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逃离北上广 |
释义 | 逃离北上广,一种社会现象,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不要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是两种价值,选择哪种是性格和每个人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另外,还有以此为名的书籍系列《逃离北上广》等; 丛书系列书籍简介《逃离北上广》是一套系列丛书,由《北京太势利》、《上海太昂贵》、《广东太竞争》三本书构成。 本书是老一代“北上广”奋斗者告诉新一代“北上广”漂流者的话 也是80后“北上广”漂流者的沥血之作 告诉 你一个最真实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温热泪水、朗润笑声—— 此书献给正在“北上广”犹豫彷徨的兄弟姐妹 此书献给想去“北上广”实现梦想的年轻朋友 中心思想放弃北上广的10个理由 一线城市是江湖,二线城市是道场; 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 一线城市拼智商,二线城市靠情商; 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 一线城市适合小众者,二线城市适合生活家; 一线城市适合青春前5年,二线城市适合青春后5年; 一线城市让人见世面,二线城市让人拓视野; 一线城市胜在GDP,二线城市胜在CPI; 一线城市有文化,二线城市有闲情; 一线城市是“飘之城”,二线城市是“一生之城”; 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 ——《新周刊》 丛书介绍《逃离北上广》之Ⅰ《北京太势利》 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但和说教无关,它读起来更像一份十分有趣的指南——关于北京城的“机关”和“暗道”。 大家曾笑话电影《无极》里的皇城像蚊香。其实,那是陈凯歌深谙皇城的规则:北京城里就到处是圈子,大圈套着小圈,在这里奋斗一生,也可能依然找不到入口。 “逃离北上广”,很流行,但不时髦,因为它沉重。这本书和压力无关,我们不发牢骚,只是讨论,讨论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美好地生活——而这一点,即使离开北京也可以办到,甚至可能更容易。 《逃离北上广》之Ⅱ《上海太昂贵》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 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 我们说,请翻书——在你被世博会,被酥麻麻的上海话,被满大街的漂亮女孩和LV、Gucci弄得目眩神迷的时候,请一定翻开这本书——因为这样的你真的需要知道这座海上“魔都”,到底埋藏了多少“陷阱”。 《逃离北上广》之Ⅲ《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 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没有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我们没法替你做主,所以只能告诉你真相,那些残酷竞争背后的真相。 民间口传北京 坊间盛传: 北京人看外地人,都是地方上的 北京人什么都敢侃 北京满大街都是“爷” 北京人牛 这就是北京,与上海、广州、深圳一样,身患重度城市病:房价飞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此外,北京的首都意识、圈子文化、胡同心态,又是怎样一种独特的紧箍咒?! 上海 民间笑谈: 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乡下人 上海人什么都敢穿 上海特产“老克勒”(指老上海有层次会享受的上流绅士) 上海人抠 这就是上海,虽难逃与北京、广州、深圳同样的命运:房价飞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但上海独有的“光影魅惑”,仍然会令你沉醉,甚至可能并未体察到自己已经或即将为此支付的昂贵代价。 广东 世间闲聊: 广东人看外地人,都是北方人 广东人什么都敢吃 广东“老细”(广东话老板的意思)泛滥 广东人阔 这就是广东,改革开放前沿的身份令广州和深圳虽非直辖市,但与北京、上海一样,房价飞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30年前的潮头娇子,广州、深圳,今日仍然践行:“搵食”是生存之本、“食头箸”是发展之道。 分册目录《逃离北上广》之Ⅰ《北京太势利》目录 引子北京为什么留不住马云?马云当年曾两次进京,又两次离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曾经外经贸部合资公司的总经理,,最终决定彻底离开北京?又是什么力量,最终推动了雅虎和新浪都曾打算高薪挖的人才,下定了家乡才更适合创业的决心? 也许正是他当时的离开,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淘宝,更成就了今天的马云。 第一章翻不过的深宅大院 站在北京城里,却找不到北京。这不仅是一个外来者在这座城市里的身份迷失,也是北京的自我困局——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既缺乏“北京特色”,又难觅人性化的公共区域和设施。 无怪乎,有人问:去掉“首都”的符号,北京还剩下什么? 1.“不必言大而自大”之城 2.在城里“被流浪” 3.