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太宗明鉴隋炀帝
释义

中文名:吴兢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汴州浚仪

出生日期:公元670

逝世日期:公元749

作者简介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

原文

戊子(1),上谓侍臣曰:“朕(2)观《隋炀帝集》,文词奥博(3),亦知是(4)尧、舜而非(5)桀、纣,然行事何其(6)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7),犹(8)当虚己(9)以受人(10),故智者献其谋(11),勇者竭其力(12)。炀帝恃(13)其俊才,骄矜自用(14),故口诵(15)尧、舜之言而身(16)为桀、纣之行,曾(17)不自知(18)以至(19)覆亡也。”上曰:“前事(20)不远,吾属(21)之师(22)也。”

注释

(1)戊子,时在太宗贞观二年三月。戊子,是日期。

(2)朕:古人自称,从秦始皇起,才专用作皇帝自称。

(3)奥博:深广丰厚。

(4)是:肯定,称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5)非:否定,贬斥。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6)何其:多么,何等。

(7)圣哲:超人的道德才智,亦指具有这种道德才智的人。

(8)犹:还。

(9)虚己:使自己谦虚。虚,使...虚心、虚怀若谷。

(10)受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能听得进臣子们说的话。

(11)献其谋,提出(他的)主张、计划、策略等。

(12)竭其力,尽量发挥(他的)力量、能力。

(13)恃:依仗,靠。

(14)骄矜自用,骄傲字符,自以为是,只凭主观意图行事。

(15)诵:称述,述说。

(16)身:自己,自身。

(17)曾,竟,居然。

(18)不自知:不知道自己。不自知,不知自。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19)以至:而发展到。

(20)前事:指隋亡。

(21)吾属:我们。

(22)师:借鉴,教训。

译文

贞观二年三月戊子这天,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我阅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文辞深奥知识渊博。隋炀帝也是肯定尧、舜而否定夏桀、商纣的,可是,他所做的事情,为什么恰恰是相反的呢?”魏征回答说:“作为一国之主,虽然明哲智慧,通达理事,还应当不自满而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有才干的人就能为你出谋划策,有勇决的人就能为你使尽力量。隋炀帝凭着他的胜人的才智,骄傲自负,自以为是。因此,满嘴讲的是尧、舜的仁义道德,却做着桀、纣那样祸害人民的坏事,居然一点都不知道自己,而发展到灭亡。”太宗说:“隋灭亡的时间和我们相差不远,是我们的借鉴啊。”

赏鉴

唐太宗很重视历史的教训,常常用来反省自己。当他读了《隋炀帝集》便提出了为什么会出现隋炀帝嘴上讲的大道理,实际做的却又是另一套的问题。魏征分析:即使绝顶聪明的人,如果自以为是,听不进人家半点意见,智者和勇者便会离他远远的,不为其献谋,不为其竭力,大家也不敢多提意见。结果,隋炀帝成了孤家寡人,架空了自己,这是很危险的,如同盲人瞎马,临近深渊,无人帮助勒马,改变前进的方向。魏征听说的“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言简意赅。古人古事,确是可以作为镜子,历代王朝的兴衰,原因复杂。但是,由于统治者的言行不一,不能虚己,拒人于千里之外,却会教训别人,使人敬而远之。结果事无所成,终于失败,也是主因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