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 |
释义 |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论述陶瓷制品的造型、结构设计、成型和模具的著作。全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中国陶瓷发展简史、陶瓷概论、陶瓷造型与构型、传统陶瓷设计、新型陶瓷设计、陶瓷制品成型、陶瓷制品成型模具、陶瓷成型模具设计实例。 图书信息书 名:《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 市场价:¥49元 作 者:杨裕国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市日期:2006年3月 开 本:16开 页 数:408页 ISBN编号:7-5025-8259-2 读者对象本书可供从事陶瓷材料科学、陶瓷造型与构型、结构与材料设计、陶瓷坯料(浆料与粉料)成型性能和成型技术、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以及轻工、化工、非金属材料成型加工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陶瓷造型等专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前言《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一书系统阐述了陶瓷概论、陶瓷制品的造型与构型、结构与材料设计、陶瓷坯料(浆料和粉料)的成型性能、陶瓷成型方法、成型机械、成型模具的结构和型腔设计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将陶瓷制品的造型、设计、成型和模具4个方面的内容融汇于一体,力求写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陶瓷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传统陶瓷(日用陶瓷、陈设陶瓷、包装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绝缘陶瓷、化工陶瓷、多孔陶瓷等)是人民生活、工业和基础建筑必需的基础材料和制品;新型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纤维、陶瓷薄膜、纳米陶瓷等)制品更是现代新技术、新兴产业和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现代军事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医学的必要物质条件。 本书取材丰富,引用了前人的总结,更多的是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而所有的实例均来自生产第一线,力求内容新颖,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当代陶瓷制品的造型、设计、成型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新技术及新设备,相信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概述陶瓷与中华文明、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第2章首先按陶瓷原料将陶瓷分成传统陶瓷和新型陶瓷两类,再对它们进行细分,并进行较为详细的概述,其次按陶瓷功能简要概述纯审美型陶瓷、纯实用型陶瓷和赏用结合型陶瓷,然后介绍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结合键和组成相等内容,最后介绍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知识,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内容丰富且较为全面的陶瓷概论这一章。第3章为陶瓷造型和构型,分为艺术陶瓷造型、赏用结合型陶瓷造型、实用型工业陶瓷和新型陶瓷构型3部分,重点是赏用结合型陶瓷造型,主要讨论陶瓷造型、造型的基本要点、造型与人和环境、造型中的人机工程学、造型要素等造型理论,美的陶瓷形体所涉及的基本形体、单纯、变化、统一和美的形体特征,以及日用陶瓷造型,有助于读者研究陶瓷造型的规律,并很好地掌握,以指导实践。第4章为传统陶瓷设计,涵盖了日用陶瓷设计、建筑卫生陶瓷设计、绝缘陶瓷设计、化工陶瓷设计和陶瓷坯料配方设计。第5章为新型陶瓷设计,就设计依据、以强度为关键性能的设计、金属陶瓷组成设计以及设计方法做了论述。