穿着不合身的“洋裤褂” 第二章 皇城根下的代价 难以想象,当你分别花上两个多小时堵在上下班的途中,却还要遭遇频频上涨的油价;当你因为“外地人”的身份,勉强可以接种甲流疫苗,却还被告知必须得排在所有“北京人”的后面;到了月底,你眼睁睁看着房贷划去了工资卡的一大半,却还要为是否能排队交上孩子的择校费而焦急时,你还会信任这座城市吗? 1.户籍是道坎儿 2.社会是个圈儿 3.蚁族是枚子儿 4.楼高有个限儿 5.交通没个谱儿 6.身边缺个伴儿 第三章 北京是谁的首都? 认为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认知。在对待外来人才和流动人口的态度上,北京一早就表明了她的坚定立场:择优录取。“优劣”的标准由她来定。而隐藏在这种“筛选制度”背后的,正是北京居高临下的傲慢。 非势利,不北京。 1.高端人才看过来 2.“三高”企业请出去 3.京华烟云梦 4.北京欢迎你,路过 第四章 大北京的小猫腻 想要融入北京城,就得学做北京人。 北京人关心政治、爱摆官架子,以及大院子弟们的优越感,无一处不透着“势利”二字。北京城里到处是圈子,大圈套着小圈。权利就是如此,跑马占地,画圈为政。这中间的层层递进,以及等级秩序,是不会允许一个外来者随意进出的。 或许才是这座城市深深隐藏的猫腻。 1.胡同里的“贵族精神” 2.官味冲天 3.大院深深深几许? 第五章 燕京突围战 “逃离北上广”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尽管找不到所谓官方的统计数据,让这个群体大白于天下,但我们身边每天都有人打算或正在离开北京、上海、广州或者深圳。这不再是几个人的选择,也不是被炒作的潮流,而是一种需要,城市发展的需要、时代向前的需要,也是你寻求人生突围的需要。 离开,只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1.唐山“钢铁侠”&承德“小田官” 2.流动,让生活更美好 3.弄潮“环渤海” 后记 或可以此为镜 《逃离北上广》之Ⅱ《上海太昂贵》目录 引言 上海,不能让你变得高级无数个肖正义们在上海这座城市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只因上海这座“魔都”倾斜了他们价值观的天平,阻碍了理想的实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留下又有何意义? 第一章 阿拉“魔都” 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用以结账的除金钱外,还需附带上理想、信念,偶尔也包括生命。 “色欲和魔幻”。这就是上海的“魔性”,擅长温柔一刀,当你沉溺于她的活色生香时,可能并未体察到自己已经或即将为此支付的昂贵代价。 1、醉卧“十里洋场” 2、海上“黄金屋” 3、金融大都会 第二章 进城当“冲头” 当然不能说,想要在上海滩大展拳脚的有志青年,都是“冲头(上海方言。意指不思考、行为鲁莽、愣头愣脑的人。)”。其实这件事,完全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因为你明明知道上海的房已接近“天价”;这座城市的出行成本也领跑全国;没有上海户口或者居住证,连病都不敢生——因为看不起;外来“凤凰男”想要娶上海小姑娘,更是得熬掉几层皮,漂亮女孩和满大街的LV、Gucci一样,都不是你付得起的。 1、房价无轻头 2、交通掼派头 3、无病额角头 4、结婚别苗头 5、养儿触霉头 第三章 上海白相侬? 虽然在对待外来人口的问题上,上海的态度和政策貌似比北京宽容很多,但在允许外来人员缴纳城保等问题上,“只进不出”的政策,已经表明了其利用外来人口填补自身巨大的“社保窟窿”的叵测用心;外表光鲜的都市白领,也因上海的昂贵而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连实现“国际金融中心”所急需的人才,也逃不脱上海带在他们身上的紧箍咒……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1、榨取外来者 2、白领被“白领” 3、金融才俊的“高税”梦魇 4、冒险家的乐园? 第四章 石库门里的“花头” 一切都指向了上海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正如一位上海青年打算与农村户口的姑娘恋爱,遭家人反对而心烦意乱。《新民晚报》的“全家福信箱”就这样开导他:如你俩已难舍难分,分手后会影响你一辈子,则要三思而后行;但如尚未发展到这一步,根据现行户口制度,子女往往跟女方入户,婚后孩子、口粮、读书问题很多,加之夫妻分居,久而久之也会影响感情,“与其这样,不如趁早分手好”。上海人的实用理性可见一斑。 1、铜钿眼里翻跟头 2、凡事上档次 3、膜拜“红房子” 第五章 冲出上海滩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资本总是流向成本低而利润高的地方。申城昂贵的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终于让联合利华和3M等外资“逃离”上海。 与此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联动日益密切,甚至被认定为未来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而富饶的长三角也确实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潜力。长三角是平的。而且,还将越来越平坦,城与城之间的互动将越来越顺畅。 1、联合利华和3M的出走 2、流动,让生活更美好 3、长三角的机遇 后记 不能被钱困死! 《逃离北上广》之Ⅲ《广东太竞争》目录 引言 郭台铭出深圳记第一章 中意“食头箸” 广东人深悟“食头箸”(粤语,意为抢先一步、首先去做)的非同寻常。广东好“食头箸”,喜欢争强斗胜,这样的性格适合剧烈变革的时代,但一味求胜的心态也容易使人迷失。 30年过去了,现在的广州与深圳是否一如当初门户敞开,是否还是那个都市寻梦人的乐园,是否仍在不断缔造淘金奇迹?