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卡中的莲花生大师
释义

《唐卡中的莲花生大师》是作者“白玛僧格”编著的一本书籍。100幅绚丽唐卡,展示莲花生大师传奇一生。对唐卡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解读。这套“藏密文库”系列图书,融唐卡鉴赏和佛教知识为一体,引导读者进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天地。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专家的鼓励和认可,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藏学家、佛学者、鉴赏家来共同参与,共同构筑这个宝贵的文库。

作 者: 白玛僧格 编著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 字 数: 140000 版 次: 1 页 数: 255 印刷时间: 2008/04/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341544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

藏传佛教第一奠基人,留下神秘伏藏的伟大预言家。100幅绚丽唐卡,展示莲花生大师传奇一生。

全方位、多角度的唐卡深度解读

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它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水晶,不仅蕴含着千年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悠久的民族历史到神秘的天文历算,从丰富的地理常识到富丽的民俗文化……堪称是一部西藏文化的手绘版”百科全书”。

这套“藏密文库”系列图书,融唐卡鉴赏和佛教知识为一体,引导读者进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天地。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专家的鼓励和认可,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藏学家、佛学者、鉴赏家来共同参与,共同构筑这个宝贵的文库。

内容简介

莲花生大师为公元8世纪印度僧人,梵文名为Padmasambhava,大师原本为乌仗那国王子,后弃王位出家,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求法学习,成为当时神通第一的密宗法师。后应藏王赤松德赞之请,前往藏地传法,是藏传佛教实际的创立者,并且主持修建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上师。

目录

莲花生大师净土

唐卡图版目录

编者序 探寻一个跨越千年的传奇

第一篇 具足胜德:神通第一的莲花生大师

1、藏传佛教的开创者

2、留下无数伏藏的大师

3、师君三尊

4、神秘的莲花生大师预言

5、唐卡中的莲花生大师

第二篇 精研深修:莲花生大师的修证之路

1、佛教密宗圣地——乌丈那国

2、莲花中出生的人

3、弃王位远行

4、在寒林中刻苦修行

5、学习天文历算医学——通达五明

6、阿修罗石窟受戒为僧人

7、追随尊者极喜金刚

8、金刚法界宫成就密法

第三篇 雪域弘法:莲花生入西藏

1、赤松德赞王时期的吐蕃

2、使者延请莲花生大师入藏

3、佛教与苯教之争

4、调伏十二丹玛女神

5、降雪山五长寿女神

6、降伏念青唐古拉山神

7、调伏夜叉、火神

8、选址修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9、桑耶寺的护法神——白哈尔神

10、度藏族人出家——开创藏人出家之始

11、空行母(佛母)益西措嘉

12、翻译佛经

13、伏藏密法与加持圣地

14、离藏前的教诫

第四篇 开宗立教:莲花生大师与宁玛派

1、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2、宁玛派的开创

3、带入藏地的大圆满法

4、普巴金刚

5、莲师二十五位心子

附录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1 藏传佛教的开创者

在西藏,提起莲花生大师,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是西藏佛教的实际开创者,有“第二佛陀”之称。

莲花生大师,梵名Padma-sambhava,梵名音译为白玛桑坝哇,藏族人称其为“邬坚仁波且”(ao-rgayn-rin-po-the,意为“邬坚大师”)、邬坚白玛(ao-rgayn-pad-ma,意为“邬坚·莲花师”),出生于印度西北部的乌仗那国(今巴基斯坦西部的卡普利斯坦)。

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开创者与奠基者,被西藏奉为“西藏最具神通力与加持力的上师”,以及“师君三尊”之一,同时,莲花生大师也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开山祖师。

虽然说,早在悉补野世系第28代藏王拉脱脱日年赞时,就有“天降神物”的传说,即由天上降下一个精美的盒子,里面装有佛教《大乘庄严宝王经》、《百拜仟悔经》以及金塔(一说是《诸佛名称经》、《宝箧经》及一尊水晶观音菩萨像)等佛教物品,但因当时没人看得懂,不知是何物,故把这些天降之物取名为“严密宝箧”,被供养在荣布拉冈宫内。据称,这是佛教传入西藏的最早记载。

再到开创吐蕃王朝的第一代藏王、悉补野世系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617—698年)时,因政治联姻而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618—680年,一说626—680年),因二位王妃学佛的缘故,而有了佛教的信奉,并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以及昌珠寺等十二座寺院。但是,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广的传播或影响。即使松赞干布本人对佛教极有好感,即使松赞干布还以大臣吞米桑布扎新创的藏文翻译了不少佛教经典(当时参与的人有印度人古萨惹、尼泊尔人香达、汉族僧人大天寿等),但他去世后就宣告停止了。