第6章为陶瓷制品成型,第1部分为陶瓷坯料成型性能的研究,包括可塑坯料的成型性能(流变性、可塑性、瘠性料的塑化),陶瓷粉末注射成型流变学(粉料流变学、黏结剂对流变行为的影响),注浆浆料的成型性能(流动性、黏度、触变性、渗透性、稳定性、固化、注浆速度和吸浆速度、与模具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成型的因素)和压制粉料(流动性、成型性、工艺性能);第2部分为成型方法的选择和分类,赞同将成型方法分为塑性成型法、胶态成型法、粉料成型法和特种成型法4大类,但为了阐述的方便和人们的习惯,仍按可塑法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特种成型和纳米陶瓷坯体成型分类,详细介绍了8种可塑法成型、7种注浆成型、5种压制成型以及27种特种成型;第3部分为8种纳米陶瓷坯体成型法;最后部分为成型机械。第7章为陶瓷制品成型模具,简述成型模具的分类、设计原则和模种制作,重点介绍可塑法成型模(阴模、阳模、旋坯刀和旋压模、滚压头),注浆成型模(双合模、多合模、多块复合模、多层次结构模、崩毁性模),热压铸成型模,压制成型模(单向压模、双向压模、摩擦芯杆压模、组合压模、精整模),等静压成型模,真空练泥工装等结构设计与计算法以及模腔尺寸的计算,还着重介绍了石膏模和其他材料的成型模具以及石膏模的使用、寿命与质量控制。最后一章(即第8章)介绍成型模具设计实例,可供读者参考,也可供一些工厂借鉴。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除参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外,还得到了喻惠琴等人的鼎力相助,在此本人表示深切的谢意。同时,限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本书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妥乃至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有关人员,有他们的支持,本书才能顺利问世。 杨裕国2005年12月,上海 目录第1章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1.1 陶瓷与中华文明 1.2 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2章 陶瓷概论 2.1 陶瓷分类 2.1.1 传统陶瓷简介 2.1.2 新型陶瓷简介 2.1.3 纯审美型陶瓷 2.1.4 纯实用型陶瓷 2.1.5 赏用结合型陶瓷 2.2 传统陶瓷 2.2.1 粗陶 2.2.2 普陶 2.2.3 精陶 2.2.4 细陶 2.2.5 炻器 2.2.6 瓷器 2.2.7 建筑卫生陶瓷 2.2.8 绝缘陶瓷 2.2.9 化工陶瓷 2.2.10 多孔陶瓷 2.3 新型陶瓷 2.3.1 结构陶瓷 2.3.2 功能陶瓷 2.3.3 金属陶瓷 2.3.4 陶瓷基复合材料与制品 2.3.5 陶瓷纤维 2.3.6 陶瓷薄膜 2.3.7 陶瓷强化和增韧 2.3.8 纳米陶瓷 2.4 陶瓷材料组织结构 2.4.1 长石质瓷的组织结构 2.4.2 陶瓷材料的结合键 2.4.3 陶瓷材料的组成相 2.5 陶瓷材料性质 2.5.1 物理性质 2.5.2 力学性质 2.5.3 化学性质 第3章 陶瓷造型和构型 3.1 艺术陶瓷造型 3.2 赏用结合型陶瓷造型 3.2.1 陶瓷造型 3.2.2 造型的基本要点 3.2.3 造型与人和环境 3.2.4 陶瓷造型中的人机工程学 3.2.5 陶瓷造型要素 3.3 美的陶瓷形体 3.3.1 基本形体 3.3.2 单纯 3.3.3 变化 3.3.4 统一 3.3.5 美的形体特征 3.4 日用陶瓷造型 3.4.1 日用陶瓷造型的法则 3.4.2 日用陶瓷造型的命名 3.4.3 日用陶瓷形体的处理 3.4.4 日用陶瓷形体的变形与防止变形的方法 3.5 实用型工业陶瓷和新型陶瓷构型 3.5.1 实用型工业陶瓷和新型陶瓷的合理构型 3.5.2 压制成型制品结构工艺性 3.5.3 基于工艺过程的新型陶瓷制品结构设计 第4章 传统陶瓷设计 4.1 日用陶瓷设计 4.1.1 陶瓷器物本体和构件的结构 4.1.2 套叠和摞叠的结构 4.1.3 制品的形状和壁厚 4.1.4 日用陶瓷尺寸精度 4.2 建筑卫生陶瓷设计 4.2.1 建筑陶瓷设计 4.2.2 卫生陶瓷设计 4.3 绝缘陶瓷设计 4.3.1 绝缘件结构工艺性 4.3.2 胶装结构、卡台和棱伞 4.3.3 壁厚 4.3.4 绝缘子头部结构设计 4.4 化工陶瓷设计 4.4.1 塔类容器 4.4.2 贮槽、真空过滤器和吸收器 4.4.3 其他化工陶瓷制品 4.5 陶瓷坯料配方设计 4.5.1 坯料配方设计原则 4.5.2 坯料配方设计程序 第5章 新型陶瓷设计 5.1 新型陶瓷设计的依据 5.2 以强度为关键性能的设计 5.3 金属陶瓷组成设计 5.3.1 陶瓷相和金属相的选择 5.3.2 性能与浓度的关系 5.3.3 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5.4 设计方法 5.4.1 经验设计 5.4.2 定量性设计 5.4.3 概率设计 第6章 陶瓷制品成型 6.1 陶瓷坯料的成型性能 6.2 可塑坯料的成型性能 6.2.1 可塑坯料的流变性 6.2.2 可塑坯料的可塑性 6.2.3 瘠性料的塑化 6.3 