中国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站在这条河流边,我们捡拾河里的沙子,力图看清这两座城市…… 1、生猛鲜活话特区 2、速度“话事” 3、双子星再定位 第二章 广府难“搵食” 伴随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社会进程,广州与深圳成为最早、最大量接纳内地“移民”的城市。这里风云变幻,对于“都市新移民”而言,就要看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眼力、有没有财力、有没有权力,因为,城市本身无情,若你稍不留神,就会被快速变化的局势淘汰出局。 所以,普通话中的“工作”,在广东人嘴里则变成“搵食”,即找吃的、谋生活。 有人说“在一线城市打拼,你就需要有狮子的雄心,狐狸的狡猾,骆驼的忍耐以及猪的好脾气”。但是,即便如此,也很难有姿态地生存在广州、深圳。 1、房价“吹涨” 2、出门“爆棚” 3、户籍“埋堆” 4、无人“拍拖” 第三章 城市梦,望天打卦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你还在被广州与深圳当年层出不穷的“创业神话”、“致富传奇”所蛊惑,那就请重新睁开眼吧。 现在的广州与深圳正在经历广东“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与升级,这一改变使得两者曾经的“寻租”权利与资源逐渐趋向饱和,同时,就业结构也逐渐发生改变。 那么,你要如何应对?望天打卦吗? 1、广州港驶出一个“李宁” 2、深圳梦进退维谷 3、代工帝国背影 4、华为的狼性角逐 5、抑郁之都 6、转型后,要谁? 第四章 骑楼里的过客 因为追逐梦想,我们离开故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人生。这个地方有着与故乡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总会让人“水土不服”。 广州和深圳就是“候鸟城市”,人们陆陆续续地来,也陆陆续续地走。这个地方的冷漠、物质、市态都分外明显,让本在竞争中越发疲惫的身躯更无温暖与慰藉。 对于很多人而言,广州和深圳就是一个驿站…… 1、陌生他乡皆“过民” 2、粤语同你“拗撬” 3、“市态”之城 第五章 “冇鞋挽屐走” 或许,这时的你应该停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未来!广东有句俗语,叫“冇鞋挽屐走”,意思就是“此地不可久留,速离为妙”。 是在广州、深圳继续接受永无休止的挑战,还是,找一个二线城市享受生活? 作家阿兰·徳波顿曾表示:现代中国人对城市的向往除了基本对财富、地位和享乐的营求之外,更受价值理性的驱动——荣耀、成就、梦想的实现,工作往往不具备快乐的含义。 1、广深产业大挪移 2、流动,发现新风景 3、珠三角的机遇 后记 梦想照进现实 新版书籍图书概况 书 名: 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 作 者:任白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801417008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元 内容简介 关于“逃离北上广”的话题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可是这些年来,究竟有多少人真的离开?而离开后,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尽如人意?《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真实地记录了那些曾经在“北上广”奋斗过、漂泊过,离开后又回来的人群,是第一本真实反映北上广生存现状与生存文化的书。当两亿“80后”集体奔三时,高昂的房价、惨烈的竞争逼迫着他们做出选择——究竟是在一线城市继续“奋斗”,还是退居二线城市“生活”?是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70后”的人如果有质疑,不妨看看《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这也许是你的昨天;“90后”的人在跃跃欲试前,也应该看看《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这或许是你的明天。 作者简介 任白,毕业于浙江大学。担任过政治学院教师、青年报刊记者,在全国各地举办专题讲座百余次。主要针对80后的现状与发展,本书集合了作者几年来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见解,在快感与痛感之间,催人省思,给人启示。 图书目录 【Side A 蜗居·奋斗篇】 [Chapter 1]房子房子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我们害怕,我们需要房子 是追还是放,两种不同的选择 [Chapter 2]在房子与房子之间死磕 蚁族:找到适合自己的“胶囊公寓” 北漂:沿线族买房史 海漂:看不见边的房贷 广漂:赚得快不如涨得快 【Side B 收入·生活篇】 [Chapter 1]月薪一千到与月薪一万的欲望都市 七大城市月薪1000元的生活 三大城市月薪过万的生活 大城市+高薪≠高品质生活 [Chapter 2]都市里的败犬女王 要爱还是要钱是一个问题 只要快乐不要明天 爱情也经受不起失业的考验 【Side C 逃离·选择篇】 [Chapter 1]正在老去的“80后” 在变老之前离开一 80后的“中国梦” 北上广“80后”之最 逃离的总是外地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Chapter 2]逃离还是死扛 回家派:识时务者为俊杰 留城派:我拿青春赌明天 纠结派:故乡只是个传说 回归派:好马也吃回头草 [Chapter 3]数数你的筹码 二线筑梦。