松赞干布在世时,因慑于他的威名与英武,反佛势力还不敢把佛教如何,当他去世后,苯教以较大优势取得了主动权,所以在以后两代赞普时期,佛教不但没有什么发展,还慢慢消退了些。而且,由于藏地本土的宗教苯教的根深蒂固,加上大部分臣民长久以来信奉的习惯,所以将佛教的传入视为是对苯教神灵的亵渎。而在势力上佛教在当时还不足以与苯教相抗衡,因此在松赞千布去世后,大昭寺、小昭寺都被迫关闭了,就连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也被埋入地下五十余年,直到金城公主(?-740年,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重孙女,唐中宗李显的侄孙女,雍王守礼的女儿中宗将金城公主视作亲生女儿一般,后册封她为“长女”,有诏书为凭)于公元710年嫁来藏地时才有所改变。金城公主所嫁的人,据说本来是赤德祖赞(690—755年,704—755年在位)之子江察·拉温,但在她去西藏的途中,因江察·拉温从马上摔下来死了,所以只好嫁给了赤德祖赞。

赤德祖赞是松赞干布之后吐蕃第五代赞普,因武力之威促使大唐与吐蕃第二次联姻,迎娶了金城公主。因金城公主是虔诚的佛教徒,受她的影响,赤德祖赞自然是支持佛教的,她到吐蕃后不但把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从地下挖出来供奉在大昭寺,而且还成功地劝说藏王赤德祖赞接纳了因战乱而从西域逃来藏地的僧人,并为他们修建了7座寺庙。这些做法无疑促进了佛教在当时的发展,但却也因此引起了信奉苯教大臣们的仇恨与不满,最终导致反佛势力更加排斥和压制佛教,连藏王赤德祖赞也被他们设计害死了。

赤德祖赞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死后,赤德祖赞之子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继承王位,因当时年龄太小,而被信奉苯教的贵族大臣把持了政权,他们不遗余力地打击佛教,还发动了藏族历史上第一次的“禁佛运动”。这次禁佛的一些措施是令人难忘的,比如下令在西藏境内禁止信奉佛教,改大、小昭寺为屠宰场,将畜皮和牲畜内脏挂在佛菩萨上,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带到西藏的佛像埋在地下等,直到赤松德赞成年之后,设计消灭了反佛势力,佛教才重见天日。

就算在莲花生大师之前,有静命论师(即寂护,700—760年,梵名Santa-raksita,印度僧)前来弘法,但因地方鬼神作怪,出了不少天灾,而给了苯教不少口实,最后静命大师只好先返回印度。静命大师临走时曾告诉赤松德赞说,这些违缘非具足大神通及威猛咒术的高僧不能降伏,故让藏王礼请莲花生来藏,缘起因此而开。

8世纪中叶,莲花生大师受藏王赤松德赞正式邀请前往西藏弘法,一路上斩妖除魔、降伏外道,到藏地后,又修建了西藏第一座真正具足佛、法、僧三宝的佛寺——桑耶寺,同时,还与静命论师以及十二名印度有部僧人一起为吐蕃最早发心出家的七名青年授戒出家,开西藏本族(藏族)人出家之始——而这七名最早出家的藏族人,被世人称为“七觉士”。

除了建寺、安僧之外,莲花生大师还与静命大师、莲花戒以及他的二十五位得意弟子一起翻译了大量经典。尤其是他的神通广大,不但在降伏外道、天魔地神的障碍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在启发民心向善、增加对佛教信仰上,更扮演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角色。

至此,我们知道西藏有建佛教寺院,有译经活动,有遣使印度、尼泊尔、汉地求法,但没有本地出家人(有外来僧人),准确说还没有形成气候,算不得有组织、有僧团的正统佛教。正因为如此,可以体现莲花师大师对西藏佛教的重要性,故而说他是西藏佛教的实际开创者。

2 留下无数伏藏的大师

莲花生大师是于公元762年应藏王赤德松赞礼请,从印度启程经尼泊尔而进入藏地的,一路降伏了藏地的各种神灵,并令它们成为了佛教的护法。公元763年到达藏地,在雅鲁藏布江的河畔,离桑耶不远的松卡尔地方,与藏王赤松德赞见了面。

后来,经莲花生大师加持地基,并降伏龙神运来木头,加上静命大师(又名寂护,藏人尊称他为“菩提萨堙”)的设计,按印度有名的欧丹多富梨寺,即飞行寺模样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寺院——桑耶寺(依《西藏王臣记》所记载,桑耶寺于公元767年奠基,于公元771年完工,共费时约5年)。