陶瓷粉末注射成型流变学 6.3.1 陶瓷粉末混合料(喂料、混料)流变学 6.3.2 黏合剂对流变行为的影响 6.3.3 氧化铝陶瓷混合料流变行为 6.3.4 氮化硅陶瓷混合料流变行为 6.4 注浆浆料的成型性能 6.4.1 注浆浆料的流动性 6.4.2 传统陶瓷浆料应具备的条件 6.4.3 浆料的黏度 6.4.4 泥浆的触变性(稠化性) 6.4.5 泥浆的渗透性 6.4.6 浆料的稳定性(悬浮性) 6.4.7 浆料的固化 6.4.8 注浆速度和吸浆速度 6.4.9 泥浆与模具间的相互作用脱模 6.4.10 影响注浆浆料成型的因素 6.5 压制粉料的成型性能 6.5.1 粉料的流动性 6.5.2 粉料的成型性 6.5.3 压制成型对粉料和添加剂的要求 6.5.4 等静压成型用粉料的工艺性能 6.6 成型方法的选择和分类 6.6.1 成型方法的选择 6.6.2 成型方法的分类 6.7 可塑法成型 6.7.1 雕塑、印坯与拉坯成型 6.7.2 旋压成型 6.7.3 滚压成型 6.7.4 挤压成型 6.7.5 车坯成型 6.7.6 塑压成型 6.7.7 轧膜成型 6.7.8 注射成型 6.8 注浆成型 6.8.1 空心注浆 6.8.2 实心注浆 6.8.3 强化注浆 6.8.4 热压铸成型 6.8.5 流延成型 6.8.6 电泳成型 6.8.7 原位凝固胶态成型 6.9 压制成型 6.9.1 湿压、半干压和干压成型 6.9.2 捣打成型法 6.9.3 等静压成型 6.9.4 热压烧结成型 6.9.5 热等静压烧结成型 6.10 特种成型法 6.10.1 压滤成型法 6.10.2 纸带浸渍成型法 6.10.3 轧滚成型法 6.10.4 浆料浸渍成型法 6.10.5 印刷成型法 6.10.6 熔体浸透成型法 6.10.7 化学气相浸透成型法 6.10.8 拉丝成型法与挤压拉丝成型法 6.10.9 喷吹成型法 6.10.10 甩丝成型法 6.10.11 电弧等离子喷涂成型法 6.10.12 火焰粉末喷涂成型法 6.10.13 火焰棒材喷涂成型法 6.10.14 比例喷射成型法 6.10.15 离子束沉积成型法 6.10.16 真空蒸发成型法 6.10.17 液相急冷成型法 6.10.18 物理气相沉积成型法 6.10.19 化学气相沉积成型法 6.10.20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成型法 6.10.21 激光选区烧结成型法 6.10.22 熔融沉积成型法 6.10.23 喷墨打印成型法和三维打印成型法 6.10.24 叠层添加成型法 6.10.25 立体光刻成型法 6.10.26 爆炸烧结成型法 6.10.27 电火花烧结成型法 6.11 纳米陶瓷坯体(素坯)的成型 6.11.1 冷等静压成型法 6.11.2 超高压成型法 6.11.3 橡胶等静压成型法 6.11.4 气相蒸发沉积加等静压成型法 6.11.5 离心注浆成型法 6.11.6 凝胶直接成型法 6.11.7 凝胶浇注成型法 6.11.8 渗透固化成型法 6.12 成型机械 6.12.1 挤压成型机 6.12.2 其他成型机械技术规范 第7章 陶瓷制品成型模具 7.1 成型模具分类 7.2 模具设计原则和模种制作 7.2.1 成型模具设计原则 7.2.2 日用陶瓷石膏模的模种制作 7.3 可塑法成型模 7.3.1 阴模设计 7.3.2 阳模设计 7.3.3 旋坯刀和旋压模 7.3.4 滚压头 7.4 注浆成型模 7.4.1 双合模 7.4.2 多合模 7.4.3 多块复合模 7.4.4 多层次结构模 7.4.5 崩毁性模 7.5 热压铸成型模 7.5.1 热压铸成型工艺性分析 7.5.2 模具结构分析 7.5.3 模具结构设计 7.6 压制成型模 7.6.1 单向压模 7.6.2 双向压模 7.6.3 摩擦芯杆压模 7.6.4 组合压模 7.6.5 精整模 7.6.6 压制模主要零件设计 7.7 等静压成型模 7.8 真空练泥机工装设计 7.8.1 机头、机嘴与铁芯的尺寸 7.8.2 结构设计 7.9 模腔尺寸计算 7.9.1 放尺 7.9.2 热压铸模型腔尺寸 7.9.3 松装粉料的装料比与模腔高度尺寸 7.9.4 压制模型腔尺寸 7.10 石膏模和其他材料模 7.10.1 石膏模 7.10.2 改性石膏模 7.10.3 人工合成石膏模 7.10.4 新型多孔模 7.10.5 陶瓷基模 7.10.6 橡塑模 7.10.7 金属孔模 7.10.8 金属模 7.11 石膏模的使用、寿命与质量控制 7.11.1 石膏模的使用 7.11.2 提高滚压新模具陶瓷坯体合格率的对策 7.11.3 把好模具质量关的一些做法 7.11.4 模具的表面处理与装配 7.11.5 模具的管理 7.12 采用先进的CAD/CAM技术 第8章 陶瓷成型模具设计实例 8.1 日用陶瓷制品滚压模 8.2 1200mL桶形壶注浆成型模 8.3 工字形磁芯热压铸模 8.4 电极支架热压铸模 8.5 铁氧体磁体湿法压制模 8.5.1 磁体成型方法 8.5.2 模具结构 8.6 电瓷半干压成型模 8.7 偏转磁芯压制模 8.7.1 压坯松装高度 8.7.2 装粉 8.7.3 压制 8.7.4 脱模 8.8 磁芯模CAD系统 8.9 基于CAD/CAM技术的陶瓷花瓶造型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