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一岑墓祠 |
释义 | 概述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唐一岑率军民浴血抵抗犯崇倭寇,以身殉国。为表彰其功绩,明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光禄寺丞,并筑墓建祠以祀之。初建唐一岑墓祠于平洋沙旧城西南隅。1731年(清雍正九年)迁至蟠龙镇东0.5公里许(今大同乡红旗村)。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知县曹文焕建唐公祠堂三楹于墓旁,置墓田1亩,上植松柏。民国初,祠堂内万年台供神位,立石碑两块。崇明沦陷后,日军将唐公碑推倒于地。历史沿革1952年,江苏省政治协商会议主持重修唐公墓。1957年,省文化局列唐一岑墓为二等古墓葬,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17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保护唐一岑墓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墓祠的保护。9月,拨款修缮唐公墓,改为半球形水泥墓,墓周有台,台上有栏杆,墓前竖唐公名碑一块,碑文横书“抗倭殉难”4字,下竖书“明赠光禄寺丞崇明县知事唐愍忠公一岑之墓”。墓旁植冬青,祠内重置万年台,立神位,树石碑。 “文化大革命”前,祠堂被生产队改作仓库,墓地仅剩坟墩与名碑,墓周杂草丛生。“文化大革命”中,墓北辟作大队公墓,1976年,开河拆除祠堂。1977年12月7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将唐一岑墓列为四类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定唐一岑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一岑简介唐一岑,广西临桂县人。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以举人荐任崇明县令,忠爱为政。时值县治新迁,土城刚筑就遭倭寇犯境,唐率军民奋起抵抗,击退来敌。次年5月,倭寇复至,千户高才私通敌人,引寇入城,唐率众与敌巷战,不幸以身殉职。为表彰其功绩,明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光禄寺丞,筑墓建祠于平洋沙旧城西南隅。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大学士樊鎏见烈士墓遭海水侵坍,尸骨暴露,出资以石棺盛殓,迁葬于吴家沙蟠龙镇。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知县曹文焕在墓地植树建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