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伯英 |
释义 |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学术委员,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学术委员。参加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和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曾多次担任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全国高考语文命题工作。 陶伯英(1931.10.15—2008.07.06)江西省进贤县人,1949年9月至1950年4月在北京辅仁大学学习,1950年4月至1950年11月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11月至1955年5月,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华北防空部队515团政治处任文化教员、政治理论教员。 1955年4月从部队转业在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任语文教师。1978年10月调入北京市西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和中语室主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陶伯英多年深入教学第一线,听各个年龄段语文教师的课,了解教学情况。每年都要召集一次全区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先后有近30位教师在大会上介绍自己的经验。北京月坛中学刘胐胐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改革实验,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实验等,都倾注了陶伯英先生的心血,在全市、全国乃至海外华人语文教育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接受了区教研室和北京市教科所合作研究的语文教学评价课题,组织实验校教师边学理论,边实验,边总结交流经验,并与实验校教师共同编写了六册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检测水平手册。 陶伯英先生多年来致力于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研究,在他任职期间,西城区高考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他曾多次参加高考语文命题工作,所撰写的一系列有关高考改革的文章,对高考语文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他还参加了“高考作文评分方法研究”课题实验,探索评分标准科学化、合理化的途径。 陶伯英先生曾担任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长,并协助语言学会举办了“现代汉语讲座”22讲,邀请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朱德熙、张志公等名家主讲,大大提高了全市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陶伯英先生曾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兼职编辑,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付出了大量劳动。陶伯英先生还曾先后参加《学作文报》和《语文报》的创办工作,是《语文报》的发起人之一。退休以后,又积极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的准备、策划,以及《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平台》和《课题通讯》的创办等工作,为该课题研究走向全国、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