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汤钊猷
释义

汤钊猷,男,广东新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原国际癌症大会肿癌会主席。他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肝瘤研究所所长、教授,从事肝癌临床诊治和基础性研究,使我国肝癌临床诊治水平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文名:汤钊猷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新会县

出生日期:1930年12月26日

职业:院士、医生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代表作品:《现代肿瘤学》、

基本信息

汤钊猷195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教授。曾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60年代末从事肝癌研究,特别在肝癌临床诊治和相关基础方面成就显著。最早对小肝癌进行了系统研究,使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到60~70%,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的病人,其5年生存率可达68.4%,这些重大成果使肝癌“不治之症”可望向“可治之症”转化,使我国肝癌临床诊治水平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亚临床肝癌”概念和理论的建立,被国际权威称为“是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巨大进展”。主编肝癌、肿瘤专著8本。现任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在肝癌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首先提出了“亚临床肝癌”的概念。现代肝病学奠基人汉斯·珀波认为这一新概念是人类对肝癌的认识与治疗的巨大进展。这个原理进一步引伸又提出了“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1990和1994年,汤钊猷两次担任国际癌症大会肿癌会主席;1986,1991,1996年,他三次组织并主持了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和三等奖各一项。1979年,荣获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颁发的金牌奖,主编书4本,论文440篇。

个人履历

1954年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医生。

1968年起,领导肝癌研究。

1988年任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1988~1994年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

1990年为全国重点学科肿瘤学带头人。

1989年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1990年任国际抗癌联盟(UICC)理事。

1994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情况

代表性著作: 现代肿瘤学

代表性论文: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血清蛋白质分子标记物研究

所教课程: 肿瘤学

研究方向: 从事肝癌研究

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为小肝癌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亚临床肝癌”的理论,其英文专著是世界上第一本叙述早期肝癌的作品。国际肝病学奠基人HansPopper为此书所写前言指出,“亚临床肝癌这一新概念是人类对肝癌的认识与治疗的巨大进展”。任1990年和1994年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主席,1986年、1990年和1996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主席。1979年获美国癌症研究所金牌,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小肝癌的理论还引申到“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6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奖。主编书4本,发表论文400篇。

汤钊猷1987年曾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他领导的肝癌研究所在肝癌早诊早治、复发转移的研究居世界领先。

代表著作

肝癌漫话

书名:肝癌漫话

作(译)者:汤钊猷

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8

获奖情况:2001年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

内容介绍:本书是《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丛书之一。本书将汤钊猷院士的主要科普文章分成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是癌症科普著作选,第二部分为科研方法与思维。本书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本书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专家为你出诊:20余种常见病的专家解读

书名:专家为你出诊:20余种常见病的专家解读

作(译)者:汤钊猷吴孟超陈灏珠等著

出版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内容介绍:哪些人易患肝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高血压为何被称做“无形杀手”?结核菌有哪些传播方式?溃疡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吗?胃癌患者有无食疗验方?有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吗?帕金森病有哪些诊断要领?女性过早开始性生活易患宫颈癌吗?小叶增生是乳腺癌前期病变吗?慢性前列腺炎会传染吗?罹患性传播疾病会影响生育能力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怎样防止关节畸形?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如何科学呵护宝宝健康?抑郁症患者为何有自杀倾向?本书将为您全面讲述。

本书分二十三个部分,包括从“癌中之王”到“可治之症”——肝癌;肝癌的二级预防——小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精心保护“生命的发动机”——冠心病的防治;生死安危一瞬间——心肌梗死常识谈;谨防“无形杀下”——高血压的防治;早期容易被误诊的恶疾——肺癌;不让“白色瘟疫”卷土重来——结核病的防治;不可忽视的死亡威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抵御侵袭保护屏障——溃疡病防治知识;人体首恶——胃癌;防治病理老化——帕金森病;警惕红颜杀手——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关爱乳房健美——乳腺癌的防治;困扰男性的难言之隐——前列腺疾病;沐浴健康阳光——远离性传播疾病;引起关节畸形的终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科学呵护宋宝健康——小儿常见病防治;摆脱阴影,走进阳光——防治抑郁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可以预防;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手段——肿瘤患者的中药治疗;21世纪人类的饮食科学——体质食养。全面解读20余种常见病。征战癌王

书名:征战癌王(院士科普书系)

作(译)者:汤钊猷著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6(相关年度图书列表)