莲花生大师约于公元801年(一说是804年)离开西藏,他在藏地共住了38年(一说55年),离开西藏后,莲花生大师又到了印度一个名叫“达罗毗荼”的地方,在那里传法、建寺达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

据《(莲花生大师全传》(莲花持明/著)、《莲华生大师应化因缘经》(喇嘛登里勇仲林巴,著,诺那呼上师不空海/口授,莲华正觉,笔授)等书籍记载,莲花生大师在进藏地以前就在尼泊尔等地埋下了大量的伏藏经典,进入西藏后,为了度化有缘,并以神通观察佛教以后的发展,也埋下了不少经典伏藏。

那什么叫伏藏呢?简单地说,就是埋藏在土中的宝藏。当然,因为印度、日本、尼泊尔等地都有伏藏,西藏各派也都有伏藏,但最受重视的当推西藏宁玛派。因为伏藏不但是该派依止修学的经典,还形成了传承派系,可见其重要性。

而埋藏伏藏最早开始于莲花生大师,他自己亲自埋藏了不少经典或法器,后来让弟子(包括藏王赤德松赞)埋藏了不少。伏藏所埋的物品,除了佛教经典、佛像之外,也有伏藏金银珍宝或器皿等。在西藏亦曾掘得古代佛教之经籍。

“伏藏”,藏语叫“德日玛”,分上、下两部分。其中,吐蕃名王将相的作品为“上伏藏”;处于早期宗教斗争中处于劣势和失败一方所写的著作为“下伏藏”。传闻,当初莲华生大师来藏地后,常将一些写好的佛教经典埋藏地下或山洞中,甚至是一个人的大脑中(称为“意伏藏”),等若干年之后由有缘者取出,这就是伏藏的由来。最有名的当推娘·尼玛俄色(1124-?)、古如·却吉旺秋(1212-1273年)二人,他们取出的伏藏,也被后人称为“上伏藏”和“下伏藏”。

再到15世纪时,有宁玛派僧人热特那林巴将上,下伏藏及陆续挖掘出来的伏藏汇集并刻印,后人称之为“南部伏藏”。16世纪时,又有一位掘藏大师仁增·郭吉登曲坚发掘不少伏藏,并将它们刻印出来,这些典后人称之为“北部伏藏”。其中,最有名的有《五部遗教》、《(莲花生遗教》和医方明等重要典籍。

此外,《弥勒下生成佛经》也记载说:“弥勒将来下生之时,有干陀罗国伊勒钵大藏、弥缇罗国般轴迦大藏、须罗咤国宾伽罗大藏、波罗捺国蠰佉大藏自然踊出。(《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非常品》、《修行本起经·卷上》、《佛本行经·卷一》、《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四分·卷一》、《释迦方志·卷上·迦毕试国》)一见《佛光大辞典》

莲花生大师埋藏伏藏的目的,据称是为了防止甚深法门、圣物产生混淆和失传,也就是为了可信性和保持加持力,所以莲花生大师和佛母益西措嘉将它们埋成伏藏,而后形成了宁玛派最具特色的。伏藏传承”,这一方法据说至今还在使用。

依藏传佛教高僧的说法,伏藏法一共有六种传承方式,即:1.如来密意传;2.持明表示传;3.补特迦罗耳传,4.发愿灌顶传或心意付嘱传;5.教授授记传;6.空行付嘱传。

而根据发掘伏藏的方式则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土伏藏(藏Sa gTer)。土伏藏顾名思义就是从岩石或湖中、土里、虚空中发掘出来的藏物,它们可是完整经函、药物、佛像或法器等伏藏物(藏gTer rDzas),有时,会是一些世间其他物品,如写在纸上的很短的伏藏标题,那么这仅仅是开启伏藏的钥匙,得到的人必须唤醒莲师加持的金刚语明智力传承,方能解码伏藏标题所示的伏藏含义。

第二类是意伏藏(藏dGongs gTer)。意伏藏的埋藏、传承和发掘方式与土伏藏相类似,但意伏藏不依赖于任何的世间物质,它可能只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或梦境中,当因缘时机成熟时,掘藏师通过自己明智界中唤醒心意付嘱传承而开启意伏藏。

本来还有第三种伏藏形式,但因很少流传而不为世人所知——这种神秘发掘出法门的重要方式被称为“净相”(藏Dag sNang)。净相法门有人说不算是伏藏,因为它们仅仅是在境相中由佛菩萨、本尊和上师传授的法门;但又有学者认为,既然伏藏法门是在净相中被开启的,那么它们事实上依然是伏藏。