你准备好了吗 二线城市真是天堂吗 二线不是大后方,而是新主场 你想逃到哪里去 【Side D 生活·城市篇】 [Chapter 1]小城市,大幸福 小城市的衣食住行 我不愿做“城奴” 幸福跟钱不是成正比的 乐山乐水 家乡的安全感 四个人和四座城 坚决不去北上广的理由 [Chapter 2]大都市,小创业 北京:创业还是就业的选择 上海:平均每天都会诞生193个小老板 广州:兼容并包的商机 北上广最赚钱的创业项目排行榜 在大都市创业要预防哪些陷阱 社会现象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有没有自信这么一个浮浅在表面的问题了,城市化的加剧,很多人都因为北上广 这样的大城市而成风前往,却在前往之前没有真正去预测或者说是去考量一下自己是否适合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大城市中的确没错,她所提供的无论是就业机会,还是其他上面的服务都是其他以级别的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他的局限性在于,他的发展过快过于畸形,不是按照一个城市的正常进程来进行演化的,是在大量的政治经济辅助政策下所形成的,这就使得这样的一类城市有了它的致命伤功能过多,而没有专一性。不得不说在这上面国外要做的远比中国好得多得多,国外的城市分工明确,使得他们在面临城市各项问题时,解决的策略要简单得多。 逃离原因宏观方面 1、北京的高收入只属于个别少数人,大城市的收益本来是很高的,但现在门槛更高,这缘于外力。 2、在北京的一套房,到小城城市可买门面,出租价比北京的住宅出租价高很多,买房成为一项风险,是自己赋予的。 3、在北京发展的空间可塑性不太强,感觉在北京高学历、有足够的钱、有社会关系的人有发展,其他人都是蚂蚁,人活着不但是要虚名,还要质量。 购房压力 近日《蜗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年轻人与房子的关系又一次成为了热点,目前30岁以下的购房人占到了首次贷款置业群体的70%,且这部分人群的贷款需求多集中在80万元以上,购置的房产越来越偏向于大户型房屋。可见以婚房为主体的年轻人购房相当强劲。由于年轻人收入有限,储蓄不足,根据一些调查,举家(甚至是举两家)之力付首付,年轻夫妇还月供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与中国的民俗有关,中国文化重视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房屋作为“生产车间”,被重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房价年复一年持续上涨,加上隐约的通货膨胀预期,让许多人产生了房价只升不跌的幻觉,从而宁愿尽快购买。然而,房地产行业和其他经济现象一样也有其周期,《逃不过的经济周期》一书就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周期大约在16-18年,屈指数来中国房地产的腾飞也就10年左右,这也导致处于上升轨迹中的国人在只涨不跌中感到恐慌,但是,与年轻人的远大前程相比,房地产的周期又是何其短暂,更不用说一旦周期来临的可能风险了。 在当前的房地产热潮中,一种群体无意识,一种在相互刺激下的非理性正在蔓延,总觉得悠悠万事,买房为大。无论是从职业发展出发,还是为了寻找更满意的生活方式,房子都未必是必需品。相反倾其所有地购房却可能限制了选择,影响了发展。 生活方式 在快节奏的工作与高压力的生活下,越来越多的上海白领觉得自己身心俱疲,却找不到目标。为了消除焦虑、减缓压力,一些白领索性辞去工作,移居到其他城市,寻找另一种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国内,很多人心目中所向往的“高处”无疑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原因无他,这些一线大城市不仅是全国性的经济、文化中心,还能提供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那些有志于追求精彩人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年轻人,纷纷绞尽脑汁要在这些大城市里扎下根来,希望通过奋力打拼获取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可是,面对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一些白领们却选择了逃离,在一家大设计院工作的一位白领曾诉说心中的矛盾和烦恼。他几乎被当时所从事的那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压垮。工作带来的过大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使他几乎从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也难得睡上一个安稳觉,甚至身体不适时也不敢请假去就医,经常处于易怒、烦躁中。他正在和女友谈婚论嫁、计划在市区买房置业,这使得他没有勇气辞职去尝试压力较小、收入较低的工作。 工作压力 如今,年轻白领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损害了健康甚至猝死的现象不断增多,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各个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得惊人的房价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年轻人的各种生活成本日益上升,而就业机会却相对减少,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增无减,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很多年轻人无从选择。