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朝统一战争
释义

618年唐朝建立,然而隋朝灭亡之后,称王称帝者数不胜数,相互之间争战不休,天下面临再一次大分裂危机。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位后又开创了“贞观之治”,造就了伟大的唐朝盛世。

简介

公元618年,李渊于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改元武德。但是此时的唐朝仅占有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西)一隅,国内尚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数支地方起义军队或割据势力。于是,唐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当时,威胁唐政权的是陇右的西秦霸王薛举、河西的凉帝李轨、河东的定杨王刘武周。不过,这三处势力较弱,所以,唐朝先集中力量剪除这三大敌人。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世民率唐军攻打金城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九月,薛举死,薛仁杲即位。至十一月,薛仁杲兵败出降,唐军占有了陇右地区。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唐又以反间计使李轨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从而俘虏了李轨,不费刀兵便尽有河西之地。

李渊兵进关中时,留下四子李元吉守太原,刘武周勾结突厥攻破太原,长驱南下至河东。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军民击,消灭了刘武周,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经过三次军事政治活动,唐朝不仅关中根据地巩固了,而且扩大了地盘,势力得到发展,可以集中力量经营中原和江南,实现统一目标。

到武德三年,瓦岗军已瓦解,山东大部分郡县已降唐,幽州的罗艺也归附了唐朝。此时,占据中原地区的郑帝王世充和割据河北地区的夏王窦建德两大势力,与唐朝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率唐军进攻洛阳,王世充不支,便向窦建德求援。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窦建德率军援助王世充。李世民与窦建德相峙于虎牢(参加虎牢之战)。五月,李世民唐军大败窦建德,窦建德被俘,七天后王世充投降。此后至武德六年(623年)唐军镇压了河北地区汉东王刘黑闼起义军,割据山东南部的鲁王徐圆朗、割据河北北部的燕王高开道,相继败亡。唐朝在河南、河北、山东地区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李渊命李孝恭、李靖率军进攻占有两湖地区的梁帝萧铣。萧铣在江陵请降,不久,岭南各地也归附唐朝。至此,两湖、岭南并入唐朝版图。江淮地区的起义军首领杜伏威,早在武德二年(619年)便已降唐,并被封为吴王、尚书令,武德五年(622年)调往长安。杜伏威部将辅公祏便于武德六年(623年)八月在丹阳(今南京)自称宋帝,起兵反唐,第二年(624年)被镇压,江南平定。

到武德七年(624年),除朔方的梁帝梁师都以外,唐朝已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梁师都依靠突厥贵族的庇护,才得以割据朔方。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乱,派兵攻灭了梁师都。这样,唐朝重新统一了全国。

战争背景

基本概述

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称帝,建立唐朝。

当时,主要割据势力有:秦帝薛举、凉帝李轨、定杨皇帝刘武周、梁帝梁师都、郑王王世充、梁帝萧铣、楚帝林士弘、夏王窦建德、楚王杜伏威等,不久又出现了吴帝李子通、汉东王刘黑闼、宋王宋金刚、鲁王徐圆朗、燕王高开道、宋帝辅公祏等割据势力。李渊为了统一全国,采取了先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巩固关中。关中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又有关河之险,可攻可守。李渊一面采取措施争取民心,一面派兵扩大领地,先后攻占南阳、安陆、荆襄等地。

唐初主要割据政权

薛举(?—618年),祖籍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大业十三年(617年)与其子薛仁杲(gao)起兵,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据陇西之地,众至十三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今甘肃天水)。武德元年(618年)病逝,子薛仁杲继位。

李轨(?-619年),字处则,甘肃武威人。河西著名豪望,隋大业末年被任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大业十三年(617),率兵攻入内苑城,逮捕了隋官谢统师等,结束了隋朝在凉州的统治。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次年冬,即唐武德元年(618),李轨正式称帝,立儿子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李轨先后攻克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罕(今临夏市)等地,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

定杨

刘武周,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参加隋炀帝东征辽东还后,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刘武周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开仓放粮,驰檄境内,得兵万余人,自称太守。618年,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窦建德(573—621年),汉族,隋朝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大业十二年(616年),隋遣杨义臣击破张金称、高士达。建德招集散亡复起,于次年正月称长乐王于河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又大败隋将薛世雄,攻克河间,大业十四年(618年)定都乐寿,国号大夏。河北起事军队皆来归附。

 杨侗(?-619年),汉族,隋炀帝孙,即位前为越王,隋炀帝被贼宇文化及弑后,隋东都留守段达、王世充等人奉他为帝,史称皇泰帝。在位不足一年,为王世充所弑,政权落入王世充之手。

王世充(?~621),隋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字行满。祖籍西域,本姓支。仕隋历为江都郡丞。大业九年(613)起,以镇压江南刘元进等部农民起义军,坑杀降众三万余人,升江都通守。十三年,被调北援东都洛阳,为李密所败,遂入据洛阳以自固。及炀帝被弑,他拥越王杨侗为帝,得以专权。旋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

