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塘头村 |
释义 | 1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塘头村塘头村位于化龙墟镇,2000年全村农业人口1440人,共441户;种养总面积2290亩,其中水稻380亩,蔬菜285亩,香蕉914亩,木本水果173亩,荫生植物50亩,其它40亩,鱼塘448亩。2000年全村工业总产值为5210万元,农业总产值1768万元,村集体纯收入29.8万元,全村劳平收入10627元,人平收入6000元;村文明户358户,村文明标兵户37户,区文明标兵户1户。 ◎ 澳门的大三巴前身在化龙镇塘头村有一处气势恢弘、建造奇特的古建筑,虽处一片民居的包围之中,但丝毫不能掩盖其光华,由于结构与经历酷似澳门的“大三巴”,因此被誉为化龙镇的“大三巴牌坊”。 是圣保罗教堂,遭遇一场大火后,残存现在的前壁,因外表像牌坊而得名。而化龙镇的“大三巴牌坊”过往是一个祠堂,名为后山黄公祠,25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将祠堂摧毁,只留下前壁屹立风雨而不倒。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而后山黄公祠上清晰刻录着明朝崇祯元年季夏立,即1628年,据今已有380年的历史。 ◎ 塘头村钟灵毓秀、古色古香,是化龙镇有名的文化村落,村中曾诞生过春满杏林的岭南名医黄省三、物理学家黄巽等多位名人,而村中的古屋祠堂更是比比皆是。后山黄公祠就位于塘头村的村心大街。在向导带领下,记者穿过几条麻石古巷,当还在感叹周围古式民宅保存完好时,眼前一个貌似城门的建筑令人窒息。说她是祠堂,却与周围的古祠堂风格迥异;说她是牌坊,也不是,牌坊不应有厚厚的墙。正当记者疑惑时,向导提醒她就是后山黄公祠,心中暗叹化龙的“大三巴牌坊”果然名不虚传,于是仔细打量起她。 ◎ 后山黄公祠处于一片民宅之中,与其他祠堂相比,有着鲜明的建筑风格。普通的祠堂前檐突出,有柱子顶立,但后山黄公祠却没有一根柱子,她更像是一个城门。一般祠堂前壁都是由青砖砌成,而后山黄公祠则由一块块两米长的方形麻石砌成,这也许是她经历几百年而屹立不倒的原因。后山黄公祠最独特之处,莫过于前壁上那些形似浪花、环环相连的屋檐,它由白色石灰雕砌而成,一层圆形一层菱形交叠组合,由于菱形组合时形成一定角度,因此整体就向外倾斜。这些建筑美观且大方,远远望去既像是海风吹拂荡起的波浪,又像是一朵朵圣洁的莲花。如此标新立异的造型,在众多祠堂中实属少见。同时在莲座的下面镶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百兽灰雕,几张石雕壁画精美生动,颇具艺术功力。 ◎ 后山黄公祠高约7米,长达25米,前壁成对称的三级阶梯状,这是典型的牌坊样式,因此村民更习惯把她称之为牌坊。祠堂正门大约4米高,3米宽,正门之上用行楷书着“后山黄公祠”5个大字,左下方刻着崇祯元年季夏立。墙壁上的一张告示牌显示她为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前壁呈灰白色,气势恢弘、雄伟磅礴,造型的独特不仅极具观赏性,更添威严气势,在人们看惯千篇一律的清代祠堂时,后山黄公祠犹如一个天外来客,新奇俊美,卓尔不群。 据村里掌管祠堂的黄叔介绍,在明清时期,能修建祠堂的人非富即贵,后山黄公祠的主人就是黄后山,其祖辈曾在朝廷当过大官,在祠堂前有两面石鼓表明他也曾是个文官。几十年前,后山黄公祠还保存完好,其豪华气派的样貌,让黄叔依然历历在目,“祠堂建造得非常漂亮宏伟,在这一带是首屈一指的。”但25年前的一场飓风将祠堂吹倒,只留了光秃秃的前壁,“倒下的柚木柱,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按照当时的财力是无法修复的。”经历一场天灾后,文革时期,后山黄公祠又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为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村民们急中生智,用牛粪混合水泥覆盖在祠堂表面,这才躲过一劫。文革后,清理掉混合物,祠堂又恢复了原貌,如今,村民们对祠堂更加爱护。现在祠堂之后是一块平地,村里按照原来的大小修建了围墙,它依然是村民聚会、开展活动的场所。 ◎ 经济建设2009年全村农业人口1451人,共515户; 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为1.56亿元,农业总产值0.26万元,村集体纯收入87万元,全村劳平收入13430元,人平收入9491元。种养总面积1793亩,蔬菜35亩,木本水果68亩,荫生植物1032亩,其它302亩,鱼塘356亩。至2009年底我村经多年来在区委、镇政府支持帮助下投入80多万元,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加大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得到村民很满意,得到一定的成绩,今后要再接再厉,投入资金,将我村两个文明建设,搞得更好。村主要工业有:联洪汽车配件厂、新兴隆达、真真手袋厂、雄会服装厂等。 2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塘头村◎ 塘头村属于基层村民自治组织。