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陶公性俭厉
释义

出处

本文选自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政事》,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按事情的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

陶公:陶侃的敬称。

性:性格

鱼梁吏:管理渔业的官吏。

荆州:荆州刺史。

检厉:认真,严肃。

敕:命令。

勤:勤勉。

咸:都。

悉:全部

录:收集。

正会:农历正月初一集会。

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除:台阶。

阶:官度。

桓宣武:即 桓温。

发:征发,调集。

仍:因而,于是。

当足:用竹篼当作竹嵩的铁足。

超:越级升官。

值:碰上……的时候

以:作,把

取:拿取

翻译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象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毛竹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