据称,这些伏藏各式各样,可分为十八种;而每座伏藏应具足五种圆满,而埋藏伏藏时的根本次第也必须十分清楚、明了才行,否则会产生错谬或引起灾障。这五种圆满就是:伏藏师的密号、埋藏伏藏的密号、伏藏自身的密号、伏藏深奥的密号、守护伏藏的密号等。以伏藏师为例格式:所有的伏藏师都具有圆满的密号,他们具足了九大功德,所以比一般人更为殊胜。伏藏师所具有的九大功德是:

第一,他必须是来自伟大的种性氏族,具有王族或贵族的功德;

第二,他的身相具足圆满吉祥的相好庄严;

第三,他通达各种智慧知识;

第四,他通达一切显、密二宗的教法;

第五,他明了一切名相与其内义;

第六,他必须修证成就,具足高超觉悟的智慧;

第七,他具足勇猛、无怯懦的体性,能使众人信服;

第八,他具足辩才无碍,能够善巧反驳他人的恶言;

第九,他能够了悟分别法与非法。

一位伏藏师,如果不能圆具这九种大的功德,就是伪冒的假伏藏师。除此之外,伏藏师还必须能够安忍不动于各种境界中,并能善巧调伏自己的内心,这是伏藏师所必备的条件。

另外,所有埋藏的伏藏,都有其自身的秘密名号。而拥有伏藏深奥的秘密号,意思是埋藏伏藏的地点必须十分的圆满——其中具有特别的五种深奥及普通的五种深奥。普通的五种深奥是:土深奥、水深奥、崖深奥、佛殿深奥、木深奥。而五种特别的深奥则是:中间地点深奥、东方地点深奥、南方地点深奥、西方地点深奥、北方地点深奥。具足了藏处深奥与方位的深奥,伏藏地点才算圆满。

据相关书籍记载,莲华生大师在东、西、南、北与中藏地区,共埋藏了一百零八座伏藏。

3 师君三尊

“师君三尊”藏语称为“堪洛却松”——“堪”是“堪布”的简称,即亲教师,此指静命论师;“洛”是“洛温”的简称,即轨范师,此指莲花生大师;“却”是“却杰”的简称,意为“法王”,此指藏王赤松德赞;“松”是“三个”的意思。“师君三尊”就是指两位高僧大德(师),加上一位藏王(君),因他们是藏传佛教前弘期最为重要的人物,故称为“尊”。

1.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梵名音译为白玛桑坝哇(padma—sambhava),藏族人称其为“邬坚仁波且”(ao-rgayn-rin-po-the,意为“邬坚大师”),于公元762年应藏王赤德松赞礼请,从印度启程经尼泊尔而进入藏地的;公元763年到达藏地,一路降妖除魔,让佛教顺利地立足于西藏,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西藏佛教。所以他是西藏佛教的始祖,是西藏佛教的实际开创者。据称,莲花生大师是具足阿弥陀佛之身、千手观音之口、释迦牟尼佛之意而成“大应化身”,是与佛无异的大菩萨,故又称他为“莲花生大士”。

因为西藏在松赞千布之前是没有文字的,所有的历史只能靠口头传诵;后来的典籍所记载的年月数目,多半是参考印度的历史史料与传说,以及汉地较早的史料,当然还有尼泊尔、不丹以及其他周边小国的资料,这样综合推算出来的。一直到1027年,《时轮金刚密续》被引进西藏之后,才统一采用“耀宗纪年”的记录方式,并定该年为西藏的纪元元年,以每六十年为一“耀宗”,配合以干支纪年来使用,如此才算是准确的;而对那些耀宗纪年以前的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往往存在较大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正因为如此,莲花生大师自公元801年(一说804年)离开西藏后,到了印度一个名叫“达罗毗荼”的地方,在那里传法、建寺达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其实,不但莲花生大师晚年是个谜,就连他的出生年月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有的文章说他是8世纪初的人,有的说他是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8年(一说5年,一说12年)就出生了。

莲花生大师的生年,如果按“释尊涅檠后8年(或5年)出生”的说法,以汉地、日本、印度等国学者比较接受的释尊涅檠时间——公元前543年计算,莲花大师应该是出生于公元前479年或公元前482年。到他于公元763年入藏时,莲花生大师的年寿大约是1242岁或1245岁;公元801年离藏,年寿约为1280岁或1283岁。当然,一个人活了千余岁,在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相信的,但在很多宗教徒眼中是可信的,汉地也有彭祖活了八百多岁的传说,那些长生不老、成仙成佛的境界更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测知的,姑且存而不论吧。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