于是“逃离”的人越来越多。但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不堪大城市生活压力却下不了决心离开的人其实更多,而梦想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展的年轻人,就更海了去了。尽管未来这些一线城市的生活、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挤进来。不是这些人抗压能力更强或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毫不在意,而是因为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各种资源过度向一线城市集中,那些在小地方受制于机会稀缺、关系至上的人们,势必将源源不断地涌向京沪等大城市。 面对一线城市过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及过大的生活压力,移居到其他更宜居的中小城市或许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在我们的整个社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之前,生活压力损害年轻人身心健康的状况其实无处不在。大城市有大的难处,小城市也有小的烦恼,终究无处可逃。 专家解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认为,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使“移民”环境恶化,导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发部分人“逃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2009年的相关城市排名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虽然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全部居于前列,但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却集体“落榜”。 任远介绍说,城市化过程中“移民”环境恶化,有着一定的人口学背景。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新出生人口数从1600万增加到2500万,这种递增趋势,使社会竞争逐年加剧,教育、卫生、就业和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特别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一线城市的“移民”环境恶化更加明显。任远说,近年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尤其明显,大量人口涌入一线城市,但城市的公共服务没有同步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提供不足,尤其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提供不足,青年人要在一线城市安居乐业变得越来越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研究员许召元认为,部分青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人才向一线城市聚积。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候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导致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负担大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转移。 逃离之难逃离之后再逃回逃离“北上广”的浪潮还未散去,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又开始逃回“北上广”。在一线城市工作过的人,虽然面临着高昂的房价,无处不在的户口歧视,但往往回到家乡后无法适应城市间的巨大落差。 “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或许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心结:欲走还留,纠结其中,离开之后又分外想念。一年前,他们无奈而又痛楚地离开了这些光芒万丈的大都市,有人称他们是“逃离北上广”;而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从二线城市杀回来了,仍带着些无奈,还有那么一丝的痛楚,更多的是对梦想的坚持,对生活的期待。 《深圳晚报》7月15日报道,一年乃至更早以前,或主动或被动“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家乡等二三线城市的事业挫折特别是“拼爹失败”后,被迫返回北上广。而同日《南方日报》的报道则介绍说,随着内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先单向输出的农民工已经出现显著的回流趋势,珠三角等地越来越频繁的面临“用工荒”;报道感慨,“当中国经济增长全面扩散时,去沿海还是留内地,习惯漂泊异乡的农民工开始用脚投票”。 小地方 靠拼爹一年前,李涵还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在北京著名的加班集散地——金宝街上班。