东近即将兴建的佛山地铁总站,南接澜石大桥,西有石湾陶瓷博览城和沙岗陶瓷批发市场,北毗佛山汽车城及石湾陶瓷世界,且位于325国道两侧,地理位置优越。村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共有524户,总人口1909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塘头村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村内企业全面转制,利用与325国道相连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材料总汇市场之一的“澜石有色金属材料总汇”,是不锈钢材料和水暖器的集散地。现根据城市化建设进程和广州—佛山地铁总站将兴建在塘头村的云龙山庄附近的形势,以及魁奇路连接石南大桥的路段将在塘头村市场边开通,塘头村为了配合城市建设进行,计划引资在325国道西侧兴建大型的商贸中心,并经市政府规划处进行了规划,现正引资筹建。首期配套工程“塘头农贸综合市场”已建成全面招商。 ◎ 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致力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现村内建有老人活动中心、健身室、游泳场、休闲公园等康乐活动场所。针对现时学校环境和设施比较落后,村计划设入500万元重建一所现代化的中心学校;投入50万元对历史悠久的街边塘进行改造,建一个新的荷塘公园;另计划投入约300万元改造好内的下水道及内街小巷,铺砌水泥路面实现暗渠化。搞好绿化美化环境,使“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的美誉更上一层楼,为村民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3 广东省高州市大井镇塘头村4 广东英德市大站镇塘头村◎ 地理位置塘头村位于英德市南端,与市区仅一江(即所说的北江)之隔;位于大站镇西边,与大站镇也仅一河之隔。南有银英公路连接清远,出广州。 ◎ 基本概况村落不是很大,人口不多,150人以下,务农为主,为老一辈;外出务工则以年轻为主。 5 福建省福清市龙山街道塘头村6 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塘头村◎ 地名含义塘头村是宋朝末年源自青阳梅山蔡厝祠堂,开拓者蔡日晖,育有二子,分居村中一池塘的两边,因而塘头村有上塘和下塘两个角落之分,村名亦由此而来。 ◎ 历史沿革与人文明、清属三十二都;民国33年(1944年)属梅溪乡紫园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紫湖乡;1959年属磁灶公社塘头大队;1961年属紫帽山农场塘头大队;1984年改紫帽镇塘头村委会。 ◎ 地理概况塘头村位于紫帽镇政府东侧,福厦公路北侧,东北依紫帽山,西北侧是著名的泉州晋江高尔夫球场。塘头村是宋朝末年源自青阳梅山蔡厝祠堂,开拓者蔡日晖,育有二子,分居村中一池塘的两边,因而塘头村有上塘和下塘两个角落之分,村名亦由此而来。塘头村现有人口420户1712人。姓氏有蔡、陈两姓,其中以蔡姓居多,耕地面积21亩,果林面积300亩。辖区内有中心小学、村医疗、30多家商店和8家企业。企业以休闲、汽配、加工为主。 ◎ 村落与居民塘头村位于紫帽镇政府东侧,福厦公路北侧。塘头村现有人口1712人,420户。姓氏有蔡、陈两姓,其中以蔡姓居多,耕地面积21亩,果林面积300亩。 ◎ 气候与物产经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20-21℃,年均降雨量为1275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大风、春寒。辖区内有中心小学、村医疗、30多家商店和8家企业。企业以休闲、汽配、加工为主。从业人员548人,2007年企业总产值16364万元。 ◎ 经济状况辖区内有商店30多家,企业8家,以休闲、汽配、加工为主。从业人员548人,2007年企业总产值16364万元。 7 福建省惠安县净峰镇塘头村【地名含义】 塘头村名因先人开基建设的“顶祖厝”坐东向南,因祖厝面前有口大池塘,故取名塘头。 【历史沿革】 塘头村1999年前隶属大墩北村,2000年从大墩北村分离后独立为一行政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坐落于烟墩山下,东至墩北、上厅村,南邻墩中村,西到外走马埭,依山傍海,地处福建省斗尾港南岸,背靠泉州造船厂,西倚外走马埭围垦开发区,南临即将兴建的高速公路及铁路,东望台湾海峡。惠斗公路自北向南搭肩而过,特别凸显了其区域优势:斗尾路经塘头村至惠安、崇武、泉州四条路线把塘头村和各地连得更紧了。 【人口与土地面积】 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452户,全村总人口1912人。 【历史人文】 公元1680年左右,由启宗、启明二兄弟从后边迁徙而来建基繁衍成顶厝、下厝二支,灯号为“紫云衍派”中厝则由南日岛(浮斗)迁移而来,其灯号“江夏传芳”,姓氏皆黄,尔后陆续有少数叶、周、陈姓等从外地移居上坑街自然村。19世纪初,姓康从净北后园迁至,现人口占全村总数16%。 