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桃花心木
释义
1 楝科常绿乔木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树,原产美洲,在中国有广泛种植。树高可达15公尺以上,可作行道树、庭园树等,木头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好原料。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收录在小学课本中。

简介

【学 名】 Swietenia mahagoni (L.) Jacq.

【分 布】原产南美洲热带,现已在台湾各地广泛种植。

桃花心木英文名为Mahogany,是指楝科Meliaceae桃花心木属Swietenia树种的商品材名称,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该类木材的心材通常为浅红褐色,径切面具有美丽的特征性条状花纹,由此而得名。又因木材密度中等,软硬适中,干缩小,尺寸稳定,加工、胶粘和油漆性能优良,而深受人们喜爱。作为高级装饰和家具等用材,在世界木材销售市场上享有极高地位。为了销售方便,一些国家和地区常将楝科甚至非楝科,与桃花心木相似或相近的树种,在桃花心木前冠以地区名作为商品材名称。因而就出现澳大利亚桃花心木、巴西桃花心木、加蓬桃花心木、菲律宾桃花心木和中国桃花心木等各类名称,构成了桃花心木类木材这较含混而不确切的名称。这类商品材命名法在世界木材市场上,特别是热带木材极为普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可帮助我们区分这类木材的不同科、属、种。

《桃花心木》相关资料

这是一篇人教六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干旱、风雨等恶劣的天气与环境。人的“不确定”是指人的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坎坷、磨难、曲折。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的人,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

③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扎深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2)对词语的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种类

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主要产自古巴、巴哈马等加勒比海国家和美国佛罗里达州;

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产自洪都拉斯和秘鲁、巴西等中南美国家。

墨西哥桃花心木(Swietenia humilis) 产自墨西哥。

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产自尼日利亚、加纳黄金海岸(加纳共和国的旧称)等西非洲的国家。

注意:被称为“菲律宾桃花心木”的植物属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并非桃花心木。

形态描述

树皮淡红色,树干挺拔,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楝科大乔木,树干挺拔,树高可达50米,羽状复叶,初春落叶后迅即萌换新叶,叶片翠绿盎然,花生於叶腋呈聚繖状圆锥花序,蒴果卵形拳头大种子,具翅树干为优良之家具用材。

叶3~6对,偶数羽状复叶,斜卵形,全缘。

花序为聚繖花序呈圆锥状,排列腋生花小型,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5片倒卵状长椭圆形,平展雄蕊筒壶形,上部具10齿牙花药10枚与齿片,互生花盘作腺体状环列子房卵形5室柱头头状,果实为卵形长8~15公分,宽2~5厘米,外具5纵稜成熟时呈暗褐色纵裂种子,有翅红褐色的翅果,便像直升机螺旋桨般地旋转飘落下来甚为有趣。

桃花心木属于楝科,是常绿大乔木,皮孔密布,因木材呈桃花色泽而得名。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具短小叶柄,3~6对对生,斜卵形,先端渐锐,基部歪形,长3~7.5,宽1.5~3.3厘米;开黄绿色花,聚伞圆锥花序腋出。圆锥花序,花瓣有五瓣,腋生;雄蕊筒壶形,花蕊10~12枚生于筒壶之裂处;蒴果深褐色卵形木质化,拳头大,种子深褐色有翅。柱头头状,浆果木质椭圆形,外具5纵棱,长8~15厘米,宽2.5~5厘米,熟时暗褐色;种子有翅,长1.2厘米。树冠壮硕,木材用途多,是高级树种。喜高温、耐旱,日照需充足。冬季~早春有半落叶现象。初春落叶后迅即萌换新叶,叶片翠绿盎然。用途:行道树、庭园树、制高级家具的好木材.(桃花心木是红色硬木,主要用于制造高档家具、乐器和游艇、高档汽车的装潢等.)

常绿乔木(在我国栽培多呈半落叶和落叶状态),高可达30m,胸径2.7m。树冠阔卵形,干粗大,树皮灰白色,平滑或呈斑驳鳞片状。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3~4对,光滑无毛,革质全缘,深绿色;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6~12cm,宽2~5cm,圆锥花序腋生,花白色。蒴果卵形,种子带翅。

种植

春、秋两个季节是十分适合植桃花心木的季节,可以使用播种法来繁殖,土质则以肥沃的砂质土壤为最佳。生长于排水良好,日照充足场所。喜温暖气候,喜阳光,较耐旱,但在湿润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适应性强,较易栽植,生长较快。

物理特性

桃花心木广泛分部于热带森林地区,木材本身有气味。在美洲及欧洲中, 桃花心木被视为家具、橱柜制造的进口高级原料。作为一块良材,桃花心木有着非常优秀的物理特性,正是这些特质,让它即使流转几个大洲,而依然为各国匠人所接受。

1、木质坚硬,易于加工

树木的硬度是评定一块木材是否足够优质的重要指标。中国红木家具的用料都是硬木,有些更是硬木中的珍品,比如海南黄花梨、印度小叶紫檀等。桃花心木的质地坚硬,纹理细致,木质有着极好的稳定性,容易抛光,不易变形,做家具比较耐用、持久。正是这样一些物理优势,让桃花心木的后期加工变得容易,欧美工匠禁不住赞誉它为“高级家具用材中的贵族”, 在他们眼中桃花心木是家具、橱柜制造的进口高级原料。我们今天在拍卖行里看到的诸如英国皇室桃花心木家具、英王乔治三世的皇后夏洛特的桃花心木书柜等都受惠于桃花心木本身的稳定性。