她笑称,那个时候自己就是个“三无产品”——没房子,没车子,也没男朋友。一天打交道说话最多的就是楼下趴活的出租车司机,“那个时候经常加班,加班到晚上11点是太平常的事了,出了公司大厦,趴活的司机一看是我,问也不问,就知道要把我拉到双桥。”那时候,李涵和网上认识的一姑娘租住在双桥的一个小区,两个人租了个两居室,一大间,一小间。大房1000元,小房800元,“那姑娘说真的我都不知道做什么工作的,反正每天我们俩碰不上面,我晚上回去,人家都睡了,周末就是呆在房间里一顿狂睡,睡个天昏地暗。” 李涵说,其实她一开始没觉得这种生活有什么不妥,年轻人不就应该奋斗嘛!但是每逢节假日的时候,特别是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她那种漂着的感觉特别明显,“嘴里说着自己过得很好,但是经常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房子买不起,像我这种没户口的还要有连续的纳税证明,那就得保证一刻都不能清闲,不能随便跳槽,一旦跳槽衔接不好,连续的纳税证明就没有了,连车子也买不了,工作这么累,谈恋爱的工夫都没有。”经常是挂了电话后,李涵已是满脸泪水。父母在那头就劝她回去,她一开始嘴很硬:“不回,不回,不混出个样子来,我就不回。”她忘不了当年考上北京某高校时,多少乡亲以她为骄傲:“那闺女中,以后就是北京人了!” 促使李涵最终逃离北京的导火线是房东,“当时房东非要涨房租,一个房间就要涨500元,谈判了几次,根本压不下价来,突然就有一种要露宿街头的感觉。”恰好当时有个高中同学在邮件中告诉她,郑州的一个事业单位正在招人,让她赶紧报名。 一开始,父母并不知道李涵已经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当李涵告诉父母自己已在郑州一个事业单位上班时,父母才恍然大悟:“闺女回来了,郑州也行啊,也是个省城啊。” 朝九晚五,李涵的郑州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她也以为自己的一生就交待给郑州这个城市了。她甚至开始去相亲,“高中同学好多在郑州,不少结婚了,有的还有了孩子,我算比较落后的了,同学们很热心,介绍了几个,我都去见了。”然而接下来在这个事业单位中,李涵遇到了一些她很不能接受的事情,“每个月会发一些补贴,虽然不多,但是在郑州也算可以的了,我一个新人刚去没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意中却得知和我一起进单位的另一个女孩有,同事说,因为那女孩的老爸是另一家事业单位的领导。” 同事张大姐劝李涵这些都要看得开,毕竟在中小城市,一切都要看关系,“有人罩着,那自然好办事,大树底下好乘凉嘛。”李涵也才明白,当时她选择逃离北京的时候,就有人说:小地方,要靠爹!这个张大姐还告诉她,每到年底的时候,大家都会排着队地到领导家送礼呢,“不送礼,有时候工作都会保不住的,这叫怎么回事啊。” 来自河南农村的李涵明白,自己的父亲不过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在郑州不能给她构建什么关系网,“这种感觉很不一样,北京是累,但是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公司的薪酬奖励很明确,多劳就会多得,不会有这些弯弯绕,这些弯弯绕,我还真玩不好。” 从那开始,李涵就思考,自己到底回郑州来干什么?夜深人静,李涵心中的两个人总是在打架,一方是北京,一方是郑州。几番回合下来,李涵还是决定离开郑州,重返北京,“也考虑过去上海,毕竟那也是广告公司聚集的地方,后来想了想,还是觉得北京更为熟悉。” 回到北京,并不像李涵想得那么容易,老东家已经没有空缺职位,“先回来就是胜利嘛,我战胜了自己,我觉得自己不会再选择逃避,在北京,我相信什么都会有的,我不会再是个三无产品。” 媒体评论故乡是每一个人永久的思念,但也是永远都回不去的地方。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父母送上安慰,朋友给与鼓励,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但很快,现实将会把人激醒。由于眼界和观念的不同,你会发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人格格不入;如果没有关系,没有后门,你会发现找个理想的工作真的很难;假如你去找工作,你会发现有编制的单位很难进,而没编制的工作又很少。 工作机会少,干事要拼爹,观念不合拍,让不少“逃离北上广”的人身在故乡为异客,自己的逃离之地反倒更觉亲切。于是,很多人带着无限的失望再次回到那个他们内心有些“恐惧”的地方,重新来过。大城市相对的公平,更多的机会,给了他们一个回归的理由,尽管这看起来像自我安慰。 逃离有逃离的无奈,回来有回来的苦楚。逃离或者逃回都是个人的选择,但他们奔波的足印,留下了这一代人的生存轨迹。他乡无法融入,故乡无法接纳,身在何处都是客,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谁喜欢漂泊,谁不爱家乡,但发展的不平衡,机会的不均等,不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就只能困守贫寒,去当“穷二代”。谁喜欢飘泊不定,谁不渴望家的温暖,但自闭的城市,疯长的房价,让白手拼搏的人看不到希望的明天。 逃离也罢,逃回也好,心安之处是故乡。但要心安,不能仅靠个人的奋斗和修养,还要靠社会创造条件,给予呵护。冯唐易老,青春易逝,不能让理想的青年和青年的理想如南飞的乌鹊,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网络热词 逃离北上广,被媒体评为2010年房地产十大热词之一,这看似是一个和房地产无关的词汇,但是它是由高房价带来的副产品。逃离北上广折射出一种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