农耕、畜牧。正是这些良好的水文生态、自然地理环境,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筑城,开辟水稻农业聚落,这是文明进步生存的选择。陶家湖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水稻农业聚落,水文、生态的绝好的展示园。 古城价值陶家湖古城遗址是整个鄂中、东部地区仅发现的一处屈家岭早期文化遗存,这里从屈家岭文化早期到石家河文化中期文化地层的叠压关系,让观赏者可见识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这种文化地层展示景点,在整个江汉地区很难见到。 陶家湖古城垣以其城垣面积大,跨越历史久远而突显屈家岭文化的特色。古城垣周长约2900米,最高4米(除城东北为四龙河水库淹没外),建筑规模大气壮观。古城垣西北保存最为完好,城垣、城门、濠沟建造雄伟,功能兼具,在这里可以领略整个两湖(湖南、湖北)地区罕见的史前原始古城景观。 陶家湖古城遗址是江汉地区农耕聚落原生态展示园,优雅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又能强烈感受到历史文化演变沧桑的名胜景观,可与目前应城“汤池温泉”名胜“相辅相济”。汤池温泉疗伤、陶家湖古城遗址疗“痛”;前者“养身”,后者“养心”。 陶家湖古城遗址对研究鄂中、东部地区屈家岭文化面貌及其发展渊源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陶家湖古城遗址对我们研究两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古城的产生、历史背景和其社会属性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古城保护陶家湖古城遗址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家湖古城遗址早在1995年就有村民在湾后河道上开垦荒地做水田时,就发现了一古代玉铖,并不断有古代物品被发现,古物的流失非常严重。 陶家湖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得十分不好。 陶家湖古城遗址现在还没有政府参与进行开发,目前状况还有待相关部门重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