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绦柳 |
释义 | 基本释义绦柳tāo liǔ (cv.pendula)拉丁名(Salix matsudana f.pendula) 绦柳简介 旱柳中常见栽培变种,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支,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华北、东北,西北至淮河流域园林中习见栽培,常被误认为是垂柳。小枝黄色,叶无毛,叶柄长5—8毫米,雌花有2腺体。 其它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喜光,耐寒性强,耐水湿又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干瘠砂地、低湿沙滩和弱盐碱地上均能生长。高可达20 -30 公尺,径50 -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 -15 公分,宽6 -12 公厘,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 -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 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台湾,约于明朝末年时引进,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对空气污染、二氧化硫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 旱柳、绦柳、龙爪柳的生物特性及繁殖技术旱柳(salix matsudana),又名柳树,杨柳科落叶乔木。 形态: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缘有细锯齿,背面微被白粉,朔果两裂,种子细小,具丝状毛。 习性:喜光阳性树种,较耐寒,耐干旱。喜湿润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但在粘土或长期积水的低湿地上,容易烂根,引起枯梢,甚至死亡。稍耐盐碱,在含盐量0.25%的轻度盐碱地上仍可生长,对病虫害及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萌芽力强,根系发达,扎根较深,具内生菌根。在湿润肥沃河流冲积土壤上生长快,11年生树高15.8米,胸径17.8厘米,约50年衰老,生长快,用扦插繁殖。 树形美,易繁殖,深为人们喜爱。其柔软嫩绿的枝条、丰满的树冠及稍加修剪的树姿,更加美观。适合于庭前、道旁、河堤、溪畔、草坪栽植。 在北方园林,柳属的一些绿化树种是落叶树种中绿期最长的一种。但由于种子成熟后柳絮飘扬,故在工厂、街道路旁等处,最好栽植雄株。 旱柳中有一变种称龙爪柳(cv.totusa)(又称龙须柳),枝条卷曲,姿态别致,在园林中广泛应用栽培。 旱柳中常见另一栽培变种绦柳(cv.pendula),枝条细长下垂,华北、东北园林中习见栽培,常被误认为是垂柳。小枝黄色,叶无毛,叶柄长5—8毫米,雌花有2腺体。 分布很广,遍布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各省(区),为北方平原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 育苗技术:扦插育苗为主,播种育苗亦可。 扦插育苗,技术简单,方法简便,园林育苗生产上广泛应用。扦插育苗技术如下。 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应选择地势较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较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和壤土。这样的土壤条件下插穗生根快,成活率高,苗木生育健壮。不宜在低洼易涝、土壤粘重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育苗。 2.整地与施肥:北方地区多在秋季进行深翻地,深度25—30厘米,翌春解冻后,顶凌耙地2—3次,耙细耙匀,整平地面。做成高垄,垄底宽60厘米,垄面宽30厘米,垄高15—20厘米。结合做垄集中施足底肥,每亩施人经过充分腐熟的厩肥0.5—1万千克。 3.种条的采集:柳属的一些绿化树种落叶较晚绿期长,因此种条采集一般在树木落叶后到早春树液流动前,即在树木处于休眠期中采集为好,这时种条内贮藏养分充足。 采集种条时,最好从柳树良种采穗圃中选择1—2年生、生育健壮、无病虫害的粗壮枝条。也可从育苗地选取当年生的营养繁殖苗(如扦插苗)或由壮龄母树根部长出的一年生萌芽条作种条。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种条粗壮,发育充实,营养物质丰富,扦插后容易生根成活,苗木生长健壮。 采集的种条,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种条埋藏坑,深1.5米,宽以种条长度为限,长度不限,将采集的种条进行露天临时混湿沙埋藏(沙子湿度以手握潮润不出水为准),保持种条水分,以备剪插穗后再越冬埋藏,以提高扦插成活率。 4.插穗的剪取:剪取插穗应在室内和阴棚内进行,剪穗时去掉种条梢部组织不充实和未木质化的部分,采用种条直径0.6厘米以上的部分,剪成长12—15厘米的插穗,上下切口要平,切口要光滑,距离上切口1厘米处留第1个芽,注意保护好这个芽,因为它是未来的幼苗。下切口最好是离芽1厘米左右,距离芽近的下切口愈合生根较好。插穗按上中下分级每100根插穗捆成1把,临时用湿沙埋于种条埋藏坑内,保持插穗水分,以备越冬窖藏(坑藏)。 5.插穗露天窖藏(或坑藏):一般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比较背阴的地方,挖深、宽各1.5米,长度视插穗的多少而定的贮藏窖。为防止窖内积水,在坑中间挖一条深、宽各30厘米的沟,沟内填满河卵石,以利排出积水。然后,在窖底铺亡一层10厘米厚的湿沙,再放一层15厘米成捆的插穗(基部朝下),上面再盖10厘米厚的湿沙,分层堆积,直到距地面15厘米左右,全部用湿沙填满,可略高出地面。间层湿沙的湿度为其持水量的60%左右(以手握湿润成团不出水)为宜。在窖中间隔一定距离插入成束的秸秆把,以利通气,防止条材发热霉烂。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插穗发热霉烂要及时翻倒,沙子干燥时,适量浇洒水。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厚覆盖物以调节窖温,从而保证越冬贮藏的插穗安全越冬。 经过越冬湿沙埋藏的插穗,皮部软化,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转化,有利于促进插穗生根,提高插穗扦插成活率。 6.扦插:扦插的时间春、秋两季均可,但在北方地区以春季扦插为主,而且早春扦插最好。通常当土壤解冻至18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扦插,华北地区3月上、中旬,东北地区在4月上、中旬,西北地区在4月中旬左右。 目前,北方地区生产上多采取垄作育苗。插穗在扦插前用清水浸1—2昼夜,以提高扦插成活率。插穗运到育苗地要用湿润土壤临时埋藏假植,防止风吹日晒,以减少水分散失。扦插前育苗地充分灌透底水,土壤湿润、疏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