获奖情况: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内容介绍: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从生产力发展的阶段看,人类走过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土地或资本成为生产力构成的第一要素。知识不同于土地或资本,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态,知识同时还是一种精神的形态。知识,首先是科学技术知识,将不仅渗透到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等经济领域,同时还将渗透到政治、法律、外交、军事、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一切领域。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掌握当代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以及这些科技知识在国民中普及的程度将决定其国力的强弱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科技创新与科普工作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的大事。

对于我们科技工作者来说,我们的工作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发展科技与普及科技;或者说应当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科普工作,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更应包括普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党的十五大更是把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体科学工作者的面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春由科学时报社(当时叫“中国科学报社”)提出创意,暨南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积极筹划,会同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共同发起《院士科普书系》这一重大科普工程。

1998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改选各学部领导班子,《院士科普书系》编委会正式成立,各学部主任均为编委会委员。编委会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出150个“提议书目”,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向1000多名院士发出题为《请科学家为21世纪写科普书》的“约稿信”,得到了院士们的热烈响应。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有176名院士同编委会办公室和出版社签订了175本书的写作出版协议,开始了《院士科普书系》艰辛的创作过程。

《院士科普书系》的定位是结合当代学科前沿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是编写的总要求。

编写科普书对我国大多数院士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他们惯于撰写学术论文。如何把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写成生动、有趣、有文采的科普读物,于科技知识中融入人文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院士反映:写科普书比写学术专著还难。但院士们还是以感人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书稿。在此过程中,科学时报社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院士科普书系》首辑终于出版了。这是人民交给科学家课题,科学家向人民交出答卷。江泽民总书记专门为《院士科普书系》撰写了序言,指出科普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勉励科学家、教育家“在全社会带头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充分表达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科普的重视,对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的殷殷期望。

《院士科普书系》将采取滚动出版的模式。一方面随着院士们的创作进程,成熟一批出版一批;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不断有新的题材由新的院士作者撰写。因此,《院士科普书系》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普工程。

这一庞大的工程,不但需要院士们积极投入,还需要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支持—一对我们的选题和内容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提高《院士科普书系》的水平与质量,使之成为国民科技素质教育的系统而经典的读本。在科学家群体撰写科普书方面,我们也要以此为起点为开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勇攀世界科普创作的高峰。

步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战胜癌症恶魔,怎样更有效地防治“癌王”——肝癌,汤钊猷院士的《征战癌王》将为您提供最权威的答案。

人物事迹

曾推两具患者尸体

汤钊猷进行抗肝癌研究38载。“过去肝癌患者是走着进来抬着出去,现在是走着进来走着出去。”汤钊猷回忆起最初抗癌研究时的情形,一脸沉重,“记得有一个晚上,五分钟内有两位病人死去,我用一部推车推两具尸体。”正是“死亡”促使他下决心终生从事抗癌研究。推陈出新挽救病人

上世纪70年代,汤钊猷把肝癌由原来的“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他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实现了肝癌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创新被国际肝病权威汉斯·珀波认为“人类对肝癌认识与治疗的巨大进展”。上世纪80年代,汤钊猷又一次革新肝癌治疗理论,提出“缩小切除”概念,使过去不能手术切除的较大肝癌,变成可能切除的较小肝癌,进一步提高了肝癌病人的存活率。上世纪90年代,在他的带领下,“人肝转移模型体系”建立,为防治肝癌复发转移、最终攻克癌症难关,提供了研究基础。创新意味着风险压力

汤钊猷不仅面临着打破教科书和权威所带来的压力,更承担着“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手术风险。

“当时这个研究具有极大的风险。”汤钊猷告诉记者,因为“早期诊断”意味着在病人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判断其患有肝癌,并需要开刀进行确认,“很有可能开刀以后发现什么也没有。”

幸运的是,在汤钊猷手上开刀的患者,没有一例发生事故。

“所有的创新都有风险,越是大的创新风险越大。”汤钊猷告诉记者,没有风险的创新是不存在的,而降低风险的唯一途径就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创新不能害怕承担风险,但是负责可降低风险。

汤钊猷更有一套创新哲学:“创新要有符合国情的明确目标。中国底子薄、肝炎患者多,用多、快、好、省的办法为最普通的老百姓治好病情,是最关键的。”年逾古稀的汤钊猷并不服老,“医生不仅要学会技术开好刀,更要琢磨怎么决定开刀、用什么样的方法对病人更有效”。他透露,下阶段自己将把全部重心放在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上,努力完成剩下的“半件事”。

汤钊猷常常告诫自己的弟子,敢于提出逆反观点,技术上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30:51