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桃川镇 |
释义 |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桃川镇位于太白县东部,东接鹦鸽镇,西连咀头镇,北临高龙乡,南依黄柏塬乡,总面积33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杜家村。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桃川镇位于江永县西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人民政府驻地潇浦镇34公里。东连夏层铺镇和兰溪瑶族乡,南邻源口瑶族乡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西抵粗石江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北界高泽源林场鸡笼山分场和高泽源分场。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桃川镇沿革1952年由岐山县划归太白区(县级),1958年成立桃川公社,1967年更名东方红公社,1970年复称桃川公社,1985年改乡。1996年,面积335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杜家、魁星楼、路平沟、店子上、杜家庄、鹿台沟、枣园、北坡、蹇坡、老爷岭、下河坝、杨家堎、白杨塬、柳树店、灵丹庙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杜家村。1997年撤乡设镇。 简介桃川镇位于太白县东北部。辖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灵丹庙村,距县城27千米。太(白)眉(县)公路过境。 桃川镇辖15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人口1518户6091 人,其中农业人口1509户5942人。耕地总面积11250亩,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元,工农业总产值3254万元,财政收入20万元,眉凤公路穿境而过,石头河纵贯全镇,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林麝、黑熊、鹿等;有优质木材椴、白桦、特用经济树种漆树等;有名贵中药材山萸、党参、黄芪、当归等,其以名贵中药材山萸及名优土特产核桃、板栗等远近闻名。全镇素有太白药材第一镇之美称。 风景名胜主要景观有褒斜古道、关帝庙、佛爷洞、白云峡、青峰峡森林公园等。 褒斜古道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台区北1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 青峰峡森林公园 青峰峡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县城东12公里的桃川镇,规划总面积4360公顷,森林覆盖率92%以上。 青峰峡森林公园是一天然植物园,现存种子植物1700余种,其中特有植物95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27种。青峰峡森林公园是野生动物乐园,有鸟类230种、兽类62种、两栖爬行类30余种、昆虫1435种。"国宝"大熊猫随时可见,扭角羚、金丝猴常出没在此地。 青峰峡自然景观集雄、秀、幽、奇于一身,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明显的旅游环境区位优势。姜-眉公路从景区旁越过,距西安140km,距宝鸡90km。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探险和开展攀崖活动的最佳境地。 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锐意改革、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靠优势资源发展经济,取得了项目建设、经济、文化发展及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新突破。 在农业生产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核心、稳粮促经,压夏扩秋,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使用新技术和良种,扩大优质粮食生产,提高科技含量。主攻生产,提高总产。 多经方面,坚持在全镇开展“百千万”(镇建万亩产业带,村建千亩示范园,户建百亩示范点)创建活动,大力实施“1123”工程,不断张大多经基地,实施规模经营,提高降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截止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山萸、天麻、柴胡等为主的中药材;以板栗、核桃等为主的干鲜杂果;以蔬菜、大豆为主的经济作物;以奶牛、布尔山羊等为主的畜牧养殖;以袋料蘑菇为主的食用菌等五项多经支柱产业。山萸面积达到了1万余亩,板栗栽植超过了1万亩,蔬菜5000亩,大豆5000亩。多经成为群众怎手的主要来源,多经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农民纯收入的75%以上来自多种经营收入,全镇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林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方面,坚持每年为群众办 5件实事,发展5个经济项目,以生态资源开发,小水电、矿产、食品、建材、第三产业、村组道路、通信等为重点,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粒度,建成了山萸酒厂,用本地特产山萸作为原料生产的山萸酒获得1997年泰国曼谷国际博览会金奖,2002年与北京清华德人公司合作生产“清华德人”养生保健酒享誉全国。白云峡水电站等骨干企业,已全部投入生产。投资537 万元的五里峡水电站正在建设中,钾长石矿已正式开采,药材基地建设和畜牧养殖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度退耕还林3600亩,全镇实现村村通电话工程,总装机达到近千门。完成低压整改15个村,建起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及镇有线电视中心,建起了北坡、老爷岭三座钢索吊桥;开通了移动联通通信网络,扶贫移民搬迁80余户,争取到市级综合扶贫重点村三个,全镇涌现出运输专业户,个体工商户等达到100多家。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桃川镇简介镇政府驻四香路。辖周宅、建安亭、社头、所城、开井、三板桥、石枧、大地坪、上圩、太平、下圩、菜队、里川、富隆、六十工、富美、豪下、周棠、上洞、小勉塘、宅田、龙门田、朱塘铺、邑口、新宅、水美、上白象、下白象、锦堂、朝阳等30个村和4个居委会。 乡镇结构桃川古名桃溪。桃川洞(盆地)西面环山,山间盆地似桃形,一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桃红柳绿,四季如春,故名。解放前为永明县桃川乡。解放后,1950年设桃川镇,1952年撤镇改桃川区,辖11个乡。1956年撤区并乡,设桃川、源口、石枧乡,1958年公社化后,分设桃川镇和桃川人民公社,镇管辖3个居委会,公社管辖30个行政村。1961年复桃川区,辖11个公社。1965年撤区,1966年由上圩、下圩、石枧公社合并成桃川公社,1986年桃川镇和桃川乡合并,复为镇。1995年撤乡并镇时原上洞乡并入桃川镇。 全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2815公顷,12142户,43170人。沐水、大源、源口三条河流流经境内,境内地势平坦,山清水秀,四周群山环抱,中部良田万顷,产品丰富,是香柚、香芋、甘蔗等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区。民谣“都庞山上一溜云,云层脚下万顷田,好鸟难飞桃川洞,桃川洞内四季香”,对此地的富庶作了高度概括。镇年工农业总产值38242万元,财税收入318万元。省道S325线和桃朝公路(桃川—富川)贯穿全镇,县、乡道路纵横,交通十分方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