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倘甸乡 |
释义 | 倘甸乡位于个旧市北郊,地处东经103°37′—103°45′,北纬23°01′—23°06′之间。东与开远市乐百道办事处和个旧市鸡街镇接壤,南接个旧市乍甸镇,西与建水县普雄乡、面甸镇相连,北与开远市乐百道办事处毗邻。全境总面积81.4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坝区。 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公路距离州政府所在 地蒙自37公里,距个旧23公里,323国道、乍倘公路, 使倘甸与建水、鸡街、乍甸相连接,建设完成的鸡石 (鸡街-石屏)一级公路从乡政府擦肩而过,全乡村 村通公路。蒙宝铁路从乡政府旁穿过,石岩寨火车站 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 乡情简介倘甸乡,海拔1132米—1781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1.7℃—24.6℃之间,最高气温32.3℃,最低气温-3℃,年降雨量350 —723.4mm,辖3个村民委员会22个村民小组共 29 个村民小组和乡政府机关、中学、小学、医院 等30 多个单位,总人口3171户12056人,其中农 业人口11407人。居住有汉、傣、彝、壮、苗等11个民族。 历史沿革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 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倘甸乡倘甸村东1.5公里处。1990年以来,在红河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范围内陆续发现石斧、石凿等遗物。1993年春,红河州文管所和个旧市博物馆对遗址作了详细调查,并进行了试掘,通过试掘可知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在1000平方米左右。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文化层很薄,红河州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保存较差,西部文化层厚度达145厘米,保存较好,文化堆积可分六层。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石斧、刮削器、穿孔石器、石壁、石球等31件石器和盘、钵、罐、尊、盆等40件陶器。 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红河州目前发现的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地方特色较浓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之一,个旧倘甸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研究红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也可起到实证的作用。 自然资源倘甸乡交通通讯便利,蒙宝铁路、乍倘公路、323国道以及在建的鸡石公穿境而过, 村村能通公、通电、通电话,境内资源丰富,素有九个龙潭三条河的"鱼米之乡"而著称,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坝区水利化程度在80%以上,光热条件好。矿藏资源主要有金、铜、锰、铣、硅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旅游资源有已建成的集水上游乐和食宿、休闲为一体的龙园度假村、有以垂钓、民族风味小吃为特色的农家乐;有明清以来的三孔桥、飞霞寺等古生物化石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等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经济状况倘甸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坝区乡镇,现有耕地面积11102亩。种植业以水稻、玉米、甘蔗、烤烟为主,稻后菜为辅;养殖业以鱼猪为主,牛、羊为辅。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倘甸成为全国最大的冬季玉米制种基地,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00万元,粮食总产量445.93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830元,粮经比例43:57,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境内有一座800KVA发电站,1座2X35KVA变电站,年产一万吨果蔬罐头厂。2002年10月11日,总投资400多万元建成的占地20亩(13333万平方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投入使用,现有铺面57间共1232平方米;农产品仅蔬菜类交易量日平均1.5吨,涉及种类达20余种。 发展展望倘甸乡党委、政府团结全乡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一个打破(打破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格局)、两个立足(立足农业、超载农业,立足旅游、超载旅游)、两个努力(努力把倘甸乡建成为个旧市菜蓝子基地,努力把倘甸乡建设成为具有田苑特色的集镇?quot;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把倘甸建成云南省"两杂"制种和以"农家乐"为特色的旅游度假之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