2、花纹与欧式雕刻相辅相成

桃花心木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浪漫中带有贵族气的桃花瓣颜色,不同的桃花心木颜色不同, 从金黄色至深红棕色不一而足。并且,像黄花梨、紫檀等珍稀木材的颜色岁久变深一样,桃花心木的颜色会由最初的带点淡红的棕褐色发展到后来的深红棕咖啡色。此外,桃花心木的花纹清晰,并随着树枝分叉后转变为螺旋花样式纹路。这样细致多变的木纹与欧式雕刻相配合,细品下有种欧洲皇家宫廷的余韵。

不同寻常的颜色和花纹在初进英国宫廷时就大获欢迎,18 世纪Sir Walter Raleig先生为伊丽莎白女皇一世制做了一张桃花心木桌子,从此,桃花心木的名气与日俱增,在贵族生活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时至今日,匠人们仍然愿意采用开放式油漆涂法,来展现桃花心木窈袅的花纹。

3、强耐腐性,利于保存

硬木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耐腐性,桃花心木自然也不例外。由于木材的纹理紧密,密度很大,使得桃花心木的抗腐蚀性很强。加之其独特的香味有抗白蚁的特性,桃花心木的保存时间很长。这也成为了顶级家具的重要择材标准。桃花心木连同皇室家具已经走了几百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在博物馆里依然会慨叹桃花心木经久不腐的光鲜。

追根溯源

从本源上讲,桃花心木并不产于英国,中美洲和非洲才是它真正的故乡。然而好动的荷兰人和英国人在400年前偶然登临印度尼西亚的土地,那里肥沃的土壤和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于是,荷兰人和英国人又分别把桃花心木从洪都拉斯和非洲带到了印尼。

此后,一场大规模的种植运动开始了,而这个外来树种竟也没有水土不服,生长出综合了洪都拉斯桃花心木和非洲桃花心木的双重优点的印尼桃花心木。荷兰和英国的雕刻师又纷纷来到印度尼西亚,用精湛的技艺制造出最顶级的桃花心木家具,献给祖国的皇室。至此,桃花心木完成了几个大洲的跨界航行。谁都没有想到,本散落在遥远的非洲和中美洲的桃花心木竟成了欧洲皇室家具的御用品。在这种大范围的辗转中,桃花心木的价值越来越高,而用顶级桃花心木制作的家具自然价格不菲。

2 林清玄著散文

全文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人教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桃花心木》

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说明了人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段落提纲

第一部分 1~3段 写乡下老家屋旁的空地,被一个个子很高的人租下来种一种特别的树---桃花心木。

第二部分 4~10段 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

第三部分 11~14段 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话。从种树人的一番话里,作者悟出了育人的道理。

第四部分15、16段 写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作者简介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其中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他的《桃花心木》被选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与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

作者经历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37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走向光明的所在》《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迷路的云》、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林清玄作品列表

《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

《温一壶月光下的酒》

《鸳鸯香炉》

《金色印象》

《白雪少年》

《迷路的云》

《在云上》

《玫瑰海洋》

《清音五弦》

《身心安顿》

《烦恼平息》

《打开心灵的门窗》

《浴着光辉的母亲》

《与父亲的夜谈》

《台北闹饥荒》

《与太阳赛跑》

《山谷的起点》

《苦瓜变甜》

《走向光明的所在》

等等

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词句解析 桃花心木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干旱、风雨等恶劣的天气与环境。人的“不确定”是指人的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坎坷、磨难、曲折。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的人,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

③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扎深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2)对词语的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教学教案A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A、B案)A案:

一、 回忆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出声音朗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产生疑问,通过交谈,找到了原因,并且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朗读质疑,抓住重点

 1、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样啊?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

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

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练,指名读)

3、这样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长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1自然段,回答问题,注意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他哪奇怪呀?这是什么不确定?

(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哎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他提出了哪些疑问呢?

作者发现时间不定,为什么时间不定?为什么水量不定?为什么带来的树苗不确定?他还不是每天都来,为什么天数不固定呢?

三、默读思考,切入重点

 1、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你们自己默读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帮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板书: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

2、了解了种树人要让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换句话说,能长成百年大树的树具备了什么能力呢?

学会自我生存

3、我们同学昨天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些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那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枯萎的树是一些什么样的树?

四、自读合作,解决难点

 1、我们现在知道了种树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仅仅是桃花心木需要这种能力吗?自读14-16自然段,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笔在书上标注下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都不明白的一会儿我们全班讨论。

2、桃花心木是依靠什么从及膝高长到与屋顶一般高的呢?

自身的生存能力

3、种树人更关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长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而桃花心木有了生存能力,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文章结尾说……(出示课件)

五、畅所欲言,扎实训练

 (出示课件)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万物竞天,适者生存”,树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今天学完这篇课文后老师也很受启发,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板书:

借物喻人

6、桃花心木—————人

天数不定 : 自找水源

水量不定 : 汲水生长 经受考验

时间不定 :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苗数不定 : 减少枯萎

教学教案B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萎( ) 秧( ) 番( ) 锻( ) 勃( )

委( ) 殃( )翻( ) 段( ) 脖( )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四、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