李密(582-619),字法主,汉族,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出身贵族,曾祖及祖父为北朝显贵,父为隋朝柱国、蒲山郡公。密袭父爵,为侍从官。大业初年,称病自免官,闭户读书,不久投靠杨玄感,杨玄感兵败后继而归附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大业十三年初(617年),李密获翟让同意建立由他直接领导的“蒲山公营”。不久翟让乃推李密为“魏公”。十一月,李密杀翟让,取得了瓦岗军的领导大权。

萧铣(583-621年),南兰陵人,为后梁(又称西梁)宣帝曾孙。隋大业元年(605年),萧铣之叔伯姑母被册立为皇后,即萧皇后。萧铣遂被任为罗县县令。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密谋起兵反隋,萧铣在罗县亦举兵起事。5日之内,得兵数万,自称梁公,又进军岳阳,与董景珍等会合。十月,称梁王,建年号为鸣凤。次年四月,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故制。时值隋亡之际,形势纷乱,远近归附者日多,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世陵园。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

杜伏威,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相公庄镇河滩村人,隋末曾率起义军长驱千里,建立政权,打击了隋朝统治。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逆隋炀帝,任伏威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上表洛阳,接受皇泰主所封的东道大总管,楚王的封爵。

李子通(?―622年),东海氶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东)人。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子通在江都称帝,建国号吴,年号明政。次年,渡江击败沈法兴,占据京口、丹阳、毗陵等郡。武德五年,被唐军打败,次年被杀。

林士弘(?—622年) ,江西鄱阳人。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随同乡操师乞率众起义,任为大将军,攻占豫章郡城(今江西南昌)。操师乞战死,他继领其众,大败隋军于鄱阳湖,众至十余万,遂占据虔州(今江西赣州),起初称“南越王”,大业十二年(616年)12月在豫章称帝,国号“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一度据有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

梁师都(?-628年)汉族,隋末夏州朔方(今陕西省横山县西,位靖边县东北)人。世为本郡豪族大家。仕隋为鹰扬郎将。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杀郡丞唐世宗,称大丞相,又联兵突厥共同反隋,据雕阴(今陕西省北部绥德县,位米脂县南)、弘化(今甘肃省庆阳县,位环县东南)、延安(今陕西省延安市)等郡,并自称皇帝,国号梁,建元“永隆”。突厥始华可汗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

刘黑闼(?-623年),贝州漳南县(今故城县)人。少时与窦建德为知己好友,后为夏王窦建德部将,封汉东公,窦建德死后,他复召其僚属,悉复用之,号汉东王,建元天造,都于洺州,并很快恢复了夏政权河北故地。

徐圆朗(?—623年),隋鲁郡(治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分兵略地,有众二万余人,后附李密。密败,降王世充。充败,降唐。武德四年(621)窦建德牺牲后,他与建德旧部共推刘黑闼再起。旋据地自称鲁王。六年,与黑闼先后败死。

高开道(?~624),阳信城南人。613年(大业九年),格谦起义,拥众10万,自称燕王。高开道投奔义军,屡建战功,深得燕王赏识,遂擢为将军。616年(大业十二年),隋将王世充受命剿灭起义军,格谦率军几经决战,兵败被杀。高率余部潜入海曲(今山东日照),经休整,军威复振,转战渤海北部一带。 618年(唐武德元年),高率义军一举攻下北平(今河北卢龙)、渔阳郡(今天津市蓟县),继承燕王,建都渔阳,年号始兴。621年(武德三年)降唐,赐姓李,受蔚州总管,封北平王。时逢幽州大饥,高明许以粮贩济幽州灾民,暗置歼罗之计。不久北连突厥,南和刘黑闼,共同反唐,连续攻克恒(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县)幽、易(今河北易县)诸州,复称燕王。

辅公祏(?-624年),齐郡临济(山东济阳东章丘西北)人。与杜伏威一起率领江淮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打击了隋、唐王朝。杜伏威投降后,他坚持斗争,成为唐初农民战争中众望所归的最后一位有影响的起义领袖。武德六年(623年),辅公祏在丹阳(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宋,年号天明,聚众十余万,设置政权机构和文武百官。

战争经过

李渊在关中站稳脚跟后,首先对威胁关中的薛举、李轨和刘武周采取武力征讨与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个击破。

薛举据有陇西之地,拥兵13万,自称西秦霸王,不久称秦帝,早与李渊争夺关中,未得逞。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正欲攻占长安时,突然暴卒。其子薛仁杲(gǎo )继位。李渊乘机派使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封李轨为凉王,以孤立薛仁杲,同时派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军。唐军采取坚壁疲敌战法,在浅水原一举歼敌10万之众,迫使薛仁杲投降,唐占陇西地。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李渊又派使联络吐谷浑击李轨,策反其大臣安修仁发兵攻城,擒李轨,唐又占河西五郡。