【物产经济】 村民多数从事浅海养殖,有1200多亩的西海海域,给塘头村的水产养殖业增添了不少秀色。 【域内设施】 域内有东周中学、老人协会、村卫生所,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下级组织】 下辖:塘头、上坑街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邮政编码】3626142 8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塘头村◎ 简介:塘头村,具有百年历史的村落,人口千余人,以江氏族群为主,现最大的祠堂为:六房,人口约3百多人。其六房宗族曾是文书官员出身,地位在当地显赫。 ◎ 地理位置:塘头村,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距离茂名市区约25公里,距离金塘镇中心墟约3公里。其村落附近有著名的小山:石会岭,因山上多红色石头而得名。 ◎ 民俗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塘头村年例为农历正月十一,家家户户会像过节一样,亲戚朋友相聚一起吃大餐,舞狮会串门庆祝,村里会表演粤剧等传统戏曲,有时也播放电影提供给亲戚朋友观看。 据相传,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 塘头村最具特色的是每年年例都会搭建“灯棚位”恭迎土地公的到来,每家每户会“拜神”祈福。年例也是村子里庆祝生丁的日子,每年年例都会有“灯头”,所谓灯头是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家里添丁户,在年例的整个夜晚灯头户会放鞭炮、烟花,鞭炮声几乎响彻整夜。 ◎ 交通直达金塘镇公车:210路, 茂名东站--金塘墟,票价3元,车程约40分钟途径 巴士:茂名---高州巴士途经,金塘墟站,票价约5元 9 福建泉州石狮市宝盖镇塘头村塘头村位于宝盖镇的北郊,正南面远眺巍峨的宝盖山,东北面紧靠泉州湾,环村水泥路通往石狮市区,地处公路网络中心地带,交通方便快捷。因位于象畔塘之前,故取名“塘头”。辖塘头、后厅两个自然,村委会设在塘头。雅称“龙塘”。宋代太原王氏一支迁居于此,称为“龙塘王氏”。民国《茂夏王氏族谱》记载,“开闽三王”王审邽后裔一支于宋代迁居“晋江县之锦塘茂夏里”。三世祖均畴公,“出赘二十四都龙塘乡吴良二家。吴氏无出,又娶周氏,生五子,开族龙塘,至今子孙昌茂”。 明初,陈江(陈埭)倪氏迁居塘头。民国《龙塘倪氏家谱》记载,陈江倪仲泰,“成化八年(1472年)移居本邑二十四都塘头乡居住”。其孙倪伯就,“自龙塘分支安平,即为安平(安海)之始祖”。 清代,塘头以盛产“甜粿”而闻名,“塘头甜粿”成为石狮最有名的地方特产之一。创办于咸丰年间的塘头王氏“义兴”号“甜粿铺”更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塘头”随着“塘头甜粿”的畅销而扬名于闽台及东南亚一带。 “塘头”以象畔塘而得名,而“象畔”则因位于伏象山之侧而得名。道光《晋江县志》卷八《水利志》记载:“象畔塘,长九百七十八丈,阔七十丈,深一丈。东至龙窟村(洪窟),西至大洋,南至后头村,北至象畔村。” 行政辖区为塘头和后厅两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411人,17个村民小组,是宝盖镇第二大村。村有各类企业43家,其中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5家、100万元以上企业1家,2008年度全村企业年生产总值超亿元。村民现人均收入达8000元。村落中祠堂、老街、旧巷构造出村落独特的魅力,具有义兴等老字号的土特产,塘头甜粿名扬国内外。村集体先后荣获泉州市文明单位、石狮市文明村、石狮市先进基层组织、石狮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石狮市村务公开先进单位、石狮市侨联工作先进集体、石狮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新厅自然村古称“象畔”,系入闽吴氏始祖聚居地之一。清代《晋江象畔肇基始祖十一郎公世系图》记载:“十一郎公,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南唐间官居兵部尚书,英敏方略,从王氏入闽。择晋江南门外龟湖象畔居住,即今新厅乡。” 吴氏入住象畔后,“置田宅数十里,筑堤为塘,灌溉阡陌”,象畔塘即开创于此时。据称,吴氏原先暂居于兴化(莆田)塘下七井星,迁居象畔后,在东阳山(即东林山)建造新居,故有“新厅”之称。《象畔吴氏倡修宗祠募捐启》记载:“(始祖)复于东阳山之右,广建厦宇,而新厅乡由是而得名。” 后厅自然村以位于新厅之后而得名,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宋代,敦煌洪氏聚居于此。取“忠厚福泽,贻谋阙后”之意,雅称“厚福”。后厅洪氏英才辈出,仅南宋嘉定元年至淳佑七年(1208—1247年)即先后出了5位进士:洪飞英、洪天锡、洪佐、洪天骥、洪濯。其中,洪天锡官居刑部尚书,加端明殿大学士,《宋史》立传。“后厅”从此名闻遐迩。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