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塘溪村 |
释义 | 简介塘溪村位于湖南省新邵县西北边陲的大新乡,过去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县乡领导的大力指导和扶持下,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全村人民扎实苦干,团结协作,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平年收入从几年前的500元跃升到2006年的3000元。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全县小康生态文明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贫困村塘溪村现有水田560亩,旱土340亩,山林4200亩,该村过去十分贫困,村民致富无门,守着几亩薄土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1992年,集中精力狠抓基础设施的改善。2004年与大形山林场洞里山工区合作,投资12万余元将23组、24组全长3.5公里的公路拉通,没有要村民集资一分钱,更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塘溪村唯一的从乡道至村部的2.7公里道路过去坑洼不平,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唐孝周决心利用国家实施通畅工程机遇硬化该路。他自己带头捐款1000元,同时发动能人、老板、村民自愿捐款,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共募得10万余元的配套资金,使塘溪村成为大新乡第一个实现村道硬化的村。2007年上半年,塘溪村又规划了1.5公里的组道硬化,现材料已备,正在施工建设中。2004年全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现该村户户通电,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除此以外,塘溪村还利用山区水源优势,以院落为单位建好自来水管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今年还自筹资金60万元,利用得天独厚的优质水源,高标准建设自来水厂,解决塘溪村、大西村、乡政府、筱溪电站指挥部、派出所的4000人畜用水及消防用水。 致富塘溪村村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山区杂木优势,2000年种植香菇40余亩,每亩纯收入达1.1万元,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及附近县、市,供不应求。该村又在太芝庙乡,本乡大秧田村、龙溪铺楠木村大力发展香菇生产,形成产业基地。该村又瞄准花卉市场行情看好,与县科协联系开发灵芝盆景2万余盆。销售至深圳市场高达380元至500元1盆,效益惊人。2007年村里发展规模继续扩大,预计直接可为村民人平增收达500元,销售收入达150万元以上。田间食用菌,山上果飘香。近年来,塘溪村植树造林共营造速生丰产林1100亩,完成退耕还林180亩,其中果木经济林56亩。养鸡、养羊、养牛150头以上的专业户达50户,从而为村里整体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塘溪村鼓励村民劳务输出,引导合理流动,推荐技能培训。目前,全村有专业技工人才50余人,在深圳、广州成为厂技术骨干,月收入过4000元的有30余人。村里为此每年增加劳务收入400多万元。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厂口村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4297.5亩(其中:水田1955.34亩,旱地2342.16亩),人均耕地0.85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297.5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237.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4亩;拥有林地1630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水面面积150亩,其他面积33243.5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拖拉机112辆,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民族人口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农村经济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占总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在省内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99.5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8.56 %。该村目前无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产业。拥有企业 25个。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373户,共乡村人口5179人,其中男性2569人,女性2610 人。其中农业人口 5111 人,劳动力354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 苗族 2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68人,占人口总数的 10.9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19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卫生所面积为 14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1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2 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10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无人畜混居的农户。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4802.4 平方米,拥有教师 30人,在校学生1195人,距离厂口乡中学2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85 人,其中小学生1195人,中学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9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 126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3575.2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 ,年末集体总收入 190.5万元,有固定资产 60.5 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 14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 9个,下设 2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58人,少数民族党员9人,其中男党员128人、女党员30人。 村委会由村支书:李志心等组成,下设中会、小村等9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 9个,共有团员 108 人。 人文地理该村隶属昆明市五华区厂口乡,地处厂口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区28公里。东邻新民村委会,南邻沙朗乡 ,西邻富民县,北邻富民县。辖界牌、太平哨、小村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73户,有乡村人口5179人,其中农业人口5111人,劳动力35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591人。 全村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 14℃,年降水量67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297.5亩,人均耕地0.85 亩,林地15000 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430元。该村建有党支部9个,共有党员158人,少数民族党9人,其中男党员128人、女党员30人。 明、清时属沙浪里,清末为厂口堡,民国时属北新乡,1951年为厂口乡,1958年为厂口管理区,1962年设厂口大队,1984年三月设厂口乡,2001年设厂口村委会。2004年9月为五华区厂口乡厂口村委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