这时,马邑 (今山西朔县) 定杨可汗刘武周发兵南下,连败唐军,二年九月攻占太原,继派大将宋金刚挥军南下,关中大震。李渊想弃河东,被李世民劝止,遂派其率军渡河进击,与宋金刚对阵于柏壁 (今山西新绦西南) 。李世民以主力坚壁不战,以少量兵力扰敌,断其粮道。两军相持五月之久,宋金刚终因粮尽兵疲而引军北撤。李世民率军穷追,日行200里,连败宋军,斩数万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奔突厥,不久被杀。经三年征战,唐已拥有西至陇右,南拥巴蜀,北据河东的巩固的根据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郑王王世充废隋皇泰主,在洛阳称郑帝,成为中原最大的割据势力。李渊在巩固关中后,于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派秦王李世民率军10万攻王世充。同时派太子李建成、唐俭等保障其侧翼安全。李世民鉴于洛阳城坚,王世充兵强,在攻克慈涧(今洛阳西)后,即分兵阻断其南北救援道路,自率主力屯于北邙(芒,今洛阳北)包围洛阳。同时派兵攻占洛阳外围要地,河南各郡县纷纷降唐。王世充几次突围,均被唐军击回。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救。时,窦建德已在河北称夏王,他怕郑亡夏更加孤立,难以对抗唐军,遂亲率10万大军救援洛阳,结果被李世民阻于虎牢前进不得。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李世民诱夏军出战,结果窦建德中枪落马被俘,全军溃散。李世民回师洛阳,迫王世充投降。

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再次起兵失败,后引突原兵返回河北,一度恢复了失地,但不久兵败被杀。这时,唐王朝控制了黄河流域,取得了河南、河北的统治权。

盘踞江陵的梁帝萧铣,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兵40万,是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其心胸狭窄,多疑,滥杀功臣,深怕部将恃功不能控制,借口营农把兵员解散还乡,只留宿卫数千人,将士离心离德。武德四年(621年)九月,李渊乘机派李孝恭、李靖利用长江水涨,率军进攻江陵。唐军顺江而下,大败萧铣勇将文士弘于清江,直逼江陵。萧铣大惧,临时征兵又来不及,急命宿卫军出战,结果大败而回。无奈,只得出降。

接着,唐军又击败在庭州(今江西赣州西南) 称楚帝的农民领袖林士弘,使唐占据了长江中游及岭南地。江淮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辅公拓先后降唐。后辅公拓又图再起,在丹阳(今南京)自称宋帝。李渊派军讨伐,在博望山、青林山大败宋军,直扑丹阳。辅公拓弃城东走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后被俘杀。至此,唐朝除朔方梁师都依靠突厥势力未平外,基本统一全国。

战争进程

统一战争分为4个阶段。

对西北的战争

武德元年(618年),金城的西秦霸王薛举进攻唐国。唐军与秦军在高摭对阵。不久由于统帅李世民生病,唐军被秦军打败。不久,薛举也生病了,而且病死。七月,李世民率兵讨伐薛举之子已称秦帝的薛仁果(一作薛仁杲)。两军在浅水原交战。李世民坚壁不出,挫伤了秦军锐气,一举击败了秦军,俘虏了薛仁果。次年,唐军擒获割据在西北的另一个割据首领凉帝李轨,完成了对西北的统一。

对北方的战争

武德三年(620年),马邑的定杨王刘武周联合突厥人进攻太原,打败了留守太原的李元吉,攻陷唐朝数州。不久又打败裴寂。李世民率兵抵抗,在柏壁与刘军对峙。李世民仍然坚壁不出,待刘武周士气低落,他出击切断了刘的退路。刘军慌乱。李世民派将军秦叔宝、殷开山在美良川打败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敬德,并使其归降。刘武周大惧,与手下宋金刚逃奔突厥,被突厥杀死。从此唐朝统一了北方。

统一中原和江南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李元吉出兵洛阳,讨伐在洛阳称郑帝的王世充。经过多次战争,唐军扫清了洛阳的外围据点,包围洛阳。王世充危在旦夕。此时河北的夏王窦建德率兵十万来援助。李世民率兵三千,抢占了虎牢关,趁夏军疲惫时发起猛攻,将夏军击败,俘获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同年,唐朝赵郡王李孝恭、庐江郡王李瑗、将军李靖等率兵进攻割据江陵、巴蜀、湖南一带的梁帝萧铣。在李靖的指挥下,唐军很快攻灭梁国,擒获萧铣。

武德六年(623年),李孝恭、李靖又率兵进攻在丹阳称宋帝的辅公祏,大破之,统一了江南。

对刘黑闼的战争

武德七年(624年),由于李渊杀了窦建德,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以替窦建德报仇为口号起兵反唐,自称汉东王。李世民、李元吉率兵讨伐,击败汉军,刘黑闼逃走。不久,汉王刘黑闼复叛。鲁王徐圆朗和燕王高开道起兵响应。李建成率兵迎战,将刘黑闼击败擒杀。高开道和徐元朗相继兵败。至此,除了朔方的梁师都外,唐朝已经统一了全国。依附于突厥的梁帝梁师都于贞观二年被唐将柴绍击败。

历史评价

李渊、李世民父子,利用了农民起义的力量消灭隋军主力,削弱割据势力的大好时机,依靠了自己的背景及政治军事经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避免了历史大分裂时期的再次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唐朝,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开放分类:
历史唐朝
“唐朝统一战争”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8次
最近更新:2011-12-02
创建者:守望之夏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cdmls 展开

守望之夏 

Alice08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